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亞蕓
【摘要】本文闡述了進退場踏步訓練對班風建設(shè)的重要作用,提出班主任首先要端正學生的思想,通過學聽重音、練習動作等環(huán)節(jié)訓練學生,并要求學生個個過關(guān),堅持反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范行為意識、集體主義精神和奮發(fā)向上的力量。
【關(guān)鍵詞】進退場 訓練 班級建設(shè) 集體主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A-0051-01
出操是每所學校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良好的出操習慣對日常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品質(zhì)的養(yǎng)成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出操時的進退場踏步更是展示班級精神風貌的一個窗口,對班風建設(shè)的作用不容小覷。它可以增強班級的紀律性,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和意志力,可以提升班級凝聚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zhì),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儀態(tài)儀表甚至氣質(zhì)等。那么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該怎么訓練學生,讓進退場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呢?
一、前提——端正思想
新學期伊始,班主任可以在晨會和班隊活動課上向每個學生提出要求:“做好每一件簡單的事,成為一個不簡單的人?!蔽覀兛梢园堰@句話寫在教室的墻上或黑板報上醒目的位置,要求學生人人對照,個個自省。要讓學生明白,不管是常規(guī)方面還是學習方面,其實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的,需要我們認真去做。古語云“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很多事情其實做起來很容易,做不到的原因不是你不會做,而是你不愿意去做,屬于態(tài)度問題。正如踏步進場其實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要每個學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做好。這也是展示班級風貌的一個窗口,每個學生都有義務(wù)和責任鍛煉好自己的身體,同時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
二、關(guān)鍵——學聽重音
進退場能否整齊,最關(guān)鍵的一點是要教會學生聽重音。這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電腦,下載并播放《運動員進行曲》,讓學生在座位上認真聽重音,然后輕輕地在桌上敲節(jié)奏。為免有人濫竽充數(shù),教師需一個個把關(guān)。在音樂播放過程中,有一兩處音樂的節(jié)奏稍有變化,如果不注意,就容易造成左右腳重音偏移。所以,必須讓每個學生聽準節(jié)奏,隨著節(jié)奏控制自己的步伐。這是進退場踏步能否正確整齊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班主任一定要舍得花時間進行指導(dǎo)和訓練,做到人人過關(guān)。
三、重點——練習動作
聽懂了重音,還不必急著上操場訓練,可以在教室里先讓學生把踏步動作練標準,把基本動作練好,才能使進退場的隊伍顯得訓練有素,精神煥發(fā)。為了使踏步看起來整齊有力,學生擺臂時要求前擺要與肩膀齊平,后擺要盡量甩出去,這樣的擺臂動作看起來氣勢大,容易整齊,精神也特別飽滿。而大腿不要抬到平,這樣走起來太累,也不好看,適度抬高,同時注意腳背不能太松散。這些動作需要分解練習,先練習手臂動作,再加上腿部動作,讓學生一組一組練,其他組觀看評議,合格的過關(guān),不合格的繼續(xù)練習,有時甚至要讓家長配合監(jiān)督孩子在家里練習,直到每人達到標準為止。
四、亮點——展示細節(jié)
每一次出操都是一次極好的練習機會。在進操場踏步的過程中,可以提醒學生注意一些小細節(jié)。比如說身板要挺直,上身保持不動,尤其是頭要抬起來,眼睛平視前方,下巴微微抬起,給人一點高傲的感覺。又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所以班級出操需要一個能干的領(lǐng)隊。可以選氣質(zhì)好一點的女孩子,身材纖瘦,動作協(xié)調(diào)性好,踏步姿勢漂亮,懂得控制隊伍行進的路線和速度,不慌不忙,不急不躁,這樣的領(lǐng)頭羊會給班級的隊伍增色不少。
五、難點——堅持反饋
進退場是一個長期反復(fù)的練習過程,時間長了會有學生產(chǎn)生倦怠情緒,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醒,每天的進退場都要進行反饋評價。今天是表揚加分,明天可能是批評,后天也許是男女生開展比賽??偟膩碚f,傾向于多表揚、多加分,它的效果遠遠好于批評。對于踏步真的達不到要求的學生也不能放過,不能讓他鉆空子,得派小班主任監(jiān)督練習,一直練到合要求才能過關(guān)??傊嘀魅蔚脫Q著花樣給學生打強心針,直到每個人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進退場的踏步訓練是一項具有特殊教育意義的活動,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歷練、一種體驗、一種力量。雖然可能在訓練的過程中付出了汗水,但是他們收獲的是一種意志、一種品質(zhì)、一種精神。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進退場踏步就能夠內(nèi)化為學生的一種習慣、一種需要。到時,只要《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一響起,全班學生精神抖擻,神情自信,步伐整齊,動作有力,整個班級就成了一道移動的亮麗風景。這樣的風景,留給學生的是自信、自豪,更多的是規(guī)范的行為意識、集體主義精神和奮發(fā)向上的力量。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