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芙蓉?お?
一、 正確流利,不拖沓,干凈利落即自然
初讀課文時,教師通常會把“正確、流利”細化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不破句”等具體要求,并在教學中進行指導,但在指導的過程中,學生的拖沓腔往往讓正確、流利成為一種尷尬。最近聆聽著名特級教師管建剛執(zhí)教《滴水穿石的啟示》一課,形象而具體的朗讀指導,使朗讀教學真正走向自然。
師:(板書:滴水穿石的啟示)請同學們試著讀一讀課題,讀——
生:(齊讀)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得一字一頓)。
師:(師做著正步走的動作,故意模仿學生讀書的腔調)你們讀這幾個字的速度怎么都是一樣的呢?你們剛才讀書就是這樣子的:滴、水、穿、石、的、啟、示(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忍俊不禁)。
師:請你們聽一聽管老師是怎么讀的:滴水穿石的啟示。請你學著老師的樣子讀——
生:(流暢)滴水穿石的啟示。
師:對,就這樣讀。我再請一位同學讀一讀,你來——
生:(讀)滴水穿石的啟示。
師:對,就這樣自然地讀。(生齊讀)
讀課題,是語文教學的常規(guī)環(huán)節(jié),往往用時甚少,短短七個字的課題,學生第一遍讀時,就做到了不錯字、不添字、不漏字,但字與字之間一字一頓,呈現出拖泥帶水的腔調。對于現場生成的問題,管老師并沒有一句帶過,也沒有從語調、語速等專業(yè)的角度去矯正,而是通過自己正步走的體態(tài)展示與夸張式腔調的模仿,讓學生直觀形象地體會到自身朗讀存在的問題,那就是拖沓、不干凈利落。隨后,管老師通過示范朗讀、指導個別讀、集體讀等方式,給予適時的點評,讓學生在反反復復的讀書實踐中,真切地感受到朗讀需要自然,而這種自然就是朗讀時的干凈利落。學生朗讀一出現問題,管老師即抓住契機,舍得花時間進行指導,指導的效果不僅表現在對課題的朗讀上,而且直接影響后續(xù)學習,學生課文朗讀時,在管老師的不斷指導強化中,不僅讀得正確流利而且干脆利落,也越來越有自然的味道。
二、 整體把握,有變化,基調準確即自然
學生的朗讀,首先從他對文本語言的感知開始。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朗讀時往往習慣于關注那一句,那一段,而忽略文本整體的基調。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在執(zhí)教《剪枝的學問》一課時,先讓學生了解課文大意,梳理“我”的心理變化,學生的朗讀更趨于整體的協(xié)調自然。
師:文中“我”這樣的心理變化,你能不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板書:朗讀)我們先來讀課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好嗎?想聽老師讀嗎?
生:想。
師:讀書要正確、流利,還要——
生:有感情。
師:好,那我很有感情地讀。(停頓,調整情緒)去年冬季的一天——(感情極端充沛,學生忍不住笑)我滿懷好奇地走進桃園,只見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正忙著剪枝。(學生捂著嘴笑)
師:笑什么呀?可以這樣讀嗎?
生:不可以。
師:不可以,為什么?太有感情啦?。ㄉ廊恍Γ┨膳铝耍遣皇??那一天,你還敢走進這個桃園嗎?(生連連搖手示意)注意,去年冬天,這些語言啊,它是敘述的(板書:敘述語),敘述語要讀得自然(板書:自然)。語調起伏不要太大,要平和(板書:平和)。如果這樣讀,就會讓人聽起來很舒服。(生練讀)
師:(范讀)去年冬季的一天——舒服嗎?(生點頭)對,就要這樣讀?,F在請同學們讀第二自然段,大聲地讀,不要齊讀。(生練讀)
生:(指名讀)去年冬季的一天……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師:哪一句讀得最好?
生:“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讀得好。
師:因為這一句話讀出了——
生:我很疑惑。
師:還讀出了——
生:很著急。
師:它是不是敘述語呀?(生:不是。)不是,它是人物說的話,我們稱為對話語。(板書:對話語)讀對話語時,我們要注意是誰在說話,我們稱為角色(板書:角色)。我們要像文中的小孩子那樣說話,說話時他的語氣語調會隨著感情、隨著心理活動變化(板書:變化),所以要讀出那種心理活動的變化。
……
師:課文中的語言看起來都是一樣的。其實你仔細分辨一下,有的是敘述語,要自然平和地讀;而有的是對話語,你一定要讀出角色的變化。這樣你的朗讀才有感情,明白了嗎?
