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連
摘要: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傳統的觀念改革變化很大,受到我國小學階段的新課程改革思想的大力影響,隨著新課改在小學階段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越來越強調協調發(fā)展、德、意、行全面發(fā)展的思想,小學學生的德育教育成為了學校教育教學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模塊。教師把小學德育融入學科課堂一同教學的觀點正在被很多家長和教育者所接受。很多學校已經在原有的課堂模式中進行了德育教育與全學科教學相結合的變革。結合小學各學科當前的教育實際來看,外界的不正確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容易形成不良的思想習慣,這些不良思想和行為極大的影響和制約了學科教學的進程。同時教育教學工作和德育教育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整合,不應該完全孤立起來進行。因而在小學教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非常有必要。
關鍵詞:小學;教育教學;德育教育;思想觀念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當今學校各項教育活動中都在力求體現新課改的思想,小學德育教育也不例外,結合新課改在德、意、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小學教學實際,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其突出的地位主要有:
(一)德育是國家精神的體現,民族之魂不可忽視
在中華大家庭中德育是深厚的國家精神的體現,中華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一步就是穩(wěn)抓德育,而道德教育就應該從小學起步開始。中華文化是豐富的,中國人是智慧的,德育關系著中華民族的精魂的體現,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正是培養(yǎng)小孩子的基礎所在。小學階段是教育學生的最佳時機,抓住最佳時間的德育教育能給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很多的優(yōu)勢條件。所謂萬丈高樓皆從基礎而來,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能為中華民族精魂的傳承打下堅實基礎。
(二)德育教育能取得顯著效果
純潔一詞能最好的將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思概括出來,說明小學生的內心能容納很多的思想,但也因為學生各種能力和思想都是在啟蒙時期,非常容易受到外來的不良觀念的影響,所以德育教育需要在學生心智不完全,意志不堅定時期重點進行道德觀念等的教育,以便讓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長遠和穩(wěn)定。同時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念等未成行,不能放任其在社會的各種環(huán)境中不斷沉淪,需要及時在學校加強意志、品德等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立德做人,發(fā)揚中華傳統美德。在小學階段抓住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德育教育能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人生觀念等有顯著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能激發(fā)學生潛力,培育國家棟
在我國十八大會議上提出關于教育的改革,力求在現代化建設中落實教育改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發(fā)展創(chuàng)新,抓住機遇。小學生是人生起步的階段,是基礎階段,其發(fā)展的潛力是無窮的,作為國家潛力的代表性群體,是祖國花朵。他們的德育發(fā)展好壞決定了祖國未來的希望能否實現。中國未來的現代化建設和全球化發(fā)展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的接班者,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只有把德育教育落到實處,才能使得學生在未來能成為合格的社會主體。小學生在繼承了中華傳統美德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德行和意志品格走向社會,面向未來時才能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tài),事事用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質去處理,從而在冷靜中學會創(chuàng)造,在處事中掌握技巧。小學生在身心方面的白紙屬性急需用高效的道德教育幫助他們終生重視德行與品質的提高。
(四)社會生存必備良好的德行
在現代化建設和全球化的浪潮的背景下,社會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人才的素質和德行成為各大企業(yè)等評價的重要標準之一。因為用人單位的思想觀念的變化,學歷等不再是學生追求的唯一目標,而在綜合型人才要求的影響下,小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進行德育教育,從而學會做事,學會在社會各種事項中用先進的道德觀念去面對,這樣才能在多變的社會中生存下來。
二、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2.1 做好教師的典范作用
教師是學生的指引者和教育者,教師是學生的第二個關鍵老師,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深遠,所以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以身作則,教師在平時的工作當中要時刻注意自身修養(yǎng),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要做到不蠻橫、言行一致、言出必行,這樣才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離開家到學校接受教育,主要的教育者就是教師,在此階段,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有的時候會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時間還長,由此可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教師的行為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教師的言行就像無聲的教育一樣,它會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熏陶著學生的情操,塑造著學生的心靈,教師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抬得太高,要和學生做朋友,尊重學生的想法,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獲取學生的信任,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地放下戒備,提高教學的成效.
2.2 讓德育教育不斷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德育教育是不分學科的,德育教育基本上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中,可以說每一個學科都離不開道德教育,教師也只有將所傳授的知識與德育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讓德育逐漸融合在知識載體當中,才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各個學科中的內容還可以指導學生的相關道德行為,學科內容的不同也滲透著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在各個歷史時期所呈現的精神食糧,這對于學生了解各個方面的知識都是有好處的,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升華,培養(yǎng)學生的情趣,而小學數學則可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相關的數學訓練,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和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而我們的小學歷史主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和行為,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國民族悠久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樹立愛國熱情,除此之外,體育教學還可以鍛煉學生的體質,讓學生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這樣也就會有更好的精力去學習其他的知識。
2.3 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
在整個德育教育的過程當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對學生品行的形成以及行為習慣的訓練都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因為學生在家庭當中就會顯得更加的自由,這種自由是心理和身體上的雙重自由。而家庭又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因為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和家庭當中度過的,學校主要負責學生的學習,而家庭主要負責學生的生活,但是并不是說二者之間就沒有了聯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要比教師深得多,因此要求家長一定要先了解學校的相關德育教育要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真實情況,只有家庭和學?;ハ嗔私庵?,才能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素質。
結束語:
小學教育是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也是人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而小學又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經歷的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學生掌握德育教育的重要領會時期,小學德育的成敗會直接關系到孩子的成才與否,同時也與國家的未來發(fā)展緊緊相聯,要多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學校與家庭相結合,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生培養(yǎng)成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小學是學生剛剛接觸教育的階段,而德育教育又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作,因此,還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才能夠進一步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過敏慧.“品德”視角下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研究[J].. 2014.3
[2]周永霞.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德育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J]. 2015.4
[3]馮麗.對小學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J].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