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鳳梅
摘 要: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術”的教育。通過美術課堂教學研究,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開展個性化教育,加強評價激勵,提高美術作品欣賞水平,進行教學反思,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美術教育,達到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了創(chuàng)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激發(fā)興趣;研究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美術課堂教學提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蔽覀冞M行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研究,就是要改變過去的單純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過程與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開展個性化教育,加強評價激勵,提高美術作品欣賞水平,進行教學反思,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美術教育,達到新課標改革的目的,使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活力,促使學生學習更有積極性。因此,應該充分發(fā)揮美術這門學科的特點及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藝術靈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為此,我們采取如下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是利用多媒體,激發(fā)興趣。多媒體的運用勢在必行,當前課堂改革中,最明顯的改革趨勢就是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必然要求。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具有更加生動、逼真、形象、活潑等特點,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則會更加直觀、更易接受。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不局限于此,例如書本期刊上的一些精彩圖片、世界名畫等欣賞時,以往教師很難呈現(xiàn)給學生,如今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成幻燈片在課堂上放映給學生欣賞,這樣學生看得真切,看得清楚,對于美術的學習更加濃厚了。
如在講《我愛國旗》一課時,打開電腦,就能看到北京天安門升國旗儀式,看到冉冉升起的國旗令人肅然起敬,小學生也起立向國旗敬禮,“大寫”的國旗定格在那里。意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在這種良好的情境中,因勢利導地引入了新課。
二是巧妙設疑,激發(fā)興趣。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巧設疑問,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從而更有利于課堂教學有效地進行。比如教《動物聚會》一課時提出讓學生“考老師”,請學生隨意說出一種形狀,只要老師動幾筆,就能畫出一只可愛的雞來。學生一聽,情緒都被調動起來了,紛紛發(fā)言,整堂課氣氛熱烈,人人投入,并學會了抓住雞的形象特征來作畫的方法。
三是教具演示,激發(fā)興趣。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時,適當運用教具,能夠活躍課堂,改變課堂本來沉悶單調、索然寡味的氣氛。比如在教學《剪紙的故事》時,先出示了一張對折已剪好的剪紙,在未打開前,用幻燈片投影出來,讓學生猜:打開來的時候可能是什么?學生的思路立馬拓展開來,各個爭先恐后地競猜。一時間,課堂沸騰起來了。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了集體的團結,而且增添了課堂的情趣,使課堂常規(guī)教學在愉快的游戲娛樂之中得到實施。
四是分組討論,激發(fā)興趣。把學生們分成小組,讓他們自由地展開討論,各抒己見,互相補充,互相啟發(fā),進而提升他們會學、會問的能力。比如講《春節(jié)到》時,讓學生自由分組,回憶、講解自己家(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的場景。談趣聞、談感受、談過程,課堂氣氛一下熱鬧起來,學生之間一下打開了話匣子,課堂的參與度大大地提高了。
五是設置游戲,激發(fā)興趣。比如在講《鳥語花香》時,事先準備幾個動物的布娃娃。在教學時,向學生宣布:“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好嗎?”學生一聽,立馬氣氛高漲。然后請幾名學生上臺來,用布蒙上他們的眼睛。接著讓他們摸一下事先準備好的布娃娃,要他們猜猜手上拿到的布娃娃是什么動物。學生們都很歡快,踴躍上臺。一節(jié)課在輕松愉快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六是拓展教學材料,激發(fā)興趣。在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導孩子從多角度去聯(lián)想和制作,逐步養(yǎng)成從多思路創(chuàng)作作品的好習慣。如學習《裝飾畫》一課,有的學生帶來了麥稈、稻草、麻繩、鵝卵石,有的帶來了匾、貝殼,紐扣、啤酒瓶,有的還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花瓣、花生殼、廢紙板……通過粘貼制作,一個個別具風格的裝飾畫就這樣誕生了。如上《植物寫生》一課時,發(fā)給孩子不同的植物種子寶寶,讓孩子們當一回農民伯伯,觀察及體驗植物是如何生長的。并要求學生用畫筆記錄植物生長的每個階段。在生活中學習美術,在美術學習中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習能力。
二、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美術課堂氛圍
一堂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師生的良好互動,有利于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一是充分運用教師語言的藝術。語言的魅力是無窮的。教師要掌握教學語言藝術,使自己成為一名演說家,該激昂時激昂,該低沉時低沉,語調要懂得抑揚頓挫,同時,發(fā)揮自己的學識,言語中透著智慧與幽默,進而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動力十足、事半功倍。