“評價‘有感情地朗讀,要以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為基礎,要防止矯情做作”。薛老師帶著學生通讀全文,對課文的脈絡進行梳理,尤其突出了“我”的心理活動變化,讓學生對全文的感情基調有了準確的把握;然后以“這種心理活動變化,能不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開始了全篇課文的朗讀指導。通常意義上,學生對“有變化”的理解即是有感情。薛老師讀第二自然段的敘述性語句時,通過自己感情強烈,過分夸張,甚至是肉麻的矯情朗讀,讓學生在笑聲中明白敘述性語言要讀得自然平和。通過范讀、練讀、個別學生反復讀、齊讀等多樣的方式,學生逐漸領悟到朗讀的“自然”,就是語調起伏不要太大,要平和,要讓人聽起來很舒服。隨后,薛老師再指導學生根據人物的心理活動變化,讀出角色話語的變化。敘述語讀得自然平和,對話語讀出角色變化,通過這種對比指導,學生不僅把握了全文朗讀的感情基調,而且使全篇課文的朗讀、全體學生的朗讀,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和諧、自然。
三、 潛心會文,顯個性,真情流淌即自然
“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對于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同樣如此:第一位的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淌?!捌肺墩Z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是閱讀吸納的過程,而“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則是朗讀表達的過程。因此,朗讀也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準確定位“有感情”,指導學生入情入境,讓朗讀教學漸入自然的佳境,如《秋天的懷念》朗讀指導片段:
師:作為高年級的同學,我相信大家的自學能力,我看到同學們有很好的讀書習慣,剛才拿到課文就迅速地閱讀起來。這里有個自測題,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讀書到了哪一個臺階。(映示:“自測:正確——流利——有感情”)
生:我覺得我到了“有感情”。
師:好哇,想坐下可不行。(對著同學們說)他說他讀到了“有感情”,咱就聽聽,他怎么個“有感情”。聽人家讀要聽音兒,等一會兒,我們可要對他的朗讀進行一番評價的啊?。▽χ撏瑢W)好,你想讀哪兒就讀哪兒!
……
師:是啊,讀書是個體的行為,我們在尊重別人朗讀的同時,也要讀出自己的滋味。評價別人讀得“真有感情”,其實應該說讀得有特點,讀得有個性,讀得有自己的味道。(映示:讀出韻味)
師:我們先讀出課題的韻味。
師:(板書)懷念、秋天——(生讀這兩個詞語)中間加一個“的”字——(生讀出這個詞組)注意:懷念的“秋天”——你的眼前會是怎樣的情景?
生1:懷念秋天里發(fā)生的一件事,一件刻骨銘心的事。
師:帶著你的想象讀課題。(生讀略)
生2:“懷念的秋天”,讓我踏著秋天的落葉,陶醉在小路上……
師:帶著你的理解讀出你的韻味。(生讀得陶醉)
生3:我的眼前出現的畫面是,一個人在懷念秋天的美景,那片片飄落的黃葉,那從北向南的雁陣……
師:好,帶著你的體會讀吧。(生讀得舒緩)
師:讀出了你的理解,這題目的韻味兒就出來了喲?。ㄅ脑搶W生肩膀,眾笑)
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才有可能入情入境。上課伊始,竇老師根據高年級學生特點,讓學生在讀與評中明了“有感情”不是一個虛無的標準,它是可感的,那就是讀得有特點,讀得有個性,讀得有自己的味道,簡而言之,“有感情”即是“讀出韻味”。隨后,竇老師對課題的朗讀進行了“有感情”的指導——“注意:懷念的‘秋天——你的眼前會是怎樣的情景?”從問題開始,從“秋天”“懷念”這兩個詞生發(fā),學生的想象開始馳騁,眼前景與心中情也因為個體不同而產生差異,有的讀得陶醉,有的讀得深情……學生的朗讀在竇老師不著痕跡的指導下,產生了個性化的感悟與體驗,朗讀也不知不覺地呈現有特點,有個性,有韻味,真情也就自然流淌。
朗讀是讓學生們認知文字,感受聲律,體味詞句,領會情感,品味意境,發(fā)展語感的充滿情致的語文實踐活動。名師們的朗讀指導讓“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要求落地生根,學生們在“語語悟其神”的感悟中,在“操千曲而后曉聲”的實踐中,朗讀漸達自然的佳境。名師們精到的朗讀教學,帶給我們一線教師的啟示是:朗讀的自然之美,應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基礎上去雕飾的本色美、風格美。追尋朗讀教學應有的自然之美,就是對濃濃語文味的求索,就是對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追溯。
(作者單位:鹽城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