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影
摘 要:國家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浙江省是試點省市之一,在試點方案中選考科目規(guī)定“7選3”,比上海選考科目范圍多一門“技術”。信息技術是技術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培養(yǎng)選考學生在賦分等級中獨拔頭籌,可從消除畏懼心理、教學過程、復習三方面探究教學實施策略。
關鍵詞:新高考制度;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4-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104
教學實踐證明,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入,大量理論和抽象概念需要理解、記憶,枯燥無味,難度不斷增加,學生的學習意愿逐漸降低。如何解決這一現(xiàn)象?可從幾個方面入手。
一、消除畏懼心理,樹立高分信心
莎士比亞說:“畏懼敵人徒然沮喪了自己的勇氣,也就是削弱自己的力量?!痹谡n堂教學中采用兩種策略,一是調整教學內容,從簡單→有點難度→高難度,這也是接受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二是深入教學內容,挖掘本質,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課程內容重新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知識類,第二部分是操作類軟件,第三部分是算法和程序設計。第一部分的內容除了記憶沒有難點內容,學生不會有畏懼心理。第二部分,在不同的軟件中會出現(xiàn)不同的概念和命令,如在Photoshop中出現(xiàn)“圖層”的概念,這個概念用語言無論怎么描述,學生都不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如課前準備一些透明的塑料布,每位同學發(fā)1張,讓同學們盡興發(fā)揮藝術天分,在每張透明塑料布上作畫,然后一個小組的同學,將自己的作品一個一個疊放起來。首先榮幸地宣布他們每組都完成了一幅PSD作品,學生會很好奇。然后啟動PS軟件,分別指出透明的塑料布就是圖層,自己的藝術作品就是圖層的內容,這樣就將一張塑料布的操作和PS軟件的操作界面和命令對應上,既直觀又形象、通俗。第三部分知識不難,難在如何綜合運用。學習采用從生活實例逐漸滲透到程序設計。例如表1給出if語句學習過程,只記住if語句格式,沒有任何意義,要讓學生知道該語句如何應用,可先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應用,可以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讓他們多多舉例應用,然后將生活實例轉化成VB的語句格式。學生在對比學習過程中就會輕松悟出這部分內容的本質就是根據(jù)題目要求,采用相應的算法用VB固定的語句格式寫出相應的程序。學生的畏懼感頓然全部消失,每個知識點都會順其自然地學會,并能靈活應用。
二、“嬰兒學步”模式的教學過程
嬰兒學步的過程大家都熟悉,先是大人手牽手走,走得多了,時間久了,不經(jīng)意間就脫離了大人的手,獨立去闖蕩世界,雖然會有小磕小碰,但小磕小碰是助他走穩(wěn)的經(jīng)驗,最后慢慢走穩(wěn)。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采用“嬰兒學步”教學模式。從兩方面介紹,一是教學內容,二是作業(yè)批改。
每一部分的教學內容,劃分3個階段,第1階段師生共學,第2階段學生獨學,第3階段師生互學。第1階段,面對全新的知識,學生沒有任何先驗知識,學習中存在大量的抽象理論和概念,這些內容如果只憑教師一張嘴反復講述其定義,學生可能會聽得昏頭昏腦,索然無味,難免造成教學效果不佳。針對這樣的問題,就需要教師實例教學,通常的做法就是就地取材,教室內的一桌一椅和學生都是教具,例如講解兩個變量內容交換,可以設置這樣的情景,在兩個人不能同時移動的情況下,實現(xiàn)兩位同學交換座位。學生首先會想到,借助一個空座位,指定兩位同學和一個空座位,示范一下,學生每動一步,要求他們寫出一條語句,能得出2種結論,寫成VB語句如下:t=a:a=b:b=t或t=b:b=a:a=t。這樣的實例既真實又形象。第2階段主要是學生獨立完成課內訓練和課外作業(yè),由于知識新,經(jīng)驗少,學生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師要鼓勵學生不要怕,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錯誤越多,改正錯誤的機會就越多,學到的知識就越多。第3階段將第2階段學生遇到的問題和錯誤,進行歸納整理,總結解題規(guī)律,一類是總結出結論,例如隨機數(shù)產生,可以總結出4個公式,[m,n)用rnd*(n-m)+m;[m,n]用rnd*(n-m+1)+m;整數(shù)[m,n)用int(rnd*(n-m)+m;整數(shù)[m,n]用int(rnd*(n-m+1)+m。另一類是總結解題方法,例如程序填空題,看似沒有規(guī)律,其實也有辦法,在教學中找到如下方法:vb語句格式是否完整;變量是否已賦值等等。這些規(guī)律不要填鴨式的灌輸,要在錯誤試題更正過程中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提煉、修正、感悟。
作業(yè)批改第一階段精批,每道錯題指出知識點,不直接改正,要求交下一次作業(yè)的同時用紅筆改正上一次的錯誤。一是強化知識點,二是培養(yǎng)動腦思考的習慣。第二階段粗批,只判斷對錯,不批注。有了第一階段的知識積累,學生足以在指出錯誤的情況下,知道為什么錯了。但需要關注,做過的類型題是否出錯,給出整體進步還是原地踏步的評語。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教師比自己還了解自己,自己不能倦怠。
三、分析大考樣卷,復習采用各個擊破原則
經(jīng)過三次選考,題型和試題結構已經(jīng)基本穩(wěn)定,每道題考的知識點也基本固定下來。復習采用針對題型,各個擊破原則。
復習采用真題演練的形式,演練過程分為教師精講→學生主講解→模擬考試3個不同階段。教師精講部分,準備涵蓋該部分所有知識點的試題,這階段之后學生就具有該道試題所具備的理論和操作知識經(jīng)驗,為了進一步深化理解、記憶,學生主講,每人一題,采用“成語接龍”提問模式。具體操作第一個人由教師點名,后面的每一個人都是由上一個回答問題的同學來指定。實踐證明,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的注意力能夠完全集中,下一秒發(fā)生什么完全未知,每個同學都非常投入,也不會有怨言,自己給自己當教師,樂此不疲。模擬考試目的是查缺補漏,準備的試題應該涵蓋該類型的所有知識點;在試卷批閱的過程中,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哪些知識掌握不牢或存在問題,在試卷講解中重點分析,并用例題強化。
以第13題和第15題為例,在三次模擬考試中成績分析如圖1可知(見附圖),經(jīng)過專題訓練復習后成績有大幅度明顯上升趨勢,并且有接近滿分的可能。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對該題型不陌生了,知道考什么,怎么考了;二是知識點明確、牢固了,無論試題形式、考法如何變化,知識點是不變的,可以做到隨機應變。
教學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深入思考教學過程,優(yōu)化教學內容,以簡馭繁,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尋找最優(yōu)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不斷進行實踐探索,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從而提高選考賦分等級,為高考成績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 張增玉.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494.
[2] 胡少江.回歸生活理念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研究[J].科技展望,2016(2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