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維先
摘 要:老旦行當是戲曲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要想演好老旦,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反復的舞臺實踐,還要注重師承名家,博采眾長,善于學習,提高綜合藝術修養(yǎng)。本文從塑造角色形象、體現(xiàn)流派風格、創(chuàng)造藝術個性三大理論層面,對于京劇老旦表演,既具有理論思考價值,又具有實踐參考作用。
關鍵詞:京劇;老旦;表演;角色;塑造;流派;體現(xiàn);個性;創(chuàng)造
中國戲劇特有的表演體制就是角色分行當。老旦是中國戲曲行當之一旦行中的重要分支。作為一名京劇演員,筆者專工老旦,不斷學習和舞臺藝術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老旦行當的重要性,要想演好老旦,不僅需要苦練基本功、拓展舞臺實踐,還要注重流派的學習與博采眾長,多方面提升自身的綜合藝術修養(yǎng)。
一、塑造角色形象
京劇老旦表演藝術的第一個要點,是塑造角色形象。
京劇老旦是“旦行的一支。扮演老年婦女,如京劇《岳母刺字》的岳母、《楊門女將》的佘太君等。扮相、身段、臺步與正旦(青衣)不同,區(qū)別主要在于突出老年人的特點。唱用本嗓,唱腔與老生相近,兼用一些青衣腔”。
然而,京劇行當只是演員專業(yè)分工的類別,是根據演員所扮演的角色類型及表演藝術上的特點而劃分的。這并不等于演員表演就可以類型化。恰恰相反,演員表演以塑造角色形象為“最高任務”,行當只是塑造角色形象的藝術手段。所以前輩大師早就說:“演人不演行?!?/p>
塑造角色形象的重點,是刻畫不同劇目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表現(xiàn)其不同的思想感情。例如《岳母刺字》中的岳母,是一個良母,又是一個愛國的母親。又如《楊門女將》中的佘太君,也是一個愛國的老人。
要塑造好角色形象,演員必須對所扮演的角色進行真切的情感體驗,傾情投入,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然后再通過各種有效的藝術手段,把角色形象成功地塑造出來。即如張庚先生所說:“中國戲曲演員不止是要體會人物的內心,而且在體會了內心之后,一定要創(chuàng)造出一個特定的外形來表現(xiàn)它。”
二、老旦的演唱
演唱實習區(qū)特有的重要手段,要準確地刻劃人物,樹立新人形象,最終要依靠演員出色的唱腔。在戲曲舞臺上,我長期以扮演中老年婦女角色為主,對老旦的演唱有較深的體悟:
1、正確運用共鳴區(qū)。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同年齡段的女性講話的聲音不同,小姑娘講話聲音清脆、甜潤,老太太講話一般是低寬厚重,這是老旦唱腔音色的依據。老旦唱腔要正確運用口腔胸腔和頭腔共鳴,以增加音量和厚度??谇还缠Q是基礎,胸腔共鳴可以使唱腔深厚堅實,頭腔共鳴能增加音色的美感,有助于高音的演唱。
2、音色要各具特點。每個老旦人物所受的教育,所受的環(huán)境和今生經歷千差萬別,各不相同,唱腔音色方面也應是各具特點的,要用不同的音色來演唱,以塑造不同的老旦形象。在扮演不同的老旦時,要研究她們的不同身份、經歷和基本性格特征,再確定用什么音色去演唱各自的唱腔,或俏皮、或穩(wěn)重、或華麗、或粗獷,用不同的音色來演唱這一人物,使演唱的各種老年婦女的唱腔各具特色,人物形象鮮明。
三、體現(xiàn)流派風格
京劇老旦表演藝術的第二個要點,是表現(xiàn)流派風格。流派是中國戲曲表演藝術的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幾乎所有的戲曲劇種的所有行當,都有各種不同的流派。
所謂“流派”,是藝術流派的簡稱,指的是“在中外藝術發(fā)展的一定歷史時期里,由一批思想傾向、美學主張、創(chuàng)作方法和表現(xiàn)風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藝術家所形成的藝術派別”。
京劇老旦的藝術流派也同所有戲曲所有行當的流派一樣,均以流派創(chuàng)始人的姓氏命名,有一定的代表劇目和傳承人。但流派的核心標志是獨特的藝術風格。
京劇老旦的藝術流派主要有兩大派:一是“老李(多奎)派”,其風格特點是嗓音宏亮,氣力充沛,高低音俱佳,唱腔流利婉轉,韻味醇厚。代表劇目有《太君辭朝》《行路哭靈》《遇后?龍袍》《赤桑鎮(zhèn)》等。傳人有李鳴巖等。另一個流派是“小李(金泉)派”,其風格特點是在繼承“老李(多奎)派”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聲音寬厚蒼勁,新穎動人,代表劇目有《岳母刺字》《罷宴》《望兒樓》等。傳人有趙葆秀等。
每一個京劇老旦演員,都必須宗一流派,表現(xiàn)流派風格,這是京劇演員表演藝術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
四、創(chuàng)造藝術個性
一切表演都是藝術創(chuàng)造過程,這種創(chuàng)造的關鍵是創(chuàng)造藝術個性。其實,藝術流派的形成,也是一種藝術個性的創(chuàng)造。例如老旦“老李(多奎)派”的形成,就是一種藝術個性創(chuàng)造過程。李多奎(1898--1974)先生被尊稱為“多爺”。 李派突出的創(chuàng)造是注重人物,強調老旦行當應有的聲樂審美特點。以充沛的感情將雌音、衰音、沙音、澀音精密地調劑起來,高度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而又通過嬌、柔、脆、潤、甜等音色的行腔,準確深刻地刻畫人物和最充分地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而“小李(金泉)派”創(chuàng)始人李金泉先生,則在繼承“老李(多奎)派”的基礎上,再一次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新李派。 李金泉的嗓音清脆而響亮,能夠很好地控制氣息和力度的變化。他善于鉆研,勇于創(chuàng)造,堅持發(fā)展自己的藝術風格。特別是從他步入劇壇到取得卓越成就的三十幾年中,正是李(多奎)派藝術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李金泉堅持的這種藝術創(chuàng)新精神就更加難能可貴了。正是這種精神,使他吸收前輩老旦藝術家的長處,并借鑒了青衣、老生等行當的藝術特點,而且還從兄弟劇種甚至話劇、歌劇中汲取養(yǎng)分,巧妙地化“他”為“我”,成為他獨有地特長。使其創(chuàng)造的角色貼近生活、貼近時代、更加符合審美需求。李金泉的戲路寬,而且唱做均屬一流。他在藝術創(chuàng)造上,始終不渝地追求“真”、“善”、“美”、“新”、“深”、“精”,使他的表演時代感突出、生活氣息濃、人物挖掘深、藝術表現(xiàn)真、舞臺美感強。
創(chuàng)造藝術個性乃是京劇老旦表演藝術的神髓。當下京劇老旦表演藝術家王夢云、趙葆秀,京劇老旦中年表演藝術家袁惠琴,翟墨等,也都在創(chuàng)造個性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