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聲良
摘 要 本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的低效、無序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并在江西省教研室中語科的理念指導下進行了新一輪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反思和實踐,由開始的零散低效到后來的初步序列化,經歷了一個學年讀寫結合的探索實踐,有了一些心得,也取得了一點實效。
關鍵詞 初中語文 讀寫結合 反思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1反思過往
又一茬的學生畢業(yè)了,又一輪的數(shù)學任務完成了。可多少年來,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一個學期一本書,基本上是一篇一篇的講讀,即使不能面面俱到,也要力爭把一兩個問題講深講透。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時數(shù)中所占比重達到75%以上。閱讀,成為語文學科教學與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能力,成為語文能力的核心體現(xiàn)之一。以近幾年江西省中考語文為例,閱讀部分分值比例為47%,為全卷三大板塊中分值最高的部分??墒?,如此的盡心盡力,重視的程度可以說是無以復加,實際效果卻又如何呢?仍以2015年江西省中考語文為例,閱讀部分的得分率僅為53.81%,如果除去第7題、第8題和第21題這三道以積累為主要考查點的考題,僅計算閱讀理解與賞析部分,則得分率還要下降,為50.31%。閱讀教學中相當普遍地存在的低效、甚至無效的狀態(tài),令人堪憂。
另一方面,現(xiàn)行使用的人教版七~九年級語文教材把閱讀和“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并列,注重讀寫聽說一體化綜合訓練,注重寫作與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實踐體驗和情感熏陶,然而它缺乏全面科學的過程指導和訓練體系,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缺乏常見文體規(guī)范的訓練。受其影響,我們一線的教師在具體操作中,作文教學常陷入盲目、無序、低效的狀態(tài)。
在實際教學中究竟如何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又如何真正改變目前作文教學盲目、無序、低效的現(xiàn)狀,怎樣才能將閱讀與寫作這語文教學中的兩大板塊有機地統(tǒng)一高效,仍是我們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關鍵,在于思維的突破,在于突破后具體可行的時間安排和實施計劃的制定與執(zhí)行。
2初步探索
2.1理論引領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备鞣矫婺芰Φ陌l(fā)展,缺一不可。
閱讀教學的時長卻低效和寫作教學的時短又無序,是兩大棘手難題。如此,首先就必須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本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增加寫作等的教學時長。初一,正是一個起步的絕佳時期。
2.2整合設計
按照教研室語文科的構思,我們備課組進行了初步的嘗試。按每單元三周共18課時來算,閱讀教學、課堂練習和寫作的時長,分別是6+3+7,再加兩節(jié)單元檢測及講評。
3實踐突破
一個學期下來,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首先是態(tài)度,前三個單元,大家基本上是認認真真地執(zhí)行制定的計劃,可期中考試后,就有點怠慢了,尤其是布置了期末統(tǒng)考的任務后,加上五、六單元本身比較簡單且考試多不被重視,于是,大家的著重點也就漸漸轉移到系統(tǒng)復習備考上去了。
再看計劃本身,從時間上來說,初一的教材處理起來比較寬松,三周教一個單元不僅是綽綽有余,而且顯得有點慢,加上初一初二年級相比學校的高中部是提前考試的,我們開始按照學校的時間表來走,以至于到期末時就顯得有點倉促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計劃的施行。另外,更重要的是,雖然客觀上是直接加大了作文的訓練時長,但整體上仍不夠系統(tǒng)化和序列化,大家都有點臨時磨刀上陣的感覺,缺乏長遠意識,大小作文的訓練沒能系統(tǒng)有序地配合,甚至有點小打小鬧的味道。反思之下,第一個學期一結束就開始計劃統(tǒng)籌第二學期的安排了??傮w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調整和突破:
(1)調整課時安排:原則上每單元16個課時,即:講讀(五)+練習(三)+作文(五)+測試(二)+單元綜合性學習(一)。具體操作時也可根據(jù)單元情況稍加調整;
(2)增強寫作訓練的序列性:刻畫人物形象。以期中考為界,期中考之前重點講肖像、心理描寫,之后的重點是動作、神態(tài)描寫。
(3)以明確的寫作目標去帶動閱讀教學及其拓展訓練。而這第三點為重中之重。
為了更有效的將寫作序列與閱讀序列有機結合,將閱讀服務于寫作,通過以明確的寫作目標來帶動單元的閱讀以及課外的閱讀拓展,操作起來似乎順暢多了,也心里有底多了。
3.1成效及反思
由于前車之鑒,調整改進后的第二學期,明顯覺得有序多了,也順暢多了。每一步都目標明確,心里就是踏實。這種以明確的寫作目標去帶動閱讀教學及其拓展訓練的教學方法,讓我們上起課來心無旁騖,真正做到了精講多練,把課堂還給學生,也真正實現(xiàn)了一課一得。老師上課時輕松了,學生也收獲并快樂著。期末考試,明顯感覺學生作文中有了不少肖像描寫、心理描寫等手法的運用,人物形象自然豐滿多了。
當然,寫作仍是我們思慮最多的一座堡壘。初中的學生天真爛漫,初一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對語文、對寫作的興趣,只有愿寫愛寫,才能寫出他們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的文章才能炫麗出彩。那么,應試的技能技法教不教?不教,只怕是沒什么章法;教,會不會扼殺了學生的靈性和個性?該怎么教?其序列如何制定才最有效?尺度如何把握?……讓我們愛恨交加的寫作,注定是今后要長期不懈探究的問題。
教學反思,必能推動教學實踐,迸發(fā)出教學改革的一點火花。真心希望這種以明確的寫作目標去帶動閱讀教學及其拓展訓練的教學方法,能走出一條“學”“教”“考”和諧發(fā)展的教學之路,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打開一片新的天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