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學習指個體學會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它包括對一系列聲音或符號及其約定俗成意義的識別、再認和重現(xiàn),對語法規(guī)則的理解,以及對使用語言所必需的動作技能(如發(fā)音、書寫等)的掌握。語言學習還涉及個體在發(fā)展過程中如何獲得言語能力的問題。圍繞這個復雜的問題,出現(xiàn)了種種理論。但歸納起來不外兩種:一種是強調(diào)后天學習因素的理論,一種是強調(diào)先天性生物因素的理論。
【關(guān)鍵字】語言學習;理論與方法;ESL
一、前言
在談?wù)撜Z言學習之前,我們應(yīng)該對語言有一個清楚的認知。
語言,就廣義而言,是用于溝通的一套方式,有其符號與處理規(guī)則,一般稱為文法。符號通常稱為文字,會以視覺、聲音或者觸覺方式來進行傳遞。語言用來傳遞已知或未知事物的含義?!罢Z言”一詞可以更廣義的理解為已知或未知世界的基礎(chǔ)構(gòu)成系統(tǒng)。嚴格來說,語言是指人類溝通所使用的語言——自然語言。在一個先進的社會中一般人都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獲得語言能力。語言簡單來說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發(fā)明,人類語言的獨特狀態(tài)。它的獨特之處在于與其他形式的溝通有很大的區(qū)別,例如非人類動物(如蜜蜂或猿類)使用的封閉系統(tǒng),這些封閉系統(tǒng)由有限的,通常非常有限的許多可能的想法組成。
對于ESL學習者來說,語言學習自然就是指第二語言學習。學習第二語言需要很多的耐心,需要很多的技能和很多的努力。Krashen(1997)曾表示,第二語言學習與母語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因此,了解母語習得對外語學習有著很大的啟示。
兒童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感知和理解語音和符號的過程。有聲言語是以說話人所發(fā)出的和聽話人所聽到的聲音作為物質(zhì)形式而存在的。所以對口頭言語的感知與語音的辨詞作用有關(guān)。研究語音的感知問題,必須對作為刺激物的語音進行分析研究。兒童是在口頭言語發(fā)展的基礎(chǔ)之上獲得書面言語的。言語的理解是在感知言語的物質(zhì)外殼(語音和字形)的基礎(chǔ)上,憑借人的過去經(jīng)驗,通過思維而掌握語義的過程。對詞的感知主要是對詞的音和形的把握,而對詞的理解則是對詞義的把握。但是詞音或詞形與詞義通常不是一對一的關(guān)系,一個單獨的詞常有幾種意義;對其理解的深度也會因人而異。對詞的理解,是指對它的某一具體含義的理解。人要對詞在言語中所處的位置,它的語法屬性,它與其他詞的關(guān)系,以及言語的環(huán)境等因素進行分析綜合活動,然后才能準確地確定它的意義。
一般來說,孩子們說他們的第一個字在12到18個月之間。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不斷學習,越來越多地了解我們的第一語言。當我們出生時,我們通過聽和模仿學習語言;當我們上學時,我們主要從教師那里學習,同時可以通過彼此咨詢,提出問題,并在不同情況下提供信息來發(fā)展口語能力和技能。
二、第二語言學習理論-以ESL為例
1.強調(diào)后天學習因素的理論。在蘇聯(lián)是以生理學家И.П.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中兩種信號系統(tǒng)學說為基礎(chǔ)的。這種學說認為兒童的言語和其他條件反射一樣,是通過聯(lián)想原則經(jīng)選擇性強化而獲得的。歸根到底是復雜的條件聯(lián)系系統(tǒng)的形成。這個過程,包括語詞──作為信號的信號和它所代表的具體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建立,以及語言本身諸成分之間聯(lián)系的建立。美國心理學家B.F.斯金納1957年在他的《言語行為》一書中所提出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學習強化說,也認為個體言語的獲得主要依靠后天的學習,是一種操作性的條件反射的形成。行為主義不承認人的內(nèi)部意識,只承認按照“刺激──反應(yīng)”公式產(chǎn)生的外顯行為。這樣,人的言語也是一種行為。按照這種理論,兒童言語習得所經(jīng)歷的過程與其他任何條件反射習得中所包含的過程沒有什么不同。美國另一位心理學家O.H.莫勒提出,兒童學習言語主要通過模仿。成人利用兒童模仿成人言語的傾向,時常誘導兒童模仿成人發(fā)音,對較為正確的模仿給予鼓勵(強化),錯誤的予以責備(抑制)。以類似的方式也能學會某些詞組、句子及其組合。辨別學習是這一過程的主要特點。通過選擇性強化,接近成人形式的言語就逐步地形成了。
2.強調(diào)先天性生物因素的理論。美國語言學家A.N.喬姆斯基、心理學家D.麥克尼爾以及其他一些心理語言學家闡述了這種理論。他們的基本論點是:世界上各種各樣的語言,看來都是從一般性的語言程序中推導出來的。例如,有這么兩個句子:“小孩子把小車子推到街上”,“小車子被小孩子推到街上”。其中名詞“小孩”與“小車子”,位置顛倒了一下,像這種語言順序的顛倒以及語言中的省略,可以說在世界上任何語言中都是共同的現(xiàn)象。根據(jù)先天論者的觀點,孩子生下來就具有從人類語言中摸索規(guī)則的能力和知識,并且進而應(yīng)用這些規(guī)則造出他們從前從未聽到過的話語。喬姆斯基認為,決定英語、土耳其語或者漢語等特定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形式的一般原則,在相當程度上為一切語言所共有,是由生物結(jié)構(gòu)所決定,成為“人類本質(zhì)”的組成部分,并且是由父母遺傳給子女的。所以人類的各種語言可以看作為一個共同類型的多種變式。
獲得我們的第一語言后,我們將學習與我們第一次學習的語言相關(guān)的所有新語言。可以肯定的是,不能很好地學習他的第一語言的人也不能很好地學習第二語言。此外,與我們的母語更相似的語言對我們來說更容易,而更加不同的語言更加困難,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學習努力。
