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學生在進行寫作時要注意審題準確,立意創(chuàng)新,寫出出類拔萃、與眾不同的文章。所謂準確、全面地理解題意,主要是理解試題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內(nèi)容、中心、文體。好的立意一般要求有新意、新穎,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在展現(xiàn)審題立意時要盡量采用新提出的,別人不常用的觀點,或者自己有新的感受,使文章具有新鮮感。學生審題清楚,立意新穎才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起到非同凡響的效果。
一、審題清楚,明確題目要求
1.題眼識破法,把握要點詞
題眼是文章所需要著力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是確定中心思想的主要依據(jù)。找題眼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如果題目是一個單句,題眼常在謂語部分。如《有句話掛在嘴邊》,謂語“掛”就是題眼,掛就是經(jīng)常提起,而且為大家熟悉,不經(jīng)常提起、大家不熟悉的話就不是寫作的內(nèi)容?!侗仨毧邕^這道坎》,“跨過”應該是題眼,為什么必須跨過?怎樣跨過?應該成為寫作的重點。《我能》一題,題眼顯然是“能”,抓住“能”字,文章的材料也就可以選擇了。如果題目是一個短語,題眼要么是中性詞,要么是表示修辭限制的那個詞。在找題眼的同時還要準確找到并抓住題目中關鍵的詞,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想”,《懷想天空》中的“懷想”,都應該是關鍵詞,學生在寫作中要抓住這些要點詞,并且圍繞這些要點進行寫作,不偏離主題。
2.聯(lián)想象征法,發(fā)揮想象力
有的題目具有象征意義,必須用象征的手法。如《提籃春光看媽媽》中的“春光”,應該具有象征意義。它可以是孝心,感恩之心,帶著感恩的心去回報媽媽;它可以是奉獻的情,帶著奉獻的情去感激媽媽;它可以是成就,帶著自己的成就,去安慰媽媽;可以是一份成績單,一個美好的人生愿景,一番實現(xiàn)了的成就,它也可以作為你抒寫的對象。有了這樣的聯(lián)想提煉,就能快速找到寫作的切入口。運用“聯(lián)想象征法”,首先要探究事物本身的特點,然后再從具體特點出發(fā),聯(lián)想與之相類似的有關人類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從而尋找它所象征的深刻意義,理解出題者的意圖。如《肩膀》,可由肩膀的作用聯(lián)想到一種呵護、一種真愛、一種責任、一種支持……對寓意比較隱含的題目,通過聯(lián)想象征法,可以取得寄人于物、寄理于物、深化中心的作用。
二、立意創(chuàng)新,寫出獨到見解
1.理解詞語之間關系
所謂重點詞語是指作文題目以及所給材料中最能體現(xiàn)命題者思想的詞語。例如作文題目“憂與愛”,寫好這個題目要深刻理解這兩個字之間的關系。慈母的“意恐遲遲歸”是母親對兒子的骨肉親情之愛。艾青的“眼里常含淚水”,是對養(yǎng)育了他的土地的摯愛,是對戰(zhàn)亂中的祖國母親的深沉的愛。羅曼羅蘭的話是對憂患中的愛的高度贊美和肯定。那么“憂與愛”的關系中,憂是為了愛,愛之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孩子的終身成長憂心勞神;作為子女也應該理解父母的苦心。從個人與民族、社會、國家的關系來說,“憂勞可以興國”、“位卑未敢忘憂國”使人生大愛。明確了“憂與愛”的關系和真正內(nèi)涵,作文立意才能深刻。在此基礎上或議論說理或敘事記人,都可以寫出精彩文章。
2.把握事物內(nèi)部關系
材料作文、話題作文中的材料往往設計許多不同的事物,因此,學生在審題,立意時必須全面分析材料,把握其中每一個事物的特點以及各個事物之間、人與事物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例如作文要求:有人說,不要老想著你沒有什么,要想到你擁有什么;也有人說,不要老想著你擁有什么,要想到你沒有什么。對上述說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材料涉及兩種觀點,這兩種觀點就是兩種立論的角度。要寫出符合題意的文章,就要對這兩種人的觀點分別進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思考,從而提出比較完美的立論角度。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了事物之間的內(nèi)部關系,明白了“有”和“無”的關系才能夠展現(xiàn)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別樣的立意,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3.靈活轉化話題
無論是話題作文、材料作文還是命題作文,題目范圍往往是非常大的,它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話可說。因此,學生在寫作時應該善于化大為小,從小的切入點入手來確定立意,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以中國的變化為內(nèi)容,你有什么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呢?“這些變化”可以是宏觀地談“中國崛起”,談中國崛起對世界的影響,也可以具體談“經(jīng)濟成就”、“國際影響”、“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進程”、“開放程度”等方面中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寫作時,學生要善于把問題縮小化,通過某一點來入手。從細小處入手容易進行闡述,從而尋找到切入點,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寫出新穎的文章。
總之,學生在寫作中要認真審題,科學立意,寫出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觀點。學生把問題細致化了,深刻理解了就會尋找到理想的入手處,從而在寫作時可以盡情地發(fā)揮,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的方式來表達,寫出別具一格的文章。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一中學(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