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平
【摘要】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需要將現(xiàn)代科學、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模式強強聯(lián)合,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建立“全員參與、全方位滲透、全過程引導”的“三全育人”創(chuàng)新模式。
【關鍵詞】新媒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全育人”培育模式
【規(guī)劃項目】本文系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規(guī)劃項目)“大學生‘中國夢教育中如何體現(xiàn)真理標準與價值標準辯證統(tǒng)一關系的研究”(16SKGH230)、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2015-GX-087)、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YTJG201608 )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新媒體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新媒體是對傳統(tǒng)媒體的繼承和發(fā)展,是利用數(shù)字技術、移動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lián)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shù)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tài)、媒體形態(tài)[1]。
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點對面、信息平面、即時性弱化、受眾單一等傳播特點而言,新媒體賦予了傳播新的特點。首先,信息平等共享。新媒體以開放的形式為受眾群體構建了平等共享的信息平臺,受眾群體可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獲取所需信息。其次,互動交流。新媒體為受眾提供了互動交流平臺,使受眾主動參與到信息評論、交流中,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聲音。再次,功能多元化。新媒體為受眾提供了學習、交流、娛樂等功能,兼容了圖片、文字、視頻、聲音等傳播手段,信息可以及時保存、轉發(fā),既可以一對一互動,還可以一對多交流。最后,信息選擇個性化。新媒體為受眾提供了各取所需的信息平臺,受眾可以根據(jù)自身需要設定消息推送和消息屏蔽的自動服務,還能建立相關欄目主題,彰顯個性。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方式的影響
(一)有利影響
其一,新媒體的運用,加強了教育主客體之間的交流。新媒體作為便捷的信息傳播工具,不僅深受大學生群體的追捧,還受到教師的親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是既要強化理論知識,更要落實價值實踐。運用新媒體創(chuàng)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數(shù)字化教育體系和管理體系,推進培育工作的落實,監(jiān)督培育工作的進度。其二,新媒體的應用豐富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途徑和方式。新媒體無論從其使用的便捷性、內容的豐富性、交互的及時性方面都可以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提供渠道。新媒體還可以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劃分為不同學習板塊,為大學生量身打造學習方案,實現(xiàn)因材施教。其三,新媒體海量儲存功能和記憶功能,幫助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的過程中做到溫故知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規(guī)律性和階段性,新媒體有利于記錄大學生的成長過程。
(二)不利影響
其一,新媒體的開放性及受眾自主參與性,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受到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滋擾的威脅。西方敵對勢力利用新媒體大肆兜售各種歪門邪說,干擾我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其二,新媒體提供的海量信息魚龍混雜,其價值理念和用意有待考證。當代大學生在利用新媒體進行自主學習時,缺乏對信息的正確辨識能力,容易受別有用心的信息誘惑。其三,新媒體迎合了受眾個性化的信息需求,容易助長大學生“標新立異”的心理,他們利用新媒體自建陣營,圈建自己的根據(jù)地。
三、新媒體環(huán)境下創(chuàng)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模式的路徑選擇
中央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三全育人”的科學教育模式,即“以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為指導,全面、系統(tǒng)、整體構建的育人模式”[2]。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需要將現(xiàn)代科學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模式強強聯(lián)合,建立“全員參與、全方位滲透、全過程引導”的“三全育人”模式。
(一)利用新媒體的普及性,號召全員參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
“全員育人”模式的構建,首先要明確“全員”的內容。從橫向上看,全員包括與大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家庭、學校、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從縱向上看,“全員”體現(xiàn)為校內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滲透相關的教學、管理及服務工作人員的協(xié)同合作,做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環(huán)境育人、服務育人的齊頭并進、多管齊下。運用新媒體的便捷性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中。
第一,國家和社會運用信息監(jiān)管機制,凈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網絡環(huán)境。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不只是學校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事情。國家首先要完善網絡立法,利用法律規(guī)范網絡道德和網絡規(guī)范,嚴格網絡監(jiān)管工作,嚴厲打擊和取締傳播不良思想和價值觀的網絡犯罪行為;同時,社會力量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嚴格遵守網絡法規(guī),積極傳遞正能量。校內也要設立監(jiān)管機制,監(jiān)督大學生不要在網上瀏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對立的東西。
第二,學校要完善校園新媒體平臺的教育引導機制。學校首先要利用新媒體完善教師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理論學習、知識儲備和教育實踐能力的提高,了解新媒體的利弊,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培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感和使命感。學校要利用新媒體完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上學習機制,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不留死角。建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官方交流平臺,便利經驗交流和管理,積極打造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特色課程和實踐教學,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落到實處。
第三,運用新媒體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校園環(huán)境是大學生學習和交流的第一場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離不開校園環(huán)境的烘托,學校有環(huán)境,學生的學習才有氛圍。學校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植入校園新媒體的每個角落,使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氛圍無處不在。
(二)利用新媒體廣泛性,建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全方位”培育模式,是在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同時,以思政課教育、專業(yè)課教學、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工作相互滲透,營造全方位育人模式。
新媒體集圖像、聲音、文字、視頻為一體,為思政課教育、專業(yè)課教學以及社團活動帶來了全新的教育語境。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利用新媒體語境,運用新媒體巧妙打造主題鮮明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培育板塊,在此基礎上,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植入專業(yè)課教學,注入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團文化中,做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無時無處不在。
其次,利用新媒體建立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交流平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交流學習。團委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建討論組,定時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話題和熱點討論,及時解答大學生的疑難問題;定期給出征文、演講、辯論等主題,鼓勵大學生積極投稿,并將優(yōu)秀作品及時公布于交流平臺,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感與榮譽感。大學生社團組織可利用新媒體,在不同社團、不同學校之間開展以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網上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三)利用新媒體的及時性,建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全過程引導機制
“全過程”培育模式強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階段性和連貫性。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大致可劃分為新生入學階段、探索適應階段、畢業(yè)就業(yè)階段,不同階段所處境遇不同,面臨的問題不同,對價值觀的要求也不同。制定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階段性方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培育工作正式開展前期,教育工作者可利用新媒體提供的教學案例和教學經驗,詳細制定大學生在不同階段所應當掌握的培育內容;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利用新媒體記錄大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的點滴積累,以掌握大學生學習動態(tài)情況。根據(jù)大學生學習階段的改變,適時調整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大學生利用核心價值觀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正確引導大學生對待周圍事物的態(tài)度。
新媒體能實現(xiàn)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全程引導和監(jiān)督。大學生在任何學習階段,都可以利用新媒記錄自己成長的點滴過程,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信息管理者可以在后臺無聲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監(jiān)督。已畢業(yè)進入工作崗位的往屆大學生,也能通過新媒體的教育平臺向高校教育者進行思想求助和提供行為指導建議。輔導員組建的班級群不會因學生的畢業(yè)而解散,輔導員可以通過微信、QQ群跟蹤大學生畢業(yè)后的思想狀況,收集和整理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用于社會實踐的經驗和心得,并提取和整理典型案例,豐富學弟學妹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素材,增強培育方式的真實性、說服力。大學生在校期間,教育工作者的重點工作是利用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建立全天候、全過程的引導機制,及時檢查和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糾正大學生錯誤的價值觀念,積極引導大學生價值觀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向凝練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石磊.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1.
[2]門宏悅,曹軍,劉洋,等.構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02):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