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華
摘 要:在認真與細致研究近幾年歷史中考“考綱”和中考命題趨勢的基礎上,著力增強歷史復習課堂的趣味性與有效性,將對學生夯實知識基礎和能力訓練這兩大工作落到實處,同時也一定可以在中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
關鍵詞:初中歷史;會考復習;復習策略
經(jīng)常聽到老師們感嘆,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能上好一節(jié)初三歷史的復習課,那是難上加難。因為復習課的內(nèi)容對學生來說不再新鮮,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炒冷飯”的現(xiàn)象,老師“輸出”了全面的知識卻“輸入”不到學生的腦子里,同學們只停留在知識的表面而無法深入,也達不到復習提升的目的。在“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備考階段,讓復習課上的高效和有新意,搞好歷史會考復習,是我們面臨的重大難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如何搞好初三歷史會考復習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增強歷史復習課的趣味性
歷史復習課的內(nèi)容是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的內(nèi)容,學生們會產(chǎn)生輕視心理與枯燥無味的感覺。如果我們歷史教師只是重復舊知識,只一味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學生會越復習就越缺乏動力,越復習就越厭煩。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在歷史復習課中的學習興趣呢?
1.深入挖掘歷史考試標準中的饒有趣味的歷史教學素材
包括有趣的歷史故事、傳說、軼聞、圖片、影像、文字資料等。因為我們的學生還是初中生,他們的思維中感性的成份多于理性成份。如果我們可以對此加以合理利用,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提高課堂復習效率的目的。如,在復習中國古代史時,我注意以各個朝代那些有趣的歷史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與復習興趣。這些歷史故事包括:堯、舜、禹的傳說故事,春秋五霸時的成語故事,劉邦、項羽的故事,三國故事,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故事,文成公主與金城公主故事,唐僧們的故事,成吉思汗故事,朱元璋時故事,清代十個皇帝故事等。通過這些歷史故事的敘述,豐滿了歷史人物的形象,加深了學生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感悟與理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復習效率。
2.構建平等與和諧的師生關系
因為,如果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對教師的態(tài)度是信任與崇敬,不但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雙邊活動,還可以對教師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予以良好的配合與訓練。那么,如何構建平等與和諧的師生關系呢?
(1)去掉教師的清高與所謂的“師道尊嚴”意識,多與學生平等地對話、溝通,融洽師生關系。
(2)將學生看作是發(fā)展中的有個性的人,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能夠包容與原諒學生所犯的一些小錯誤,讓他們在錯誤與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成長、進步。
(3)運用自身的知識素養(yǎng)與道德、人格魅力對學生進行“吸引”,讓他們對教師產(chǎn)生崇敬與親近的感覺,增強師生關系的和諧度。
(4)在課堂中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與措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與有效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3.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1)運用各種有效的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特別是要利用好教師與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經(jīng)驗等這些人力資源。
(2)充分與靈活利用多媒體技術。
(3)創(chuàng)設歷史教學情境,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體驗與感悟歷史人物與事件,鍛煉學生各方面能力,這也是讓復習課變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注重歷史復習課的有效性
1.認真研究考試說明
(1)考試范圍。
(2)復習指導叢書上的考試說明。
(3)考試目標要求。
2.研究蘭州六年中考命題的原則
(1)基礎性與能力性并重。
(2)追求熱點性、生活性、材料性、情景性、思維性、活動性、開放性命題。
(3)注重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
首先,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wǎng)絡。比較大一點的知識網(wǎng)絡結構:如中古史里的朝代更替,重要人物的活動,重大改革;中近史里的西方列強侵華與中國人民的抗爭史,近代化運動,新民主主義的興起與發(fā)展;中國現(xiàn)代史中的幾個分期,各方面的成就與失誤;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中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確立的方式,社會主義產(chǎn)生與發(fā)展,國際政治經(jīng)濟關系,兩次世界大戰(zhàn)等。比較小的知識網(wǎng)絡結構:如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有關知識,我們可以構建這樣一個小的網(wǎng)絡結構圖:馬克思主義誕生→巴黎公社→俄國十月革命→蘇聯(lián)→政治經(jīng)濟的弊端→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蘇聯(lián)和東歐改革失?。K東劇變(在這個結構圖中,還可以加入這樣一些內(nèi)容:中國改革的成就,中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兩次重要創(chuàng)新: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
其次,是聯(lián)系與比較能力。如復習“一戰(zhàn)”有關知識時,有意識地聯(lián)系“二戰(zhàn)”知識并進行比較。復習“改革”時,我們可以將一些國家的改革進行橫向或者是縱向的比較。
再次,是閱讀與分析能力。這一能力培養(yǎng)主要是配合“材料解析題”來進行。應教給學生判斷材料出處,帶著材料看問題,從材料和書本知識得出答案等方法。
最后,是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在復習課中,要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不要求學生的答案是唯一的,更不要是老師為他們事先就設計好了的。如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作用,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有人認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鮮卑族的消亡。你贊成這個觀點嗎?說明你的理由?!睂W生可以贊同這一觀點,也可以不贊同這一觀點。但是,不管持哪一觀點,都要求說出自己的理由。可以讓學生進行小辯論,進行觀點的爭論與思想的碰撞,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從而達到高效復習的目的。
三、有選擇性地進行一些專題復習
我主要分為三大塊:
(1)中國古代史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
(2)中國近代史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
(3)世界近現(xiàn)代史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科技。
最后,用一句順口溜來總結中考歷史復習策略:
教學方法顯靈活,趣味課堂出效益;
知識基礎要夯牢,能力訓練為主軸;
發(fā)散思維不可少,創(chuàng)新精神很重要;
資料編選少而精,重點難點在其中。
參考文獻:
[1]汪勝峰.淺談初中歷史中考總復習策略[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0,(11):57.
[2]孟虎.淺談歷史中考復習策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24):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