二是示范傳授技能。在美術教學中技能傳授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常見的教學手段就是:示范。示范的目的:傳授技能;傳達思想(意圖)。示范可以是局部示范,也可以是整體示范。局部示范的好處是能突出重點,讓學生有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整體示范則照顧到構圖、繪畫步驟、各個環(huán)節(jié),比較全面且直觀。示范要注意所教的專業(yè)知識、審美元素在示范中的運用和體現(xiàn);范圖的大小適中、教師不能遮擋住學生的視線、邊示范邊講解方法、意圖,速度適宜、步驟清晰,要點進行板書;示范要做到突破難點,化難為易,便于學生的消化吸收;示范還要對學生的作業(yè)要有借鑒作用,起到啟發(fā)的目的。
三是因材施教。懂得嘗試,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與其他學科比較來說,美術學科更注重實踐性和操作性。實踐必然會有成功與失敗,嘗試失敗的教學方法,就是事先不必給學生過多指導和框框加以限制,讓學生在多次嘗試與失敗中自我進步。當學生在實踐中出現(xiàn)錯誤時,或出現(xiàn)抵觸情緒、不想畫時,老師不應該責怪、批評學生,而應該意識到這是一個教育的契機,及時地給學生以鼓勵和引導,幫助學生在失敗中學到許多東西。
三、注重學生個性化教育
個性化教育是未來教育的重要特征?,F(xiàn)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形式了。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設計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要求。教師除了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能外,還要指導學生如何把心中想畫的東西畫出來,甚至畫得更好?,F(xiàn)代美術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是教師幫助學生將他們想要展現(xiàn)的事物畫得更好,是老師幫學生怎么畫,要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教師分類具體指導學生繪畫。
四、積極開展評價激勵
評價具有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在每堂課中要始終關注學習過程的評價激勵作用,研究評價內容的多維性、評價對象的差異性、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過程的全面性、評價結果的激勵性。
強調學生自我評價激勵。好的課不僅是過程設計的切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在過程中點評環(huán)節(jié),教師也不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學會了什么?自己的創(chuàng)意是什么?欣賞到了什么?聯(lián)想到了什么?從表達中反饋各自在操作、欣賞、聯(lián)想等方面的收獲。
重視伙伴互評激勵。在美術學習中,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的能力是極其重要的,用自己的眼睛去讀懂他人的作品,給予評價、意見與建議,用欣賞進行“再創(chuàng)作”,運用他人對自己作品的評價意見,對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作”,也是有利于自己美術表達能力的提高?!百N星互評”“商品拍賣、交易”“故事述說”“角色表演”是伙伴評價最多用的形式。
發(fā)揮教師點撥激勵。在美術教學中,對于學生每次回答的閃光點,教師都要給予激勵性評價。要告訴學生不怕畫錯,盡情表達自己心中所想。不斷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樂學樂問,勇于創(chuàng)作。
五、課堂上的美術欣賞
美術作為視覺藝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離不開作品欣賞。我們把美術作品欣賞作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完成課堂教學所要達到目標和要求的重要手段。通過欣賞,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作品,從感性的認識內化為自身的審美能力。美術欣賞離不開美術語言,所謂美術語言是指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因素,如點、線、面、形狀、顏色、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一幅作品要先分析其形式語言、色塊、色彩、線條等,例如《線的表現(xiàn)力》《有趣的線造型》《色彩取樣》等課程就讓學生認識并了解了線條、色彩,不同的色彩代表著不一樣的感受。其次是從藝術與視覺出發(fā)分析各種形式語言帶給學生的心理感受。例如《遙遠的地平線》,把近處的物體畫在畫幅的下面,比較大,把遠處的物體畫在畫幅的上方,比較小,以此來表現(xiàn)畫面上的遠近關系,是觀賞者產生遠近的距離感。美術欣賞要突出重點,利用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增強欣賞教學的趣味性,貼近學生生活,拉近美術作品與學生的距離。
六、加強課堂教學反思
反思是當前美術教育研究倡導的新形式,我們從課堂教學的困惑中尋找問題,從美術教育的現(xiàn)象中捕捉問題,從美術教學的交流、研討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學科發(fā)展中確定問題,找準問題反思的點,有利于明確反思的方向,從而在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每節(jié)課都要求教師撰寫教學反思,并進行交流,找出問題,進而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楊廣馨,白彬華.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2]肖川.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變革[J].基礎教育:重慶,2005.
[3]陳芳.探討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美術中的應用[J].教育,2015.(04):26-26.
[4]房澤軍.提高小學低年級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大眾文藝,2015,(16):219-219.
[5]王大根.學校美術教育目的論[M].上海: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
作者單位: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