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梟
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盲區(qū)誤區(qū)和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那些低效無效環(huán)節(jié)就是語文學習的“黑洞”。這些黑洞導致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而無趣,學而無法,學而無果,自然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而出現(xiàn)上面的結果。在此,我想僅從語文學習的第一步——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的諸多黑洞入手,來探究學生有效學習語文的途徑。
針對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的“黑洞”我認為要讓預習達到有效甚至高效,就要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增強學生的三種學習意識——主動學習意識、自主學習意識、成功學習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適應新世紀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也正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預習是通行的教學步驟,但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于是我巧用《智慧苑》這個平臺,將有效預習分成三個層次——基本層次(夯實基礎,初步解放文本)要求90%的學生達標,中級層次(成果展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要求75%左右的學生基本達標,高級層次(質疑問難,注重“我”的解讀)要求45%的學生能在基本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30%的學生能進一步實現(xiàn)個性化的解讀。整個過程教給學生有效預習的方法,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了自學能力。下面談談具體做法,以供商榷。
一、 基本層次——夯實基礎,初步解讀文本
首先,利用《智慧苑》設計精彩的單元話題導讀及圍繞文本或作者鏈接的相關文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真情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中。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背誦優(yōu)美的語段,掌握與文體相關的詩詞、文學文化常識,豐富其語言積累、文學文化內涵。其次,學生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語境辨析等多種方式理解字義、詞義,積累文本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近義詞、成語等基礎知識;文言文中則掌握重要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語言現(xiàn)象,通過自查互批,加強重要知識的積累。再次,既然以學生為主體,那就要尊重學生的初讀體驗,不給學生任何的束縛,讓學生盡情享受讀書的樂趣,并隨時將自己的初讀體驗記錄在《智慧苑》上。帶著這種體驗,再借助《智慧苑》了解學習的重難點,根據上面的思考題,再讀文體,進行初步的整體把握,作出批注,寫出自己的讀后再體驗,達到初步解讀文體的目標。
二、中級層次——成果展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預習成果展示是鞏固已得知識并將其轉化為能力的過程,是必要的知識反饋過程。我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依據學情和課標的要求,將預習成果展示不僅僅定義為互相交流,更定義為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閱讀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我堅持“方法指導要到位,文本閱讀要到位,知識掌握要扎實,學生參與要全員”。
我將成果展示分為三步:第一步,落實雙基。要想預習長期有效,光靠學生的興趣和自覺性遠遠不夠。這一環(huán)節(jié)先由小組檢查,再抽號代表本小組參加班級集體檢查,或是紙條形式的基礎知識小測,形式不一,但不超出學生積累的范圍,讓他們充分享受積累成功的喜悅。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求95%的學生達標。第二步,小組自主交流閱讀體驗。學生將自己的初讀體驗和讀后再體驗與小組成員分享,合作解答《智慧苑》上的思考題,把自己在文體內容理解上存在的疑惑與小組成員交流。在此期間,還要特別強調讓學生邊想、邊說、邊聽、邊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高級層次——質疑問難,注重“我”的解讀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經過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解決了文體中一些基本問題;再經過互相啟發(fā),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在基本解讀文體的基礎上引發(fā)其對文體更深入的思考,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并進而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在準確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鼓勵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避免了學習文本的“千人一面”面象,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在整個預習過程中,既給學生提供了閱讀文體的無限空間,又給學生進行了宏觀的方法指導和調控;既注重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融匯整合,又注重了對文本的領悟和創(chuàng)新性的閱讀;既關注了學生的群體發(fā)展,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的發(fā)展。預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真正落實了新課標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