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芳
(湖南省花垣縣第二小學)
摘 要:小學語文是義務(wù)教育中的最基本科目,學習一門語言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應(yīng)用這門語言,而寫作能夠大大提高小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小學寫作教學在近些年來越來越被重視。因此,教師必須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檢驗自己是否在寫作教學中實現(xiàn)了有效性。對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實現(xiàn)有效性教學展開探討。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有效教學;回歸生活;結(jié)合閱讀;多媒體技術(shù)
新課標強調(diào)在語文教學中要綜合提高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寫作能力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題,教師不會教,學生不會寫、不想寫也一直是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直接反映為:有的學生所寫的文章言之無物,內(nèi)容十分空洞,有的學生的作文就相當于是一個流水賬,毫無寫作素養(yǎng),有的學生根本就不知如何寫作,學生所寫的文章相似度很高等。然而,即使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學作文教學效率,也有很多教師將其歸結(jié)為小學生的天賦不夠。殊不知,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較低,生活經(jīng)歷較少,他們是否能夠?qū)懞米魑?,從很大程度上說是取決于教師的教法是否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是否能夠使其做到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想,從而懂得如何下筆。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從使寫作教學回歸生活、將寫作與閱讀結(jié)合起來、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三個方面,討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回歸生活
通觀文學大家的作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總是在文章中滲透自己的個人情感,從而做到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以感動讀者,使讀者產(chǎn)生感同身受之感,因此,要想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改變“千篇一律”的教學局面,教師就需要指導小學生在作文中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做到以情理動之。而小學生正處于摸索階段,他們還沒有形成固定的個性習慣,這也就讓他們對事物的認知來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感悟。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懂得回歸生活,讓小學生們抒發(fā)他們在生活中的感悟,從而言之有物。而每個學生對同一個事物與景色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極具個人色彩,這也就可以初步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素養(yǎng),使其掌握寫作的科學方式。為了讓寫作教學回歸生活,教師要注重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小學生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讓他們體會并感悟生活中的美,從而使其熱愛生活。在湘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五年級的《習作一》一課中,主要便是為了讓學生寫出一篇與他們的家鄉(xiāng)的描寫有關(guān)系的作文,他們需要通過對具體的家鄉(xiāng)的事物進行描寫,以此來表達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本課是將寫作教學回歸到生活之中的經(jīng)典案例。于是,在展開本課教學之時,我鼓勵學生們走到校園之中,走進生活之內(nèi),觀察他們喜歡的花花草草、一樹一木,并且選出最為經(jīng)典的角色或事物進行寫作訓練。同時,我并沒有要求學生在作文課上完成作文的寫作任務(wù),而是給他們留出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保證他們有充足的觀察時間與構(gòu)思時間。為了讓學生學會觀察,一開始,我與學生一起在校園內(nèi)觀察學校的景色,比如,在看到一顆形狀較為怪異的樹的時候,我讓學生自由表達他們看到這個樹干時的感想。有的學生說:“這個樹很大,從上到下都是一般粗的,像是一個水桶。”有的學生說:“我覺得這棵樹像是一只手,下面是手掌,上面的分枝是手指頭,好像在托著什么東西?!钡鹊?。在學生的表述中,我再導入新課,為學生傳授知識:“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我們學校有這么多樹,可在你們的描述下,卻很容易想到這棵樹,這是為什么呢?”大多數(shù)學生都形成了一致的觀點:“因為我們所說的是這棵樹的特征?!庇纱?,引入觀察與描寫事物應(yīng)該要按照物體的大小、形狀等,將事物的特征進行明確地表述這個知識點。在此基礎(chǔ)上,我便讓學生以同樣的方式記錄他們家鄉(xiāng)中的經(jīng)典事物,從而完成本次寫作訓練。
二、結(jié)合閱讀
小學生生活在一個固定的環(huán)境中,這也就局限了他們的視野,對于很多事物都沒有辦法親身體驗,在這種時候,教師便可以結(jié)合閱讀,讓小學生在書籍中徜徉,不斷豐富他們的知識體系,也拓寬他們的視野。古人常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雖然我們一直強調(diào)要讓小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進行寫作,但是卻無法突破時空限制,而閱讀包羅萬象,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將閱讀與寫作結(jié)合在一起,便可以為學生的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同時,學生也可以將閱讀中感受深刻或意境幽遠的句子摘抄下來,以便在未來的寫作中使用這些經(jīng)典的語句。不僅如此,讓學生多展開閱讀活動,還可以使學生學習與借鑒他人的寫作思路,從而學習正確的構(gòu)思方式。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我常常為學生推薦一些趣味性較強且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的閱讀文本,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同時,在學生無法確定寫作思路的時候,我也常常讓學生通過閱讀相關(guān)文本來學習寫作思路。而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我還會在每次寫作訓練中選擇幾篇優(yōu)秀作文,讓學生進行傳閱。就如在湘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習作三》中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學習人物描寫方法。我們班有一個女生的心思十分細膩,在文章中描寫她所喜歡的卡通人物形象時,刻畫得十分生動、活潑,從語言、動作、神態(tài)之中為我們再現(xiàn)了活生生的卡通人物。于是,我征得她的同意之后,在班級內(nèi)為大家朗讀了她的作文,并且邀請她講述她的寫作思路,以便讓其他同學學習。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
很多小學生不喜歡寫作的另外一個原因便是他們不喜歡這種枯燥、無趣、單一的教學活動,排斥“寫完就交”的寫作訓練模式,很多小學生在這種單調(diào)的寫作訓練下,對寫作漸漸產(chǎn)生了排斥感,一提到上作文課就十分頭疼,但是又迫于應(yīng)試的壓力不得不寫。在這種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下,寫作教學的效率便顯得尤為低下。而多媒體技術(shù)的到來便改變了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將其合理應(yīng)用在寫作教學中,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還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具體的寫作情境,使小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不斷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情感,從而做到有感而發(fā)。由此一來,我們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寫作教學中,我常常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在作文課上為學生播放主題歌曲,或者是主題視頻,將小學生帶入到特定的寫作情境中,使他們能夠在寫作訓練中投入自己的情感?;蛘?,我會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將一些文本的寫作手法與寫作要點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展示,每展示一個寫作技巧便為學生展示一篇范文或者是經(jīng)典的句子,讓學生學起來更快。就如在“讀后感”這個寫作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多篇讀后感的范文,并且結(jié)合這些范文,對其中的寫作技巧進行重點標記,以便學生學習。而學生也在這種標記的指導下,提高了學習速度。
總之,寫作教學雖是一個教學難題,我們必須要敢于接受這個挑戰(zhàn),轉(zhuǎn)變自身的教學方式,豐富自己的教學知識,對寫作教學的具體方法進行合理的調(diào)整與改革,由此不斷提高寫作教學的課堂效率。為了在小學寫作課堂中實現(xiàn)有效性教學,教師必須使寫作教學回歸生活,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并且學會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為寫作做好準備,避免作文過于空洞;教師要將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結(jié)合起來,使二者相互促進,以閱讀來收集寫作素材,以寫作來加深閱讀體會;教師要懂得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使小學寫作教學也能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呈現(xiàn)“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特點。
參考文獻:
[1]田靜.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6(10).
[2]韓衛(wèi)芳.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新思路的若干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中),2016(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