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香+黃艷
本文通過剖析地方高校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現狀,指出加強地方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的意義,并提出了加強地方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的措施,希望喚醒地方高校大學生的感恩意識,提高地方高校德育的實效性,建構和諧校園。
感恩意識是指人們感激他人對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設法報答的心理要求,是一種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中的行為規(guī)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認的基本道德規(guī)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著主流的地位。儒家講求的“忠、孝、節(jié)、義”等思想引發(fā)出來感恩意識,并以此作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來源和社會的基礎。儒家文化將其最大化滲透于政治、社會、家庭等各個層面,成為傳統文化的基本要求。而今很多人沒有感恩意識,特別在處理人際關系上,地方高校大學生普遍缺少感恩意識,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教育難辭其咎。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地方高校必須要重視對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加強和改進,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要讓大學生知恩、識恩、施恩,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這既是地方高校大學生和諧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需要,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這樣的大學生才能肩負起國家賦予的重任,才能對國家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地方高校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現狀
(一)國家、社會幫扶之恩的缺失
近幾年,為了不讓任何學生因貧困失學、退學,政府等部門多次出臺了相應的貧困生助學政策,如生源地貸款、國家各種獎助學金、求職就業(yè)等補貼,許多地方高校在辦學條件尚未完善的情況下,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每年拿出一筆資金用于困難學生的學費減免,并制定校級的獎學金、助學金及建檔立卡學生補助等,各類獎助學金、補助等額度和比例不斷提高,得到資助的學生比例不斷增加。但是,部分學生對國家、社會、學校的關懷表現冷漠,并將其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但不懂感激,還會因受助名額有限而爭當貧困生,也有抱怨資助金額低的。
(二)養(yǎng)育之恩的缺失
大學生大多沒有經濟來源,其在校期間的消費多是父母供給。但是,有的學生不顧父母含辛茹苦,只顧自己揮金如土,穿名牌、下館子、高消費、趕時髦,不滿足溫飽生活,還抱怨父母不能提供優(yōu)越的條件,不給父母好臉色。上課睡覺、玩手機,考試不及格是一些地方高校大學生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不顧家庭經濟能力,漠視父母恩情。
(三)師恩的缺失
感恩師長本是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但是,在地方高校,很多學生不尊重教師的勞動,認為自己交了學費,任何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上課遲到、早退、睡覺、玩手機、講話等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已不是個別現象;與教師擦肩而過不打招呼,形同陌路人;直呼教師名字,敵對、鄙視教師的學生也并不鮮見。
二、加強地方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的意義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人格即命運。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yǎng),也是人之常情。感恩意識缺失是部分地方高校大學生缺少良好品德的表現,感恩教育是地方高校德育目標的首要前提,也是地方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有助于地方高校大學生的和諧發(fā)展
解決大學生感恩意識淡薄、感恩缺失的突出問題,對于塑造大學生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素質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還可以培養(yǎng)地方高校大學生的自尊意識、自立意識和責任意識,形成健全的精神人格,提高地方高校德育的實效性,構建和諧校園。
(二)有助于地方高校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加強感恩教育,可以使學生用感恩的心態(tài)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以感恩的心感謝他人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學會分享,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學會尊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克服自己的缺點,減少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摩擦,能與他人和諧相處,提高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處理好人際關系。
三、加強地方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營造感恩教育的環(huán)境
加強地方高校大學生的感恩意識,相關部門的重視是關鍵。地方高校應積極營造全校感恩的環(huán)境和氛圍,只有學校環(huán)境整體改善,才能更進一步促進大學生的感恩教育。學??沙浞掷眯@廣播、校園網、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大眾傳媒的導向作用,積極開展感恩教育,喚醒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學生了解感恩、自覺感恩,樹立知恩、識恩、感恩的榜樣,對典型的感恩圖報、施恩不圖報等行為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不懂感恩、不會感恩、冷漠等現象進行批評和揭露,將感恩教育引入地方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讓學生生活在知恩圖報的良好氛圍中激發(fā)感恩情懷。
(二)開展系列感恩活動,引導學生從點滴做起
感恩實踐活動是感恩教育的有效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感恩教育活動可以提高感恩教育效果,內化大學生的感恩品質。地方高??赏ㄟ^舉辦專題講座,觀看感恩題材的音像資料等進行宣傳引導,通過社會實踐加深對感恩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做到知恩圖報。設立“感恩月”系列活動:每個班召開一次以感恩為主題的班會;每名學生寫一句感恩寄語;舉辦以感恩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征文、主題板報;每名大四學生幫助他人做一件事;每個班進行一次風采展示。挖掘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學生從活動中體驗感恩,教育學生應常懷感恩之心,將感恩意識、行動落到實處。
(三)發(fā)揮家庭教育的情感力量
人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孩子的許多人格、觀念均在家庭教育中養(yǎng)成。父母不應只關注孩子的智力水平,更應關注其德育成長。家庭生活中,父母應以身作則,共同承擔家庭責任,孝順父母長輩,認真工作,關愛身邊的人,對孩子潛移默化,有效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
四、結語
總之,感恩教育是地方高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感恩觀,它既是地方高校大學生和諧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需要。
(賀州學院教育與音樂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16SZ053)、賀州學院學生工作研究課題項目(項目編號:hzxysz201409;hzxysz201511)、賀州學院黨建與思政課題(項目編號:2014DJKT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