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較以往版本有重大改變,主要體現(xiàn)在自讀課文的助學系統(tǒng)方面,自讀課文助學系統(tǒng)不再類似教讀課文助學系統(tǒng),不設預習提示和課后練習,只有隨文旁批和閱讀提示。自讀課文的助學系統(tǒng)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還可作為教師旁批式閱讀教學的例子,為教師閱讀教學設計提供思路。
關鍵詞:自讀課文;助學系統(tǒng);教學
教育部組織編寫的初中語文教材(以下簡稱部編版教材)相較于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以下簡稱人教版教材)有很大區(qū)別。部編版教材更加側重閱讀教學,主要構建了從教讀課文到自讀課文再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主編溫儒敏先生說部編版教材編寫理論之一就是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注意“糾偏”,如現(xiàn)在語文教學普遍是兩多一少:精讀精講太多,反復操練太多,學生讀書太少。人教版教材雖用*號標出自讀課文,但教材對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教學要求沒有區(qū)分,不少教師在授課時也是精讀、自讀不分,均衡用力,面面俱到。部編版教材加大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的區(qū)分力度,對這兩類課型設置了不同的助學系統(tǒng),以顯示教學差異:教讀課文有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題(分為思考探究和積累拓展兩塊);自讀課文不設預習提示和課后練習,只有旁批和閱讀提示。在如何利用助學系統(tǒng)對自讀課文進行有效教學方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些有益探索。
怎樣上好自讀課?葉圣陶先生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苯虒W的初衷是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方法,從而更好地開展學習。自讀課,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如何在自讀課上進行有效引導,筆者認為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助學系統(tǒng),“教科書助學系統(tǒng)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提示教法,指點學法;歷練語文能力,發(fā)展智慧結構;拓展語文知識,溝通課堂內外;彰明編輯意圖,凸顯教科書的整體性?!惫P者在利用助學系統(tǒng)進行自讀課教學時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充分利用助學系統(tǒng)中的旁批進行閱讀教學
部編版教材遵循當前課改要求和方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在自讀課文助學系統(tǒng)編寫方面首次增加了旁批,課本的空白處也增多了,方便學生寫隨想、做筆記。“自讀課文里的旁批隨文設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或針對課文的關鍵之處、文筆精華以及寫作技法做精要點評,或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边@些旁批不僅啟發(fā)引導學生的閱讀,而且有利于教師開展旁批式閱讀教學。
旁批式閱讀,就是指在課文空白處寫批語,閱讀過程中隨時記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它可以是對文字的理解,可以是對篇章的鑒賞,也可以是對文章的疑惑等。旁批式閱讀教學不僅體現(xiàn)了課標倡導的自主探究的學習理念,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自讀課文,筆者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參照注釋,用筆圈畫出文中生字詞,查字典,注音釋義;然后讓學生讀旁批,引導學生歸納課文旁批的分類,如《雨的四季》一文,教材是從篇章結構、語言和作者對雨的感受等方面旁批的。明確了旁批的內容后,要求學生再讀課文,根據(jù)旁批內容去思考,并試著仿照寫旁批。以《雨的四季》一文為例,學生根據(jù)文章開頭處的旁批“開篇點題,領起下文”,很自然地在結尾段落寫上“總結全文,抒寫對雨的贊美之情”的批語,自然就明白了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劃分。不少的學生根據(jù)旁批“凄冷的秋雨為什么能‘純凈人們的靈魂呢?”的提示,對春季、夏季、冬季的雨給人帶來的感受進行了思考并寫了批語。以教材中的旁批作為例子,學生就有了方向,自然就能把一堂課里學到的作批注的方法運用到其它課文中去。
不同文體的文章,旁批注重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在閱讀課文旁批時,筆者提醒學生對比不同文體的旁批內容,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旁批“交代自己身體狀況不佳,埋下伏筆”“進退兩難,孤立無援,心理描寫細膩、真實”“爸爸為什么讓我先‘邁一小步?”等大多是從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角度旁批的。把《雨的四季》和《走一步,再走一步》旁批內容進行對比,學生很容易明白散文和小說的旁批在側重點上是不同的。筆者及時總結:“閱讀散文,是要體認作者的所見所聞,分享作者的所感所思;閱讀小說則要著重關注小說的情節(jié)、人物和主題?!?/p>
二、利用助學系統(tǒng)中的閱讀提示和旁批進行閱讀教學設計
自讀課文強調了學生的自主閱讀,但學生開展自主閱讀不能缺少教師的跟蹤指導。如筆者在備課過程中根據(jù)《女媧造人》的閱讀提示,對該課文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
1.根據(jù)閱讀提示“人類童年時期,對自然界許多現(xiàn)象還缺乏科學的認識,就想象出各種解釋,由此便產生了神話”, 筆者確定了第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是明確神話的概念及其產生的原因。
2.根據(jù)“女媧造人的故事,就是漢民族先祖對人類起源的一種神奇的想象。本文是根據(jù)古代有關記述改寫的,原有的記述像只有枝干的樹木,而本文卻像枝繁葉茂的大樹。對照下面《風俗通》里的記載,看看課文主要增添了哪些內容,哪里最能見出作者的想象力;又做了怎樣的刪減,為何要這樣處理”的閱讀提示,筆者設計第二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是對比閱讀《風俗通》里的記載和課文《女媧造人》,思考:文章作了哪些增刪,為何要這樣處理?先讓學生讀《風俗通》里的記載,疏通意思,然后默讀《女媧造人》,用筆圈畫出課文與《風俗通》里記載的不同之處,設置“你喜歡這樣的改動嗎?為什么?”的問題。問題的設置是配合單元重點或課文的獨到之處進行指導性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
3.閱讀提示中提到“很多民族都有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找來讀一讀,看看先民們的想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筆者讓學生在課外找來這類文章進行閱讀,實現(xiàn)了閱讀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由單篇閱讀向更多同類文章閱讀拓展的課程目標。
助學系統(tǒng)中的旁批也能為老師閱讀教學設計提供思路?!杜畫z造人》文中,理解女媧形象是課文的重點,從哪些角度來分析人物形象呢?文中旁批“女媧是一個女神,卻處處顯示出人的特性。邊讀邊畫出文中的有關語句”給予筆者啟示,筆者決定從神、人的角度分析女媧形象,讓學生圈畫出文章中體現(xiàn)神性、人性的句子并思考這些語句表現(xiàn)出了神和人的哪些特征。
筆者根據(jù)《女媧造人》里的閱讀提示和旁批進行的閱讀設計,既完成了課文的學習任務,又讓學生在自學時有的放矢,真正收到實效。
自讀課文里的助學系統(tǒng)是非常有用的教材資源,對師生來說有很實用的價值,教師們可充分利用起來,對學生的自讀進行指導,讓學生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1]張永祥.初中語文教科書助學系統(tǒng)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
[2]王榮生.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王榮生給語文教師的建議[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黃少文(1979—),女,浙江省紹興市昌安實驗學校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部編版初中語文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