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蘭清
(寧夏長慶小學)
摘 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的新觀點,它的實施對于發(fā)展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不會或不喜歡寫作文,整體語文成績就很難提高。如何才能讓學生愛上寫作文呢?在單元習作的基礎上,及時捕捉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加強小學作文教學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整合以提高學習效率,養(yǎng)成勤于練筆的習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愛上寫作文,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學任務。
關鍵詞:信息技術;電子白板;博客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的新觀點,它的實施對于發(fā)展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老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寫作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解決課堂上陳舊乏味的傳統教學模式所產生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僅靠教材里每個單元的作文練習是不夠的,要在單元習作的基礎上,及時捕捉生活中的作文素材,養(yǎng)成勤于練筆的習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愛上寫作,讓孩子的心靈在寫作中飛揚,我通過大膽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留心周圍事物,積累寫作素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作文的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的、感興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動的內容,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p>
學校經常開展許多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僅各種興趣班就有三十多個,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校園生活,更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作文素材。我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學生一起親身感受活動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憂傷,為自己的教學生涯增添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如,上學期廣播操比賽,我們班抽的是第二個出場,這樣后面就有機會細心觀看其他幾個班的比賽,當時我對比賽過程進行了全程拍攝,當宣布比賽成績時,分數并不高,孩子們一個個灰心喪氣,我及時引導:“現在勝敗還沒有最后定論,你們要認真觀察,看看其他班每一節(jié)是怎么做的,對比自己剛才做的,想一想我們的分到底扣在哪兒了?”這時候大家一個個睜大了眼睛,生怕錯過每一個動作。比賽結束,我們班以0.1分的差距排名第四,無緣前三名,有的學生竟然哭了。
回到教室后,我把比賽時拍攝的畫面又通過電子白板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再次回味比賽過程,學生看到自己在賽場上的表現,激動之情溢于言表,在視頻錄像的引導下,學生的思路被打開,通過全班交流,找到了很多要表達的話題。就連平時寫作文最吃力的王××同學一節(jié)課也寫了將近400字,于是就有了《0.1分的差距》這篇練筆。課后我要求學生在電腦上進行修改,編輯好上傳個人博客,所有的家長和學生再次享受了欣賞美文的盛宴,為我的作文講評課打好了基礎。在后來舉行的大合唱比賽中,我們班終于取得了第三名,孩子們用筆記下了這一難忘的時刻。孩子們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用飽含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失敗的沮喪和成功后的喜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二、大膽挖掘創(chuàng)新,樹立寫作信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閱讀教學要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要引導學生把閱讀中學到的基本知識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仿寫訓練就可以降低難度,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把自己身邊鮮活的畫面轉化成鮮明的語言文字;幫助學生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搭起橋梁,順利完成從書本到生活的過渡。
五年級課文《冬陽·童年·駱駝隊》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城南舊事》的序言,樸實純真的筆調,夢境般的語言,令人久久難忘。在學完這篇課文后,我和學生一起通過討論決定寫一篇題目為《春陽·童年·紅嘴鷗》的練筆,我和孩子們利用放學后的時間去湖邊再次觀察了紅嘴鷗,陽春三月,燕鴿湖畔海鷗翔集,錦鱗游泳,相映成趣,蔚為壯觀,每天都有很多市民慕名而來。我告訴了他們觀鳥的主要方法后,他們就幾人一組開始觀察記錄,有的用手機,有的用相機,學生拍攝了很多紅嘴鷗的圖片和視頻。童年生活的又一珍貴片段永遠留在了孩子們的記憶里。
作文講評課上,我整理了學生拍攝的圖片和視頻,根據學生寫出的內容,及時在希沃白板上再現畫面,讓學生進行二次觀察回憶,準確評析別人的作文,提出好的修改建議。此次仿寫非常成功,字里行間表達了孩子們對紅嘴鷗的喜愛贊美之情,體現了人與鳥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寫作的快樂,激發(fā)了寫作熱情。實踐證明,把信息技術與仿寫有機融合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之舉,是讀寫結合的好形式,只要把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會從中悟出門道。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就會得到同步提高。 三、評改形式多元,提升寫作能力
新課標要求小學生作文,要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要用多元化評改方式激發(fā)學生修改習作的欲望,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學校迎接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驗收那天,我?guī)ьI學生開展了廚藝活動。第二天下午正好是作文課,在探究了寫作內容和方法之后,我利用電子白板播放了學校各部門拍攝上傳到學校資源平臺的視頻畫面,同學們看著畫面,聽著優(yōu)美的音樂,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學生的寫作思路打開了,靈感猶如噴涌的泉水在孩子們的筆尖汩汩流淌,這種寫作的熱情感動著孩子們自己,也感動著我。欣賞著學生交上來的練筆,我特別欣慰,能看出來每個孩子的練筆都進行了認真反復的修改。在自評自改的基礎上,我在課堂上指導學生互評互改,從文章選題、開頭結尾、精彩段落到文章的結構、謀篇布局一一講評,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通過對精彩段落的賞析和評價,學生再對照自己的文章,又發(fā)現了自己作文中的很多不足,為再次自評自改指明了方向,對自己的練筆再次修改,與此同時我對全班同學的練筆進行批閱,答疑解惑。自評結束后,四人小組再次進行交換作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練筆。我要求學生將修改好的作文及時上傳到個人博客,把信息技術作為和家長學生溝通的橋梁,創(chuàng)建信息互動的快車道,通過博客進行作文的展示、賞析、評價,學生和家長能及時看到別人的作文,看完后還能即時點評,還可以添加各種表情表達自己的心情。
這種多元的、平等地位的評改,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們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評改中角色不斷轉換,相互啟發(fā),互相合作,集思廣益,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提升了學生的寫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以上內容是我利用信息技術在作文教學中的嘗試和收獲,在信息技術的引領下,班級整體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學生由害怕寫作文到愛上寫作文。每個學期都要制作圖文并茂的作文集。多名學生的作文先后在銀川晚報、小龍人報、新消息報上發(fā)表。信息技術與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給作文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師只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生視野,豐富作文教學內容,進行實實在在的練習,讓孩子的心靈在寫作中飛揚,寫作能力才會有長足的進步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朝軍.“解剖麻雀”培養(yǎng)習慣:利用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管窺[J].語文學刊,2011.
[2]呂艷輝.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陳勝華,隋瑩.提高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點滴談[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