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俐俐
一直以來,我是很提倡學生從小開始背誦古詩詞的。哪怕他一句也不懂也沒關系,關鍵在于長期地積累。但是由于自己對于古詩詞文化不是非常了解,自己的朗讀能力也不是很強,所以一直以來缺乏對孩子的指導,只是按照學校針對各年段古詩詞背誦的要求去布置學生背誦古詩,背完后逐個進行考核過關。孩子們對于古詩詞也不是很感興趣,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背誦。
前一段時間,在學年的集體備課中,學年老師提到了每節(jié)課前的課前展示,可安排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古詩,只要是新背的,就給小粘貼。當時聽到后感覺這個方法不錯,也許能調動學生背誦古詩的積極性。我就開始將這個方法用在每天的語文課前,每天只有三次機會,背別人背過的也行,如果是大家都不會背的,加倍給小粘貼,有感情的也加倍,這樣就調動起一小部分有心的孩子的積極性。班級里有兩名同學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內容展示,可是由于機會有限,對于另外那一大部分學生來說,又成了旁觀者,時間久了,大家可能都失去了積極性。怎樣能讓全班同學都愛古詩詞呢?
恰逢第二輪教研活動開始了,每節(jié)課前要進行一個古詩詞展示。當時我想,背我們學過的那太容易了,這次讓他們背一些詞吧。于是我就安排了幾名聲音洪亮的同學回家準備。我比較喜歡《沁園春.雪》《滿江紅》《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幾首詞,我就把題目給他們寫了下來,讓他們自己回家找內容。每首詞我都安排了好幾名同學回家準備,我悄悄告訴他們,因為他們背得快,有感情,所以才安排他們的,這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在全班同學面前,我卻沒有說出我的安排,只告訴他們班級將有一次這樣的活動,每個人都可以回家準備。為了讓他們的背誦更有韻味,我讓他們回家上網找康橋朗誦的視頻(我個人比較喜歡他的朗誦),但實際上我對他們的朗誦沒有報太大的期望,那么長的詞,短短幾天時間他們能熟練背誦就不錯了,二年級的孩子也不懂什么意思,能讀出韻味嗎?結果卻出乎我意料,這幾個孩子背得字正腔圓,我真是自嘆不如。他們在班級同學面前背了幾次后,激發(fā)了其他同學的熱情(背下來的同學每個人得到了五個小粘貼,其他同學都眼紅極了),孩子們都有這種心理,別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幾天下來,好幾個同學告訴我:老師,我會背xxx這首詞了。每天下課后,孩子們追著我,要在我面前展示。家長也問我:孔老師,你要求背那么難的詞了嗎?我家孩子怎么天天回家讓我上網找呢?真沒想到,我家孩子居然會背了!這些效果真是出乎我意料呀!于是,我趁熱打鐵,又給出了蘇軾的《水調歌頭》,建議女同學背,沒過幾天,有五、六名女同學就能熟練背誦了,前幾天的市調研課的課前展示,孩子們爭著要求展示,這種積極性是前所未有的。課間,孩子們不知何時就站在一起背起了詞,操場上也能聽到他們吟誦的聲音。有的家長告訴我:我家孩子就像著了魔似的,一邊走路一邊大聲地背。那天,有個孩子告訴我:老師,我現(xiàn)在背《木蘭詩》呢。還有的孩子拿來了整本的《毛澤東詩詞》,許多孩子的手中都有家長抄寫或打印的詞,看到我手中拿著《瓊林雅韻》,他們回家就讓家長買(他們不知道這是學校自己印刷的),這種熱情也感染了我,有時看到他在齊聲誦讀,我也忍不住和了起來。
我想,無論學什么,有了這種積極性,不愁學不好。但是,關鍵如何讓孩子保持這種熱情呢?這也是我以后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