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俞 蘇曉燕 蔡巖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居家護理在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康復中的干預效果。方法 84例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護理組與對照組, 各42例。護理組患者出院后進行居家護理, 對照組患者僅進行出院指導與門診復查。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結果 出院1年后護理組患者的Karnofsky評分為(93.44±8.57)分, 對照組患者的Karnofsky評分為(84.54±11.27)分, 護理組患者的Karnofsky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居家護理可提高患者恢復速度, 從而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進而降低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居家護理;中重型顱腦損傷;干預作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095
顱腦損傷主要是患者頭部受到暴力打擊而引起顱腦組織受損, 從而對患者造成危害, 一般顱腦損傷表現為意識障礙、肢體癱瘓、感覺障礙以及失語等癥狀, 嚴重時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對顱腦損傷患者搶救完成后常會留有后遺癥與并發(fā)癥, 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 故顱腦損傷患者出院后仍需要一定的醫(yī)護支持。目前有研究文獻指出[1], 對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居家護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本院就此展開了對比性研究分析, 現對本次研究作如下詳細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 其中男45例、女39例, 年齡最大74歲, 最小13歲, 平均年齡(41.3±10.9)歲。84例患者隨機分為護理組與對照組, 各42例。護理組患者中男20例、女22例, 年齡最大74歲, 最小17歲, 平均年齡(43.5±10.2)歲;
對照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 年齡最大74歲, 最小13歲, 平均年齡(40.2±11.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治療出院時進行常規(guī)的出院指導與有關的宣傳教育工作, 同時通知患者按時到院進行門診復查。護理組患者進行居家護理, 具體的方法如下:①選取本院對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具有豐富經驗的護士3名組成居家護理隨訪小組, 在院內進行再次培訓并掌握與患者家屬溝通交流的技巧, 同時制定有關的居家護理要則, 規(guī)范居家護理隨訪行為[2];②居家護理隨訪小組成立并培訓完成后, 于患者出院后的第1、4、8、12個月進行上門隨訪, 在隨訪時對患者以及家屬進行護理指導與健康教育, 收集患者病情的恢復信息并建檔保存, 同時了解患者家屬的日常護理工作以及落實情況, 對于家屬在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予以糾正, 解答患者與家屬的疑問;③居家護理隨訪小組在隨訪過程中要注意發(fā)現自身的問題, 及時糾正錯誤并進行改進, 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小組的護理能力與語言交流水平, 從而有利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交流, 并準確表達對家屬日常護理工作的意見與建議, 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恢復速度。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應用Karnofsky評定法對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評價, 同時判定患者的身體機能恢復情況, 評分越高表明患者恢復情況越理想, 具體的評分標準[3]如下:患者身體機能恢復良好為90~100分, 患者生活可自理為80~90分, 患者仍需要他人部分幫助才能生活為60~80分, 患者幾乎完全需要依賴他人才能生活為60分以下。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出院1年后護理組患者的Karnofsky評分為(93.44±8.57)分,
對照組患者的Karnofsky評分為(84.54±11.27)分, 護理組患者的Karnofsky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0738, P=0.0001<0.05)。
3 討論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而中重型顱腦損傷由于頭部受到了外力的嚴重打擊, 患者的顱腦組織會受到傷害, 因此身體各項機能會受到影響, 同時患者在搶救成功后常會留有后遺癥, 恢復速度緩慢, 故需要有人長期陪護并加以照料[4, 5]。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 大多數家庭無法承受長時間住院治療的經濟負擔, 只能選擇回家由家屬或聘請護工對患者進行日常的護理工作, 但患者家屬或護工并不具備專業(yè)的護理知識與護理技巧, 因此患者不能夠得到適宜的照顧。居家護理的主要優(yōu)點是患者在家中也可享受到較為專業(yè)的護理, 患者個人的心理情緒較為穩(wěn)定, 康復的意愿更加強烈, 因此利于患者的康復[6-8]。
居家護理隨訪小組主要是由護理經驗豐富的護士組成, 定期前往患者家中進行專業(yè)的指導, 同時還可根據患者康復的具體情況對護理對策進行改進, 從而以一種連續(xù)的、有效的護理方式幫助患者恢復[9, 10]。在本次對比性研究分析中, 對護理組患者采取居家護理的措施, 患者出院1年后的Karnofsky評分為(93.44±8.57)分, 表明患者的機能恢復情況理想, 不太需要他人的幫助便能正常生活, 而對照組患者的Karnofsky評分為(84.54±11.27)分, 表明患者的身體機能仍需要進一步康復, 但也可自理, 兩組患者的Karnofsky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居家護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復速度, 提高患者的恢復質量, 從而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與人力負擔, 應用價值較高, 值得對其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愛鳳, 葛東明, 張媛媛, 等. 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居家護理中的應用.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4, 20(3): 304-307.
[2] 夏建平, 李霞.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居家護理中應用延續(xù)性護理的效果.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10):135-136.
[3] 趙前輝. 居家護理中應用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療效.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6, 26(12):287.
[4] 石云蘭. 居家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3):101.
[5] 仇寶華, 凌偉民, 曹國芳, 等. 微型營養(yǎng)評估表評估家庭病床老年患者營養(yǎng)狀況研究. 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 2012, 11(8):579-581.
[6] 金鈺梅, 賈亞平, 金成勝, 等. 居家護理對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長期預后的影響. 中華護理雜志, 2009, 44(11):965-968.
[7] 梁鳳蘭. 居家護理對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 2010, 16(29):27-28.
[8] 蔡珊珊. 居家護理在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康復中的干預作用.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5(a5):289-290.
[9] 潘燕. 分析居家護理對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長期預后的影響. 藥物與人, 2014(9):283-284.
[10] 孫艷杰. 居家護理對中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長期預后的影響分析. 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6, 21(2):192-193.
[收稿日期: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