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榮
摘 要:人無德不立,國民的道德素養(yǎng)決定了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語文學科知識,而且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尤其是學生的道德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道德教育;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4-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56
道德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小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還比較差,對很多問題沒有自己的見解,這一時期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的關鍵期。這一階段的道德教育較為有效的方法包括榜樣法、案例分析法、潛移默化熏陶法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課文本身就是非常好的道德教育素材,教師可以在教學課文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分析道德現(xiàn)象,內化優(yōu)良的道德規(guī)范,矯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和思想行為。接下來,教師從幾個方面談一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教師要公正無私,一視同仁,做一名讓學生信賴和敬仰的教師
在學生面前,教師是大家的教師,因此,如果學生發(fā)現(xiàn)教師對學生有所偏愛,就會讓其他學生感到受到冷落,從而對教師的信任感、喜愛感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用教師道德規(guī)范來審查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時矯正自身的一些不良道德表現(xiàn),給學生以積極的榜樣引導作用。另外,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必須熟悉和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使他們感到教師的心和他們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賴。學生理想中的教師應該是公平的,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存偏見,是理解學生、親近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的。因此,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交流,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和學生像朋友一樣友好相處,對學生默默關心,暗中了解學生情況,并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學生的心靈純潔透徹,他們對教師的評判發(fā)自內心,他們是用心靈去感受教師的言與行,并給出準確評價。一個熱愛教育事業(yè)的教師,一個真正愛學生的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評判,并努力完善自我。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將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滲透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向上的道德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喜歡并愛戴自己,從而自覺地內化優(yōu)良品德。
二、結合課文內容進行道德教育滲透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是經過教育專家們精心遴選出來的,這些文章本身就飽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元素。在教學參考手冊中,也會指導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將這些道德教育科學有效地貫徹下去。所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集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為一體的教育過程,教師要認真?zhèn)湔n,抓住教材的核心要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道德思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良好的道德觀念。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就有很多歌頌愛國主義、舍小我為大我的英雄事跡,這些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鮮血換來了和平,換來了人民的安居樂業(yè)。教師要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會英烈們當時的心境,用這些英烈的事跡來激勵學生。如《狼牙山五壯士》《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豐碑》《再見了,親人》等。學習這些課文時,教師可抓住課文中對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的描寫語句,讓學生細心品詞賞句,用心靈感悟英雄人物的愛國激情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在故事情節(jié)中升華學生對英雄主義的理解與感悟。學習此類課文時,教師需要提前精心準備教學內容,可以從互聯(lián)網上尋找一些視頻、圖片、文字等資料,通過這些資料讓學生充分了解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讓學生感受到自身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肩負著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另外,也可以放手讓學生去準備資料。讓學生參與到資料搜集的過程中來,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鍛煉,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互聯(lián)網查找資料的能力,也是對“以學生為中心”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
三、在各種語文學習活動中滲透道德教育
行為習慣需要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訓練。比如教師在上閱讀課時,以“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為主題,要求學生進行分組交流,然后全班舉行讀書報告會,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又讓學生受到了課外書籍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響與熏陶。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外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搜集一些身邊的道德模范事跡,寫成日記或簡單的調查報告,在班里講給大家聽。然后組織學生談這樣的人和事給自己什么樣的啟發(f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F(xiàn)在信息傳播迅速,教師也可以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學習活動,將社會熱點事件拿到課堂上跟學生一起說一說,甚至可以趁機寫篇小作文。這種形式即鍛煉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讓學生對社會中的道德現(xiàn)象進行關注,通過必要的思考,矯正自己的思想及行為。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德育滲透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能夠體會的思想都是比較直觀的,對于一些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所教知識、思想融入到實際生活中去,這是一種較好的,也是小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站起來》這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主人公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永不氣餒,一次次站起來的那種毅力和勇氣?,F(xiàn)在的學生都是家中的寶貝,家長們不愿讓學生承受一些壓力,學生要什么給什么,將學生的未來都規(guī)劃好,這實際上是不利于學生成長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經歷一些事情,讓他們從挫折中吸取經驗,這才是有效的成長。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道德教育對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意義,認識到國家的未來發(fā)展需要更多的德才兼?zhèn)涞娜瞬?。因此,在教學中要避免唯成績論的錯誤做法。教師應更加注重對學生的道德品質評價,給那些德才兼?zhèn)涞膶W生更多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讓所有學生以其為榜樣,做到見賢思齊。語文教學是進行道德教育滲透的良好途徑,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以及自己的言傳身教等將道德教育有機融合進去。
參考文獻:
[1] 楊聰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匯(上旬),2016(5):86-87.
[2] 楊文學.淺談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才智,2014(12):65.
[3] 相霞.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132.
[4] 朱紅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成功(教育),2013(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