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巖清
中國人之于茶,注重一個“品”字,講究沏茶、飲茶的禮儀。唐宋盛行的“點茶”,形制十分優(yōu)美:“鈔茶一錢七,先注湯,調令極勻,又添注入,環(huán)回擊拂,湯上盞可四分止,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痹囅胍幌?,點茶人意態(tài)閑適,著素服、抬纖手,用茶筅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令茶末與茶湯充分交融,激蕩起片片漣漪如騰波鼓浪,那畫面是何等引人入勝。
《紅樓夢》里有茶: 妙玉為賈母特備的“老君眉”;暹羅國進貢的“暹羅茶”;怡紅院里常喝的“普洱茶”;茜雪端上的“楓露茶”;黛玉房中的“龍井茶” ;寶玉鐘愛的“楓露茶”;還有俏晴雯沏的“女兒茶”。
《金瓶梅》里也有茶:西門慶家中雖豪奢,常備的卻只有六安瓜片和江南鳳團雀舌芽茶兩樣,此外便是吃泡茶——清茶里摻入干鮮果、花卉之類作為配料,沏入滾水后沖泡而成,比如胡桃松子泡茶、福仁泡茶、蜜餞金橙子泡茶、鹽筍芝麻木樨泡茶,讀著便令人口舌生津。
茶能提神益思,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一大樂事?!氨痪颇@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納蘭容若于茶香中寫盡夫妻恩愛,伉儷情深。板橋老人說,“白菜青鹽糝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透著灑脫率真?!芭胝{味盡東南美,最是工夫茶與湯”,近代女詩人冼玉清字里行間滿是對茶的喜愛。
以茶入饌,自古有之。用婉約清雅的茶味調和各色菜品,能帶給味蕾無限驚喜。綠茶宜清淡:龍井和雞肉,毛峰和蝦仁,碧螺春和活魚都可稱絕配。紅茶去油膩:滇紅和牛肉,鐵觀音和豬肉,均能去肉膻、增鮮味,提攜“粗鄙”的肉食成至雅之物。
“春芽龍”須吃個“鮮”字,選用當天采摘的綠豆芽,掐頭去尾,摻以春茶烹制,白綠相間,微咸回甘,滿口清香?!氨搪荽赫舭佐~”滋味絕美,白魚肉經濃釅的茶水浸泡除腥,再添以鹽和茶葉提味,清蒸后極鮮?!凹t袍肉”解饞又養(yǎng)人,用大紅袍的茶湯配以大紅袍茶葉燉煮紅燒肉,肉質甜糯,茶香四溢。
蘇粵等地的“吃早茶”又有不同的面貌,說以茶佐食可以,說以食送茶也行。茶與食分開,各有各的靈魂,卻相互搭配,給人以莫大的享受。蟹黃湯包、筍丁肉包、蘿卜絲包、三丁大包、糯米燒賣、千層油糕,是道不盡的吳儂軟語;蝦餃、叉燒包、流沙包、奶黃包、燕窩酥皮蛋撻、番禺咸水角、豉汁蒸排骨,從嶺南流行至大江南北。
在茶樓里閑坐一兩個鐘頭,沏一壺釅茶,擺幾碟點心,慢飲慢食,真是連做神仙也比不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