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喻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的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看完這段話,我想到了自己的語文閱讀教學,下面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淺談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收獲。
語文是負載文化的交際工具,“是發(fā)展兒童心靈的學科”。讓語文教育適應未來發(fā)展需要是語文教育改革的目的,因此,無論是從語文的工具性還是人文性角度講,都必須重視語文課外閱讀。新課標提出:“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的總量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边@一明確而又具體的要求向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完成課標中提出的閱讀量?因而,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習慣,就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在這個信息膨脹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方式上已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面對異彩紛呈的影像信息,書顯得更加乏味,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小不愿讀書,既便是讀也喜歡讀一些連環(huán)畫類的書,還有的孩子根本沒讀過課外書,即使是愛上網的孩子也很少有在網上閱讀的。
作為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應對各種類型的檢測考試,往往只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閱讀習慣和能力,尤其是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因此,根據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我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興趣,力求探索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和途徑。
一、讓閱讀有自己的位置
讓閱讀課進入課堂并堅持做到五個“每”即:每周安排一課時作為閱讀課;每個學生擁有自己的讀書剪貼本或讀書筆記本;每天在家讀半小時以上書報;為每個孩子建一份閱讀檔案,隨時記錄孩子的讀書情況;每學期參與班級“小書蟲”獎的評定。使孩子們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讀書成為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教給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會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就能逐步培養(yǎng)出良好的閱讀習慣,習慣經反復訓練可以成為天性中的一部分。林語堂在談讀書說道:“讀書須膽識、有眼光、有毅力?!边@可作為我們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一面鏡子。
1.培養(yǎng)查閱的習慣
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于難以認識、理解的字、詞、句及查閱工具書,直到弄明白為止。如有輔助資料應盡量參照、查閱、以加強理解。
2.培養(yǎng)批注的習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對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討的地方用不同顏色的筆勾劃出來,以便過后再思考。同時,要求學生對領悟之處也作特定的標識,以備忘卻,必要時還可用幾個簡單的詞進行旁注。
3.培養(yǎng)做讀書卡片的習慣
將文章的內容濃縮在小小的卡片上,將書讀薄,將優(yōu)美的語句或新了解的知識摘抄下來,建立自己的資料庫。
4.培養(yǎng)思考質疑的習慣
“思而不學則殆,學而不思則罔。”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從而提出新的問題并盡力去解答。
5.培養(yǎng)與他人交流閱讀心得的習慣
交流可以使模糊的問題清晰,可以觸發(fā)出新思想的火花,交流心得可以領悟整體、體味局部,并充分體驗到讀書的樂趣。
三、創(chuàng)建繽紛的閱讀樂園
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閱讀環(huán)境,建設“一部二角”的讀書基地。一部,即“小書蟲”俱樂部;二角,即“班級讀書角和家庭書角”。建立班級圖書角,讓精致的文化“點心”進入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讀物的篩選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可選面廣。以兒童文學作品、名著、人物傳記等為核心,兼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方面的其他優(yōu)秀讀物;二是注意有一定比例的經典之作。第三是指導分層。根據不同學生的閱讀基礎作縱向分層,即把學生應該讀的書目作為核心層讀物,可以讀、拓展讀的書目作為緊密層讀物。達到無論在家還是在校,繽紛的讀書樂園無時不在地吸引孩子們。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
1.開展“讀書會”活動,激發(fā)讀的興趣
高年級學生已能獨立閱讀課外書,讓他們每天讀半小時的課外書,家長簽字。每周用一節(jié)語文課,召開“讀書會”。要求:人人帶上所讀的書,一一登臺向大家介紹本周所讀書的名稱、內容或體會、收獲。并評選出上臺講演最好的一位為下周“讀書會”的會長,主持下周活動。通過介紹,不僅讓大家知道許多自己沒有讀過的書的名兒及簡要內容,而且還能讓學生交流讀書經驗,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力及膽量。然后,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借書閱讀,下周活動時間再歸還,這不僅能激發(fā)每一個人讀書的興趣,還能使學生花較少的錢讀較多的書。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愛護書籍,與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質。
2.以課文為范例,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
教材中許多課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從名著中節(jié)選或改編的文章,講課時把這些片斷的前后內容給學生作個簡要介紹,激發(fā)起學生欲了解整個故事的興趣,再把這本書介紹給學生,作為學生每天閱讀半小時課外書的任務。
3.結合電視讀名著
《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名著均已拍成電視上演過。看完了畫面美麗的電視,再來欣賞優(yōu)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四大名著有連環(huán)畫,有兒童版本,還有自話文,讀什么版本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由選擇,一學期能讀一部名著也是一個不小的收獲。再適當利用班會時間讓學生講講這類故事,一定能激發(fā)他們的讀書興趣。
4.天天背誦古詩,積累語言,陶冶情操
古詩是祖國古文化的精髓。小學生記憶力強,利用這一時期經常背古詩,不僅可以吸收祖國優(yōu)秀的古文化,豐富語言積累,還可以陶冶情操,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所以要求學生每天利用語文課前五分鐘,背誦古詩,周一早自習互相檢查。舉行古詩文朗誦比賽,看誰上臺背得最多。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堅持不懈。真正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讀書的習慣。這些感受均來自于這次認真研讀課標以后,今后我還要繼續(xù)學習,以獲得更大的收獲,提高自身的素質,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