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
家國情懷是植根于血脈之中的文化傳承,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是海外學子奮發(fā)圖強的精神歸依。
“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lián)??!?017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海內外留學人員中引起了強烈共鳴。
“家國情懷是植根于我們血脈之中的文化傳承,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是海外學子奮發(fā)圖強的精神歸依?!比珖舜蟪N瘯瘑T、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留學人才發(fā)展基金會理事長曹衛(wèi)洲指出,“近百年來,我國無數海外學子胸懷家國天下,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用行動詮釋了家國情懷,挺起了民族的脊梁,樹起了精神豐碑。”
歸國學子用行動詮釋家國情懷
正若曹衛(wèi)洲感慨之言:“今天我們回溯歷史,總能被那些矢志為國為民的莘莘學子所感染,百年留學歷程詮釋了留學人員的家國情懷和愛國本色?!?/p>
風雨如晦,愛國之心不改;家國多難,報國之志彌堅。1847年,以容閎為代表的第一批留學生拉開了中國近代留學史的序幕,開啟了中國走向世界、學習外國先進文化和科技的新紀元。
1950年,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從美國踏上歸程,并發(fā)出一封《致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fā)展而奮斗!”
新中國的誕生宣告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也讓無數海外學子看到了民族振興的曙光。從1949年到1957年,留學生歸國人數達3000人,占同時期在外留學生、學者總數的一半。在1999年受到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中,新中國成立初期回國的就有21位?!皩@些懷有赤誠大愛的知識分子來說,祖國是他們生命中永不平復的烙印,報效國家是他們無法淡忘的責任?!辈苄l(wèi)洲說。
“回國不需要理由!”著名物理學家彭恒武擲地有聲的一句話道出了這些海外赤子共同的心聲。當時,錢學森、李四光、華羅庚、周培源、錢三強、鄧稼先、吳大觀等一大批科技界巨匠從海外回國,凝成我國科技發(fā)展的中流砥柱。
改革開放的30多年,是我國科技英才噴薄而出的時代,也是科技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時代。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新一代海歸精英積極參與我國“神舟”上天、“嫦娥”奔月、“蛟龍”入海、“雪龍”科考、“高鐵”飛馳、“天河”問世、量子衛(wèi)星升空、“大飛機”首飛、國產航母下水等一個個科技奇跡的創(chuàng)造?!拔覀儙е冗M的思想、理念與技術回國,就是要為中國趕超世界一流作出自己的貢獻。”海歸精英們說。
2009年,在海外建樹頗豐的化學生物傳感器專家張學記響應國家“千人計劃”的召喚,毅然選擇了“回家”奉獻?!耙谧约旱淖鎳龅谝涣鞯目蒲小!毕駨垖W記這樣的海歸精英們說,“我們帶著先進的思想、理念與技術回國,就是要為中國趕超世界一流作出自己的貢獻。”
以國家“千人計劃”為龍頭,在黨和國家的召喚和優(yōu)惠政策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海外學子學成后回國工作或以適當的方式為國服務。截至目前,已有7000多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回國發(fā)展?!皩W成歸國的杰出人才不僅有施一公、潘建偉等世界聞名的科學家,也有以汪潮涌、張紅力等為代表的金融領域的優(yōu)秀人才,還有李彥宏、嚴望佳等互聯(lián)網領域的領軍人物?!辈苄l(wèi)洲強調,“他們不僅帶來高新技術,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在各自專業(yè)中創(chuàng)造了輝煌成就,引領中國在各個領域走向世界前列?!?/p>
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
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院長劉遠立在美國生活了26年,是“衛(wèi)生體系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與同在哈佛任教的妻子堅持保留中國國籍,并于2013年全職回國工作。作為衛(wèi)生政策和管理學的國際一流專家,劉遠立把回國后的工作概括為“頂天立地”。所謂“頂天”,是指承擔包括起草我國第一部醫(yī)療衛(wèi)生基本法在內的一系列國家衛(wèi)生改革與發(fā)展的政策研究課題,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所謂“立地”,指的是融合技術創(chuàng)新與制度創(chuàng)新,將理念轉化為公共服務實踐。例如,在四川省汶川縣創(chuàng)立了中國農村第一個“移動診療體系”,相當于一所流動二級醫(yī)院,將診療服務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
和劉遠立一樣,不少留學海外的中國學子雖然在國外生活多年,在工作上取得了國際一流的成績,但依然堅持保留自己的中國國籍?!耙驗閺某鰢?,我們就想著出去學習是為了有一天報效祖國,讓祖國變得更美好。中國知識分子的血液里一直流淌著不盡的家國情懷。”他們如是說。
“對留學海外的人來說,‘中國夢是靈魂中最深層次的召喚?!?016年9月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組織召開的研修班上,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鼓勵參加培訓班的各行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領軍人物,并指出“要做民族復興征程中的創(chuàng)業(yè)者而不是旁觀者”。當前國內經濟發(fā)展平穩(wěn),“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為海外人才歸國施展才華創(chuàng)造了空間和難得的機遇,而國家對知識、科技和人才的重視更增強了國內外學子對實現“中國夢”的信心。有超過80%的海歸群體表示,只有把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才能成就大事業(yè)。
黨的十八大以來,出國留學規(guī)模穩(wěn)步擴大,留學回國人數持續(xù)增長,回國與出國人數“逆差”逐漸縮小。2012年以來,自費留學的比重持續(xù)保持在92%,已初步形成公派留學為主導、自費留學為主體的留學工作格局。2016年,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43.25萬人,較2012年增長15.96萬人,增幅為58.48%。據不完全統(tǒng)計,8成留學人員在學成后選擇回國發(fā)展。
“中國有句古語:梁園雖好,非久戀之鄉(xiāng)?!庇姓{查顯示,91.7%的海歸群體和海外華人華僑認為,情感和文化因素是回國的主因之一。曹衛(wèi)洲說:“愛國主義情懷是海外學子情系祖國的紐帶,‘中國夢的提出更增強了海外學子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億萬中國人民前行的偉大征程上,廣大留學人員創(chuàng)新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