三、第二語言學習方法-以英語為例
人們經(jīng)常說,人們應(yīng)該以同樣的方式學習外語,通過聽和說的方式學習外語,直觀地達到語言的“規(guī)則”。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做,這顯然是比較妥當?shù)膶W習方法。人們不想分析地思考,以產(chǎn)生一個正確和有意義的句子,因為一個人想要能夠自動執(zhí)行而不考慮語法。但是,我們應(yīng)該知道,學習語言沒有通用的萬無一失的方法。嘗試不同的,并使用適用于我們的組合或組合。
首先,每個人在學習語言時都應(yīng)該有積極的態(tài)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最了解你學習的語言。一般而言,感興趣的效果好于沒有興趣的效果。興趣意味著愛好。如果生活沒有任何興趣,生活就會枯燥無味。幾乎沒有人是沒有興趣的人。例如,有些人喜歡唱歌,有些喜歡畫畫,有的喜歡玩游戲,有的像筆跡等,無論他的興趣如何,他都要投入到這個領(lǐng)域,因為他喜歡它。如果我們沒有行動,只說我們喜歡一種語言,我們怎么能很好地學習這種語言?只有興趣,這還不夠。我們需要努力學習。
其次,語法是一個很好的捷徑。這個捷徑使我們能夠在開始時表達自己。只靠語法不會提供太多的幫助。為了提高語言能力,我們需要多閱讀,多聽聽。事實上,你閱讀和聽的越多,你所吸收的語言就越多,你會理解語言是如何融合在一起(這就是語法)。另外,你需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自己做一些語法練習,和一個朋友或老師進行流暢的交流。
第三,要做好基本的事情-掌握詞匯。學習一種語言,必須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一般來說,掌握的詞匯愈多,“運用”這一語言的能力就愈強。有些學生學習詞匯,只根據(jù)單詞的音標讀音,而沒有把讀音和拼寫聯(lián)系起來。例如:population,學生讀的時候不看詞只是孤立地看它旁邊的音標。這樣,盡管讀了好幾遍,等到單詞沒有音標的時候,還是讀不出它的音。這類學生在拼寫英語單詞時,常常發(fā)生以音標代替字母的錯誤,把road寫成roud,把late寫成leit。也有一些學生學習詞匯時,只讀構(gòu)成單詞的一個個字母,而不讀其詞音。仍拿population作為例子,他們讀的時候只反復地說p-o-p-u-l-a-t-i-o-n“人口”,而不讀這個詞音。這一類學生在拼寫單詞時往往容易把字母次序顛倒。另有一些學生讀生詞的時候,只停留在口頭上,缺少思維活動,真可謂是“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因此總是前讀后忘記,一直記不牢。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能力,教師應(yīng)該結(jié)合詞匯教學,具體指導學生怎樣多快好省地讀記單詞,掌握詞匯。
第四,聽和模仿是學習任何語言的最原始的方式。在學習一門語言的開始,我們需要聽老師,然后我們知道如何閱讀文字和文字。語言是人們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的認同符號,其運用"規(guī)則"可依。孩子學語言是個模仿的過程,他們每天模仿父母、周圍的人、電視等一切可以模仿的東西,并且模仿得越來越像,突然有一天,他們停止模仿了,并且逐漸形成融合自己個性特征的語言方式。作為英語學習者,必須模仿已有的東西,不經(jīng)歷到位的模仿的"創(chuàng)新"意味著錯誤。創(chuàng)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學習英語的基礎(chǔ),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chǔ)。只有在你通過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語的靈魂、精髓,然后,才可能談到自己的語言風格。學習英語時,模仿原則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學習語音時,要大量地重復練習音標、單詞發(fā)音,朗讀句子和文章。你可以盡量模仿音標發(fā)音和單詞發(fā)音,同時模仿句子的音調(diào)和節(jié)奏,通過對比你的模仿錄音找到你的不足并不斷完善。模仿對學好語音至關(guān)重要。模仿得越像越好,這是英語學習最基本的常識。
第五,永遠不要停止學習。無論你的年齡,你的工作和你的社會地位,你仍然可以學習外語。大學里有很多課程,私人輔導老師,在線課程,并選擇了其中一門課程。您只需要評估您的預算,時間表和時間范圍。只要記住,永遠不要停止學習。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我們需要有興趣,學習必要的語法,重復和練習,而不用害怕犯錯,最重要的是記住語言是關(guān)于溝通的-這不是一套規(guī)則!學習語言并不容易。以極大的興趣為動機,讓你的器官觸動語言,盡可能多地學習語言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裝備了很大的動力和基本的語法規(guī)則之后,我們應(yīng)該聽,讀,說,最后理解語言。最后,記住如果知識是寶藏,那么實踐就是打開寶藏的鑰匙。所以,在獲得足夠的“規(guī)則”和詞匯之后,我們應(yīng)該盡可能多地練習。在練習的時候,不要害怕犯錯,因為錯誤是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曹日昌.普通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克雷奇、克拉奇菲爾德、利維森等著,周先庚、林傳鼎、張述祖等譯:《心理學綱要》,文化教育出版社,北京,1981。
[3]魯利亞著,孫曄、曹平、龔浩然譯:《言語的發(fā)展和心理過程的形成》;《蘇聯(lián)心理科學》,科學出版社,北京,1962。
作者簡介:程科娟,1994-女,河南省周口市,單位:河南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