藍紅
摘 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成物理規(guī)律、建立物理公式、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筆者從自己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出發(fā),結合實例詳細介紹了理解法、列表法、比值法三種物理概念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理解法;列表法;比值法
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在北京發(fā)布。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物理學擔當著核心素養(yǎng)中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的重大責任,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
在初中的所有學科中,物理是難度較大的一門學科。我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了解到大部分學生有這樣的現(xiàn)象:老師上課講的內容都能聽懂,但一到要自已解題時就無從下手,或自已一解題就出錯,且不知道錯誤的原因。我和同行們交流,同行們也有同感??梢?,上述學生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物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學生在學習物理概念時,對物理概念缺乏深刻而正確的理解。
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成物理規(guī)律、建立物理公式、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物理概念是對物理現(xiàn)象、物理特性、物理過程等本質屬性的反映。沒有概念,事實只能是經(jīng)驗的記錄,不可能上升為科學理論;不能清楚地理解概念,規(guī)律也變成了文字、符號機械的堆積物。因此,概念教學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視。
概念教學既是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物理概念教學的成敗是學生學好物理的關鍵所在。想要在物理概念教學中取得滿意的效果,關鍵是要根據(jù)物理概念的特點,在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概念間的聯(lián)系上多下功夫,對易混淆的概念進行辨析是物理概念教學的有效方法。
筆者根據(jù)自己平時教學的體會,談談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的幾種方法。
1 理解法
指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將物理概念重新表述一遍,且不失其原意,目的是方便自已理解、記憶。
在八年級的“動與靜”的那節(jié)課中,機械運動的定義如下:在物理學中,將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教師引導學生將它理解為: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距離或角度的變化。這既是對運動概念的理解,也是為以后做速度的計算題做一個鋪墊。
在同一節(jié)課中,參照物的定義如下:被選作參照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為:事先假定為不動的物體。這個替代的過程,即是對參照物這個概念的辨析。通常,再經(jīng)過這節(jié)課的習題,學生即可較好地理解運動和參照物的概念。
如在“聲音的特性”那節(jié)課中,人們把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教師引導學生將它理解為:聲音的大小稱為響度。這與日常生活對聲音的響度的描述更接近,學生也更易掌握。
在同一節(jié)課中,音調的定義如下:我們把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教師引導學生將它理解為:聲音的尖粗稱為音調。這一描述有利于學生加深對音調的掌握。
在“杠桿”這一概念的教學中,杠桿的定義表述為: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運的硬棒就稱為杠桿。教師引導學生將它理解為:硬棒就是指不變形的物體,可以是直的、曲的、圓的。支點的定義如下: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教師引導學生將它理解為:在短時間內固定不動的點。通過對以上概念的深入理解,學生更能全面地理解杠桿以及支點的概念。
理解法能加深對物理概念的掌握,并且理清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密度的概念:在物理學中,把由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其體積的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我們可以理解為每立方米的某種物質的質量的數(shù)值,即為該物質的密度值。通過這一過程,能了解到密度與體積和質量的關系,加深我們對于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義的理解,也為以后做密度的計算題做一個鋪墊。類似的還有對于速度、功率等概念的理解。
2 列表法
列表法可讓人對某些知識內容一目了然。用列表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物理概念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講解質量與重力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時,我列了表1:
講解“一對平衡力”和“一對相互作用力”的異同點時我列了表2:
講解重力和壓力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時,我列了表3:
講解蒸發(fā)與沸騰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時,我列了表4:
列表法也可以應用于光學中,將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進行列表比較,將近視眼與遠視眼進行列表對比,等等。
3 比值法
比值法是定義物理量最基本、最簡單的方法之一。物理學中采用這種定義的方法,只是為了把抽象概念具體化、數(shù)量化,使得抽象的推理與具體的實驗聯(lián)系起來,使定性的描述與定量的計算結合起來,對抽象的概念賦予具體的數(shù)值,然后把數(shù)學方法引到物理研究中來。因此,要區(qū)別這些比值在數(shù)學和物理上的區(qū)別,應特別注意各個比值中包含的物理知識。
在比值法中經(jīng)常用到控制變量法。因此,在比值法的表述中就要注意控制變量法的使用,同時根據(jù)物理量的特點,明確這些物理量當中,哪些有因果關系,哪些沒有因果關系。
如速度的概念:在物理學中,將物體在一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稱為速度。那么,對于同一個物體的同一次勻速直線運動,速度v不變,則物體通過的路程s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t成正比。如果不是同一個物體的同一次勻速直線運動,則速度v可能不相同,則該物體的s與t可能不成正比。只有明確s與t成正比的條件,才不會得出“物體運動的時間越長,路程就越大”的錯誤結論。
如密度的概念:在物理學中,把由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其體積的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那么,對于同一物體,密度ρ不變,則該物體的質量m與體積V成正比。如果沒有明確密度概念中哪些物理量有因果關系、哪些沒有因果關系,就容易把因果關系不恰當?shù)匕岬轿锢砹可?,得出諸如“某個物體質量越大,,密度就越大”的錯誤結論。
此外,物理概念教學的方法還有對比法、演示實驗法、圖象法、視頻電教法等等。我們要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來選用最合適的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會學、樂學,為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