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俠
小說教學往往給人留下這樣的尷尬:一篇妙趣橫生的小說,學生私下讀起來津津有味,而經(jīng)教師一講,興味索然;課堂上叫學生讀文,時間有限,教學任務完不成;課堂上不讀文,學生難以進入小說境界,語文教師左右為難。小說教學路在何方?經(jīng)過長時間的摸索實踐,我覺得以下方法對小說教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現(xiàn)小結如下:
一、人物全景式介紹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說人物,特別是長篇小說人物,小說家通過幾個章回的敘寫,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人物性格成長的歷程,塑造了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課文節(jié)選僅選取了其中的一個片段。仔細地閱讀原著,體會節(jié)選在原著中的地位作用,無疑是必須而且重要的。而學生對人物在其他章回的表現(xiàn)仍有喜好,有知道的強烈興趣,對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保護學生的求知積極性,并引導他們閱讀其他章回,從而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吨侨∩骄V》是《水滸傳》中令人拍案叫絕的篇章,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楊志的蠻橫粗暴、急功近利等性格特點和吳用等眾好漢的精誠團結、計謀高妙。作為主要人物的楊志和吳用在其他章回有些什么表現(xiàn)呢,楊志在失陷生辰綱后的境況又如何,眾好漢在劫得生辰綱后的情況又如何,如此等等。教師結合原著和自身閱讀,要言不煩地全景式展示,不僅有助于學生對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又能促進學生對《水滸傳》的閱讀。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二、教學主問題討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篇小說,要講的東西很多,諸如作者、作品地位、情節(jié)結構、人物形象、主題思想、寫作特色等,不一而足。如果就此平鋪直敘,平均用力,不僅興味索然,而且效果較差。教學《智取生辰綱》時,在學生讀文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問:“生辰綱”有無不失的可能性?此問題一出,學生嘩然。然后我引導學生,“同學們不要急于下結論,帶著這一問題閱讀課文,尋找證據(jù)。以這一教學主問題帶動了情節(jié)的梳理,人物性格的理解,情節(jié)的巧設,寫作特色的領悟。
三、體悟細節(jié)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細節(jié)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關鍵,是窺測人物性格的途經(jīng),可謂滴水見太陽。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細節(jié),體悟細節(jié)十分重要?!吨侨∩骄V》中是誰給酒中下了藥,過程如何,一些學生不太注意。教學時,為引起學生對這一細節(jié)的關注,我在上課時提了兩桶水,以水代酒,讓學生扮演楊志和吳用等。每個人物身后寫上名字,讓他們演示下藥的具體過程。經(jīng)過模擬體驗,學生領悟了吳用智謀的高妙,加深了對人物性格的理解。
四、揣摩精妙用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高爾基說過,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元遺山云:“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余味,百過良味足?!毙≌f教學離不了對語言的咀嚼和玩味。選自老舍《駱駝祥子》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有這樣的描寫:拉車的小伙子們見井就奔過去,趕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驢馬在水槽里灌一大氣。“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用“奔”而不用“走”,用“灌”而不用“喝”,從而體悟車夫們“其渴之甚,盼水之切”。通過人物缺水之苦和得水之樂的敏捷動作,映襯出天氣的酷熱難耐,由此領悟作者用詞的精妙。為人稱道的魯迅小說《孔乙己》耐人尋味的結尾:“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已經(jīng)死了?!薄按蠹s”“的確”這對看似矛盾的詞語顯示了魯迅深厚的藝術功力:“大約”是“大概,可能”的意思,因“我”沒有親眼目睹孔乙己死去;“的確”是根據(jù)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形,他必死無疑。這兩個詞的傳神運用把孔乙己活著無人關心,死后無人問津的悲慘遭遇含蓄而深刻地顯現(xiàn)出來,揭示了那個社會的病態(tài)。又如莫泊桑的小說《項鏈》開頭一句:“她也是一位美麗動人的姑娘?!逼渲幸粋€質樸無華的“也”字蘊藏著多么豐富的潛臺詞?。壕兔利悇尤硕浴B吠咴苑蛉送耆梢院唾F族小姐相媲美,但不幸得很,她偏偏嫁給了教育部的一個小職員。路瓦栽夫人對此耿耿于懷,念念不忘。這就為她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路瓦栽夫人的悲劇在開頭已見端倪,怎一個“也”字了得??傊?,小說教學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字的敏感,在不該設問處設問,在輕描淡寫中發(fā)問,多問幾個為什么,揣摩作者的匠心獨運,意會作者非凡的藝術功力。從而熱愛小說,熱愛語文。
小說是人生命運的參照物,閱讀小說就是在藝術家掛的鏡子里觀看自己生命的姿態(tài)。小說本身是充滿樂趣的,如果我們能創(chuàng)新教法,講求藝術,我們的小說教學同樣會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編輯 薛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