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若愚
(一)
燈光如豆。
在搖曳的燈光中,外祖母吱吱呀呀推著那沉重的磨盤磨著漿子。隨著磨盤轉(zhuǎn)動,濃濃的豆?jié){帶著豆香味順著石磨緩緩流下。然后,用豆包過漿,將豆?jié){與豆渣分離,豆?jié){流到鍋內(nèi),接著用大火燒,直至豆?jié){咕嘟咕嘟地開了鍋,冒起蓬松的白花花的豆沫。此時,房間內(nèi)已是霧氣騰騰,滿屋飄逸著濃濃的豆香味。隨著一聲“快起來喝豆?jié){”,母親和舅舅便一骨碌從熱被窩里爬出,睡意蒙眬中每人喝下一碗醇香可口的熱豆?jié){又回房沉沉睡去……
每每母親對我說起這段兒時的記憶,我便總能想起“旋乾磨上流瓊液,煮月鐺中滾雪花”的詩句,我已然能體會到那“菽水承歡”的親情,感受到“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農(nóng)家之樂。正是這一粒粒小小的豆子讓外祖母一家度過了那段清苦歲月!
(二)
豆入簸箕。
兩個步履蹣跚的老奶奶端著簸箕,笑吟吟地站在家門口。日本兵來了!只見老奶奶以目示意,一齊將簸箕里面一粒粒圓滾滾的黃豆倒在了門前的斜坡上。日本兵立刻置身于“黃豆陣”中,有的滑倒在地匍匐掙扎,有的手腳并用趔趔趄趄,欲前進而動彈不得,想后退卻舉步維艱。兩位老奶奶仍然站在門口,早已笑得前仰后合……
我時常憶起電影《舉起手來》中這一個“撒豆成兵”的情節(jié),不是因為它滑稽可笑令人捧腹,而是它令我心生感慨:在全民皆兵抵御外辱之時,小小的黃豆,不僅能“煮豆持作羹”,竟也能作為武器勇挫頑敵!我稱其為“勇氣智慧豆”。
(三)
“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
每當(dāng)面臨困境逆境,我總會憶起猶太人的這句名言。
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yīng)該是最快樂的,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dān)心豆子賣不出去。
而假如他們的豆子賣不完,可以拿回家去磨成豆?jié){,再拿出來賣給行人。如果豆?jié){賣不完,可以制成豆腐,豆腐賣不成,變硬了,就當(dāng)作豆腐干來賣。而豆腐干賣不出去的話,就把這些豆腐干腌起來,變成腐乳。
還有一種選擇是:賣豆人把賣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上水讓豆子發(fā)芽,幾天后就可改賣豆芽。豆芽如賣不完,就讓它長大些,變成豆苗。如豆苗賣不動,再讓它長大些,移植到花盆里,當(dāng)作盆景來賣。如果盆景賣不出去,那么再把它移植到泥土中去,讓它生長。幾個月后,它結(jié)出了許多新豆子。一顆豆子現(xiàn)在變成了上百顆豆子,想想那是多劃算的事!
豆子尚能如此,何況我呢?
小小的豆子承載著人們多少情思,有“種豆南山下”的怡然,有“種豆得豆”的哲思……
【作者系山東省昌樂二中高一(13)班學(xu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