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六月雪來比喻蒙受奇冤,比如《竇娥冤》。在明朝,有一個比竇娥還冤還慘的人,他就是方孝孺。
方孝孺在短暫的四十六年生涯中博學多才,在明惠帝時期官至文學博士,相當于今天的文化部長?;实壑煸蕿墒忠兄胤叫⑷妫嗤踔扉ζ鸨蹤?quán),朱允炆進行討逆,其詔檄皆出自方孝孺之手,可見方孝孺文采何等了得。要是在今天,估計也能獲得個諾貝爾文學獎了。
其實,篡權(quán)奪位不一定非要搞血腥鎮(zhèn)壓,畢竟各為其主,應該給予諒解。你把皇位都奪到手了,還糾纏原來那些瑣事干啥?早在朱棣篡權(quán)時,謀事姚廣孝就對朱棣說:“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方孝孺可以說是當時天下文人中的領(lǐng)軍人物,不殺他就會籠絡(luò)一大批文人,就會安撫民心。
篡權(quán)成功后,朱棣立即召見方孝孺。出乎意料的是,方孝孺穿了一身孝服,一路痛哭不已。見著朱棣就問:“皇上去哪兒了?”朱棣說:“自焚死了?!狈叫⑷婵拗f:“那為何不立他的兒子來當皇帝?”朱棣說:“這是我的家事,你就不必操心了?!闭f完,就讓方孝孺幫起草安撫詔文。方孝孺執(zhí)筆寫了,寫的卻是大大的“篡”字,寫罷,把筆摔在地上,義正詞嚴地說:“萬世之后,你也擺脫不了這個字?!敝扉鈺灹耍酒鹕泶舐暫鹊溃骸胺叫⑷?,你別以為你有才華我就不殺你!”方孝孺輕蔑一笑:“隨你便?!敝扉Υ笈骸澳憔筒慌卤恢赀B九族?”方孝孺剛烈地回答:“滅十族都不怕!”
方孝孺是史上唯一被誅十族的人。一個敢殺,一個敢死,這在歷史上十分罕見。在方孝孺放棄生命時,妻子鄭氏和兩個兒子一起上吊自縊,兩個女兒也投了秦淮河。滅族其狀慘不忍睹。史料稱,一共殺了七天,共八百七十三人。期間,方孝孺始終鎮(zhèn)定自若,還慷慨賦詩道:“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猷。忠臣發(fā)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其弟方孝友臨刑前還和了一首告別詩:“阿兄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華表柱頭千載后,旅魂依舊到家山?!?方孝孺被腰斬后,以肘撐地爬行,手蘸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二十四個半才氣絕身亡。在處理方孝孺上,朱棣最沒氣量。任其后多少雄偉功績,也難掩濫殺無辜的惡名。
什么是文人的氣節(jié)?我想,有氣節(jié)的文人應該是這樣的:他忠誠正義,有道德和操守;他深曉事理,明辨是非,能抵御各種正常需求之外的所有誘惑;他寧可站著死,也絕不跪著生,更不會違心改變自己追求的信仰?!吧?,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蔽娜说臍夤?jié)最終戰(zhàn)勝了膽怯,方孝孺始終未向嗜殺成性的朱棣屈服。方孝孺非簡單的愚忠,也非大腦不開竅,而是一種東西在主宰著他的思想和精神,這就是氣節(jié)。他用凜然正氣和慷慨赴死詮釋了什么是文人的氣節(jié)。令人遺憾的是,楷模很美麗,現(xiàn)實很骨感,像方孝孺這樣有氣節(jié)的人可謂鳳毛麟角。在歷史上,不害人、不誤國的文人,就算是個好人。倘若放在別人身上,遇到朱棣邀請寫詔文,不說激動萬分,至少也不會去直接違抗并口誅筆伐。若真如此,方孝孺也就不是方孝孺了。
方孝孺死了,明朝的雪在不散的冤魂中無助地飄著,不知該如何向天下蒼生訴說自己的無奈。
作者簡介:朱明東,男,作家、詩人,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qū)作協(xié)副主席。著有散文集《檐下無霜》《在北方》《酒杯里的月光》,詩集《詩客小記》《稅魂》。其數(shù)十萬字作品在全國文學期刊發(fā)表,并多次獲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