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娟
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往環(huán)境與條件,使幼兒有更多的交往鍛煉。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應與教學、生活、游戲等多種活動相結(jié)合,并滲透于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讓幼兒在一日生活教育活動中,為幼兒創(chuàng)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讓幼兒樂意交往、主動交往。
一、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
在活動室里,我們有目的地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為幼兒的交往與合作提供機會。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時盡量讓每一面墻能說話、每一個角落能與孩子對話,我們精心設計的優(yōu)美畫面,讓幼兒在與之對話的同時,同伴間也能相互交流。比如,開辟“玩具世界”,發(fā)動孩子從家里帶來心愛的玩具,利用玩具為幼兒提供交往的機會。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與家人交往,進幼兒園后,交往范圍明顯擴大,他們要學會與同伴隨交往、分享、合作。在活動中,及時表揚那些主動與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兒,促使幼兒之間建立起平等友好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了人際交往的積極情感。并讓幼兒討論“怎樣和同伴合作玩”“別人想玩你的玩具時該怎么辦”“你拿到拌的玩具時該怎么說”“你想玩別人的玩具時該怎么說”等話題,讓幼兒說自己的想法,從而明白與人相處的方法,如要愛護玩具,不強奪、搗亂等?;顒咏Y(jié)束后,讓幼兒講講“你最喜歡誰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樣玩的”“你把自己玩具讓給誰玩了”等,讓幼兒交流各種交往方法;體驗交往的樂趣。如我們設計“我和我的好朋友”“我的表情!”墻飾。通過這種墻飾,激發(fā)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愿望,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感受,達到交往的目的。我們不僅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物質(zhì)環(huán)境,更要為幼兒營造輕松和諧的精神環(huán)境。教師與孩子之間要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關(guān)系,讓幼兒有安全感、舒適感。讓幼兒感受大家庭的溫暖,真正體驗“幼兒園像我家,老師愛我像媽媽”的情感,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愛和孩子們一起玩,敢說敢玩。如幼兒剛?cè)雸@期間,我們通過觀察和交往,努力與新來的幼兒建立關(guān)系,用親切的態(tài)度、溫和的語言、溫暖的愛撫來打動幼兒的心,引起幼兒愉快的情緒反映,盡快使幼兒把家長的依戀注意到自己身上來,讓幼兒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逐漸和其他幼兒建立友情,一起玩樂、一起生活。同時,營造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引導幼兒之間相親相愛,這樣,孩子在心理上能更快的接受從“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的轉(zhuǎn)變,讓孩子喜歡跟老師交往、喜歡跟同伴交往。
二、抓住教學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
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不斷學習逐步發(fā)展的。我們針對不同學科教育活動的不同特點,努力安排各種類型的交往活動。如我不僅利用故事、兒歌、游戲讓幼兒學習禮貌用語,還自己言傳身教的潛移默化影響幼兒。讓幼兒了解禮貌文明重要性。每天早上,我在教室門口迎接幼兒的到來,主動與幼兒打招呼“早上好”讓孩子在和我“早上好”后進入教室;在上課或活動中,與幼兒平等交往,注意使用“請”“謝謝”等禮貌語言,如每次上課時讓幼兒為我拿教具我都會說“請幫我那一下XX”孩子幫過我后我又說“謝謝”。在玩玩具過程中,我們也始終對幼兒講,大家要一起玩,學會合作去玩。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有意識用禮貌用語來交往,而且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意識。語言活動中的互相討論,科學活動中的合作試驗,美術(shù)活動中的合作作畫等都是很好的交往活動,幼兒在交往過程中加深感受、強化體驗、發(fā)展了能力。
三、重視游戲活動,提高幼兒交往能力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有研究證明,社會性游戲?qū)μ岣哂變旱慕煌芰哂休^明顯的作用。對剛?cè)雸@的孩子,“家”是孩子所熟悉的場所。我在班上設置“娃娃家”,讓孩子在“家”中模仿角色,在游戲中體驗交往的樂趣,找到生活的開心點。在活動游戲設置上,我設置“找朋友”“拔蘿卜”等游戲活動,促進幼兒相互認識,培養(yǎng)幼兒友好情感和共同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一定游戲活動中積極交往,進一步相互了解,體驗與同伴交往合作的快樂。我們?nèi)焕蠋?,協(xié)調(diào)一致還從每個游戲活動中要求幼兒擺放整理玩具,始終如一,現(xiàn)在我班幼兒在收拾整理玩具方面作的較好。游戲角色的不斷變更,游戲內(nèi)容的不斷增加為幼兒提供了廣泛的交往機會,提高了交往能力。
四、利用日常生活,增強幼兒的交往能力
在日常生活的許多環(huán)節(jié)中,都蘊藏著增強幼兒交往能力的契機,我們可能的為幼兒創(chuàng)設交往條件。如在晨間談話時,可以安排幾分鐘的自由交談時間,讓幼兒相互間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午餐時可以讓幼兒輪流當“小值日生”,給大家分發(fā)碗發(fā)勺等。在這些交往中幼兒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愿望,發(fā)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增強了交往能力。我們采用了各種生動的形式,幫助幼兒來了解和掌握與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如用講故事、表演讓幼兒比較有了玩具是一個人獨自玩好,還是大家一起玩好,引導大家向做得對的孩子學習,幼兒一下子就能理解,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交往是人與人之間情感溝通的橋梁,是人與人之間思想傳遞的紐帶。我們必須重視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獲得交往的技能,使他們從自我中心中走出來,成為適應社會的人。
我們的教育活動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貫穿于日常生活之中,通過許許多多的隨機教育,寓教育生活化。如平時,在玩具柜上放有布娃娃、玩具、積木等許多玩具,讓幼兒在區(qū)域活動時間自由結(jié)伴玩耍,從自己玩到兩人玩娃娃家、一起擺積木等,逐漸擴大交往范圍;鼓勵幼兒將家中的玩具和圖書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體會到共同游戲的樂趣,增強與同伴交往的愿望。教師隨時關(guān)注幼兒,鼓勵性格外向的幼兒主動邀請性格內(nèi)向的幼兒玩耍,杜絕幼兒坐在板凳上看別人玩耍,讓每個孩子都有朋友,感到童年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