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要】當前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了各方人士的關愛,從小就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謙讓的性格,很多家長和教師都生出“現(xiàn)在的孩子非常難管、難教”的心理。針對這些情況,在語文課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品德教育十分必要,教師要通過滲透品德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從思想上提高學生的認識。本文通過分析品德教育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滲透方式,以期提高語文的德育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課程 品德教育 開展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256-01
在素質(zhì)教育的大背景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有了新的標準,當前教育發(fā)展需要語文教師充分挖掘語文課程中所蘊含的人文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通過教育對學生進行道德熏陶,使學生在掌握了相關的語文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思想品德建設也有所成就。基于此,語文教師應該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以及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滲透品德教育,采用多樣化的、靈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一、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
學習語文課程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接觸新字詞的過程,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會不斷的接觸新的詞匯和生僻字,識字教學占據(jù)了語文學習活動的部分學習時間,語文教師應該抓住識字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在教學生漢字書寫、記憶等的過程中,滲透品德教育。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可以穿插故事教學,通過為學生講述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能夠體會其中的深意,使自身的道德品質(zhì)有所提升。例如:在學習“朋”和“友”時,利用朋、友之間含義的區(qū)別來進行教學,更有利于學生記憶。古時候認為:同門就是朋,即同一個老師門下的學者稱為朋,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同學就是朋;志同道合者稱之為友,現(xiàn)在所說的同志也就是友。古文中的友字由兩個又構成,友象征手,特指右手,兩個友合在一起意味著兩只右手緊緊相握。從這一字的構成,可以想到故人在朋友相逢之時,也會如今天我們朋友相見,握手表示朋友之情。由此,教師可以利用故事延續(xù)友誼重要性的道德素養(yǎng)教育。另外,教師可以通過拆分漢字,敘述分別代表的含義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漢字所彰顯的道德內(nèi)涵。
二、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
不管是課內(nèi)教材還是課外素材閱讀,語文課程中所選取的語文閱讀素材除了具有較高的文學創(chuàng)作水平以外,作品中還蘊含很多積極的情感和道德素質(zhì)傾向。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素材進行探究,并掌握其中所彰顯的情感內(nèi)涵,從而受到道德教育。例如:在學習《藍色的樹葉》的過程中,由于文章本身所彰顯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該互相幫助。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對其中的主體進行探究,當學生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后,教師進行總結:當別人遇到困難,幫助別人是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這種關心是一種愛心的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是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做到的。又如:在學習《陶罐和鐵罐》的過程中,文章所強調(diào)的是人應該勇于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同時也要學會承認和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與長處。當學生理解了文章的這一內(nèi)涵后,閱讀學習也成為了道德教育的一種手段。還有在《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學習過程中,在引導學生掌握了相關的字詞知識點后,教師還可以進行環(huán)保教育,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自由分組的方式,收集和統(tǒng)計我國森林植被實際覆蓋情況以及保護狀況,在此基礎上以土地沙漠化程度、水土流失情況、土地保護措施等為主題,制作手抄報,不僅讓學生了解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也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了一定的鍛煉。
三、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
寫作教學是語文課程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是考驗學生語文知識掌握情況和情感表達能力的過程,學生通過將所學習的語文知識應用于文章中,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作出具有自身風格的優(yōu)秀作品。其中,具有學生自己的風格是因為每個學生之間都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性,學生之間生活經(jīng)驗不同、對事物的看法和想法也有所不同,往往對同一件事情,學生有不同的想法。學生在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時,教師應該注意將品德教育融于其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例如:教師在確定寫作主題時,可以列舉一件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讓學生根據(jù)事情本身進行文章創(chuàng)作,體裁不限,但是要突出事件所表達的主題。如:班級中有公用的一個垃圾桶,垃圾桶中裝滿了垃圾,但是很少有人主動清空垃圾桶中的垃圾,需要用強制性的要求來規(guī)定同學定時清空垃圾。針對這一現(xiàn)象,讓學生進行文章創(chuàng)作。
總而言之,在開展語文課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在此過程中掌握語文知識,受到道德熏陶,將道德教育和知識素養(yǎng)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徐靜.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J].考試周刊,201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