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玲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用心理護理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收錄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例為研究對象,并將之隨機分成甲、乙兩組(n=54)。甲組予以心理干預護理,乙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兩組心態(tài)變化,比較恢復緩解率等指標。結果:甲組干預后的SDS、SAS評分均明顯低于乙組,P<0.05;甲組恢復緩解率為96.3%,明顯高于乙組(79.63),P<0.05;甲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比乙組縮短,P<0.05。結論:采取心理干預護理法,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患進行施護,可改善其心態(tài),提高恢復緩解率。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效果觀察;心理干預護理;緩解率
支氣管炎等其它肺部疾病均是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誘發(fā)因素,有報道稱[1],對于年齡>65歲的老年人來說,其患上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概率更高。目前,對癥治療是該病患者的一種重要方法,但全面、有效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病情的恢復以及預后效果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本文重點分析心理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作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選入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患(入組時間為2015年7月-2016年10月)都有如下表現(xiàn):胸悶;反復咳嗽;氣短;咳痰;部分伴呼吸衰竭亦或者是輕微咳血等癥狀。利用電腦隨機分組法,將所選病例分成甲、乙兩組,每組54例。甲組男29例,女25例;年齡在52-83歲之間,平均(69.4±3.7)歲;病程在2-11年之間,平均(6.1±0.5)年。乙組男30例,女24例;年齡在53-84歲之間,平均(69.5±3.4)歲;病程在2-12年之間,平均(6.3±0.4)年。兩組家庭情況、臨床表現(xiàn)等基線資料比較,P>0.05,可比。
1.2 方法
乙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基礎生命體征監(jiān)測;叮囑多休息,適當運動;指導合理膳食;病房內定時通風換氣;落實安全護理工作,減少跌倒與墜床等意外事件的發(fā)生風險;保持呼吸道暢通;做好口腔清潔工作。甲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心理干預護理法,詳細如下:(1)患者入院時,主動向其做自我介紹,并帶領熟悉我科情況,認識相關醫(yī)務人員。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與基本情況,積極與其進行親切的溝通,以取得其信任。(2)加強基礎護理力度,悉心照顧患者,多聽取患者的意見,多用溫和的語言關心患者,鼓勵積極參與各項康復訓練與治療等。告訴家屬陪伴與關愛患者的重要性,讓家屬能多抽時間來醫(yī)院陪伴、照顧患者,使患者能感受到家人對其的關愛與支持。(3)充分調動社會的幫助,以盡可能的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使其能安心接受治療。邀請我科臨床治愈成功者現(xiàn)身說教,并鼓勵患者與之交流,探討治療心得,讓患者能樹立起面對疾病的信心。(4)采取表演、健康宣講亦或者是視頻演示等方式,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比如:發(fā)病機理;致病因;對癥治療的方式與效果。針對負性情緒較重的病患,需聯(lián)合家屬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并指導其采取最佳的方式宣泄負性情緒,如:做自己喜歡的運動等。
1.3 臨床觀察指標
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采用SDS、SAS量表,其分值越高,提示抑郁或焦慮情緒越重[2]。同時觀察兩組的病情恢復情況,統(tǒng)計恢復緩解者例數(shù),記錄平均住院時間,并作對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shù)據(jù)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綜合分析,比較以t作為檢驗標準;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經(jīng)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狀態(tài)比較
甲組干預前的SDS、SAS評分與乙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甲組干預后的SDS評分為(40.51±5.02)、SAS評分為(37.15±6.83)分,乙組分別為(49.17±11.43)分、(46.52±10.31)分。甲組明顯低于乙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其它指標比較
如表2,甲組的恢復緩解率明顯高于乙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乙組,P<0.05。
3 討論
在近幾年當中,我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患病群體是越來越龐大,其中多為老年者,病機為呼吸系統(tǒng)細支氣管末梢肺組織殘氣量增加積聚引發(fā)持久性擴張,并于最終導致肺組織彈性降低,體積增大[3]。有資料顯示,呼吸道病毒感染、吸煙與大氣污染等都與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發(fā)生密切相關[4],而患者在發(fā)病后也會表現(xiàn)出胸悶、咳痰與呼吸困難等癥狀,有甚者還會引發(fā)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5],嚴重危及其生命健康。相關報道表明,及時采取針對性較高的措施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患進行施護,可取得更好的治療成果,其中尤以心理干預護理的效果更顯著。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6],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者對癥治療期間,積極向其提供心理干預護理服務,可縮短住院時間,促進病情康復,提高心態(tài)穩(wěn)定性。本研究,甲組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情況、平均住院時間與恢復緩解率均明顯優(yōu)于乙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之,將心理干預護理積極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中,既有利于患者心態(tài)的改善,又能加快其病情康復的速度,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陳蘇梅.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4):108-109.
[2]胡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自發(fā)性氣胸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0):13-14.
[3]劉巍巍.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2,22(7):2089-2090.
[4]張淑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發(fā)自發(fā)性氣胸的護理探討[J].西部醫(yī)學,2012,24(3):594-595.
[5]張瑞英.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護理及預防[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09(7):69-70.
[6]陳利.心理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6,32(10):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