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
摘要:高校校園文化的本質意義在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通過組織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音樂文化活動,對于提高聲樂教育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將聲樂教育與校園音樂文化科學融合,對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聲樂;教育;校園文化;建設;開發(fā);研究
一、 聲樂教育在校園文化中的開發(fā)意義
校園音樂文化是高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和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以校園為背景,以師生為主體,圍繞教育活動和校園生活而構建的文化系統(tǒng),是學生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動力,是學校的精神和靈魂,其本質意義在于提高高校聲樂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和師生的全面發(fā)展。
高校校園音樂文化的育人作用正日益滲透到大學聲樂教育教學中心工作中。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音樂活動,進一步深化校園音樂文化建設,充分發(fā)掘校園音樂文化的育人功效,是促進高校聲樂教育科學發(fā)展的緊迫任務。
二、聲樂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開發(fā)
(一)依托本地文化優(yōu)勢,舉辦大型主題晚會
校園音樂文化活動,可以通過戲曲比賽、歌詠比賽、交誼舞表演、健美操表演等形式,在豐富大學生課外文化活動之余,加深大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熱愛。在形式上,對歐美音樂、韓劇音樂、港臺音樂與我國流行音樂的特點分析的講座,可讓學生了解東西方歷史變遷、地域風情、心理個性等民族文化差異,從而對外來音樂文化批判與理性地接受;專題的流行音樂與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晚會,可促進學生對民族風情的了解,加深對民族情結與自豪感的培養(yǎng);對當前的影視娛樂文化現(xiàn)象進行討論,可促進學生獲得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以黃河科技學院為例,2017年6月3日,黃河科技學院聯(lián)合濟源市委宣傳部、濟源市關工委,開展“戲曲進校園”的校園音樂文化活動。濟源市關工委主任郝清嫩、濟源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薛玉霞、原濟源市人大主任原有升、副主任王宗吉、應用技術學院院長孔令云等領導與學院1000余名師生共同觀看了演出。《高懸的紅星》描述了濟源地下黨創(chuàng)始人和豫北西區(qū)早期革命主要領導人之一黨繼新的革命歷程。全劇由《洞房結盟》《舍子取義》《智闖險關》《古寺鐘聲》《節(jié)外生枝》《山寨硝煙》《風雨歸人》《鐵窗烈火》8場組成。該劇用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成功塑造了黨繼新、牛玉茹、張大平等大義凜然的舞臺人物形象,讓廣大師生在觀賞中一次次為黨繼新短暫而又絢麗的人生潸然淚下。整場演出氣氛熱烈,高潮迭起,自始至終洋溢著昂揚向上的主旋律。一句句鏗鏘有力、感人肺腑的臺詞,一幅幅氣勢磅礴的動人場面,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那些父輩們永不忘卻的紅色歲月。
戲曲中所弘揚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教人為善、為忠、為孝、為義,并沒有過時,恰好是和我們今天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在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仍然有著增強民族凝聚力、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現(xiàn)實意義,值得青年學生去繼承和發(fā)揚。
(二)舉辦音樂大賽
為營造良好的校園音樂文化氛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展現(xiàn)新時期大學生開拓進取、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風貌,進一步提高聲樂教育教學質量,高校應圍繞豐富多彩的校園音樂文化建設的開發(fā),以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擴大高校學生人際交往、發(fā)揮大學生社團組織的積極作用,從舉辦大型音樂比賽、合唱比賽、大學生社團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等方面著手,大力開展豐富的校園音樂文化活動,以此推動高校聲樂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以黃河科技學院為例,2012年 5月13—14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教育廳、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學生聯(lián)合會主辦,黃河科技學院、河南電臺教育廣播、河南廣播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河南省第十三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校園器樂大賽在黃河科技學院音樂廳成功舉辦。
本次音樂大賽分專業(yè)組和業(yè)余組進行,來自河南省內70多高校的132支隊伍報名參加了此次比賽。本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以深入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紀念建團九十周年,全面推進中原經濟區(qū)建設,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為主題,以發(fā)揮學生音樂專長、展現(xiàn)大學生風采、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通過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營造濃厚的校園音樂文化氛圍。
三、高校校園音樂文化的成效
我們對黃河科技學院的學生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
其次,我們又抽樣對學院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了解。大學生對校園文化的感悟:我們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深深領悟了藝術的內涵與無窮魅力;我們在校園音樂文化中感受到了音樂的無窮魅力,也感到了人生的豐富多彩;激情的歌聲熏陶了每個人,將每個人的個性完全釋放,使我們對學校充滿了熱愛,對未來充滿了憧憬;校園音樂文化活動使我沉浸在積極的情緒中,讓我的人際關系趨于和諧,并戒掉了“網(wǎng)癮”,形成了健康的人格;解放個性、理解自我,校園音樂文化增強了我學習聲樂的信心與決心;音樂讓我們插上音樂的翅膀快樂地飛翔;擁有了明快的節(jié)奏,動聽的歌聲,生活才會顯得更有情趣;我們在校園音樂文化中展現(xiàn)了自我,富于激情的歌曲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同學們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憧憬與熱愛。
四、結語
通過調查,我們得出結論:校園音樂文化是高等院校賴以發(fā)展的文化基礎和長久的文化底蘊,是能夠啟迪全體師生的一種精神向往和行動追求。因此,構建精品的校園音樂文化成為當前每個學校的共同的追求。大學生用嘹亮的歌聲唱出了對祖國深深的熱愛,歌頌了黨的豐功偉績,進一步營造了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的濃厚氛圍,充分展現(xiàn)了我院師生朝氣蓬勃、奮發(fā)進取的精神風貌,同時,將聲樂教育與校園音樂文化科學融合,科學推動了聲樂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因此,校園音樂文化主題的選擇,應取決于學校的發(fā)展歷史、辦學理念、發(fā)展目標和治學策略,還要以本地特色的文化為背景,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實踐、傳承與發(fā)展。使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成為未來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永和,對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1(20)57-58
[2]龍興躍 , 大學生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與路徑淺析[J]中國高等教育, 2011(1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