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鳳 謝嘉梁
[摘? 要]高等院校是針對當代大學生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戰(zhàn)場”和培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搖籃”和“主陣地”。當代大學生具備較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且基本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分析和合理解決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這有利于我們牢牢掌握新時期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領導權、主動權和不斷提升馬克思主義的話語權、影響力。深度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這是提升“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廣大青年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培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C9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2426(2017)06-0067-04
毫無疑問,當今時代為廣大“90后”特別是“95后”青年大學生提供了施展個人才華、實現人生價值與美好夢想的廣闊舞臺,也相應地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和素質要求。提高新媒體時代當代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問題,是關系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課題,也是直接關系到我們黨的事業(yè)永續(xù)發(fā)展、不斷壯大的重大課題??偟膩砜矗R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在我國學界雖已開展多年,也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已形成了廣泛共識,但關于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問題的直接研究仍是亟待開掘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領域。深入探究全球化和新媒體語境下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形成機理、影響因素、測度方案及培育路徑,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助于促進當代青年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協調、健康發(fā)展,有助于培養(yǎng)卓越、可靠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與接班人。本文圍繞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科學內蘊、培育與提升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根本路徑以及拓展與深化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問題研究的主要著力點和重點致思方向等展開了深度研討。
一、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科學內蘊:概念及構成
馬克思主義是經長期實踐反復證明了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于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及發(fā)展的科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具有開放性和發(fā)展性的嚴謹理論體系,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廣大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望遠鏡”、“顯微鏡”與“解剖刀”[1]。當代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生力軍”和“接班人”,必須具備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理論自覺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在生動實踐中“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這既是黨的宏偉事業(yè)不斷開拓、接續(xù)前進的必然要求,也是當代大學生自身健康成長成才的內在需要。然而,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和新媒體時代以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認知認同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考驗和巨大挑戰(zhàn),部分大學生從思想上和行動上忽視或輕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其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現狀令人堪憂。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力培育與著重提升當代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前提首先是搞清楚“何謂素養(yǎng)?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繼而進一步深度探討“何謂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所謂素養(yǎng),顧名思義就是“素質和修養(yǎng)”,它是衡量或測度一個人的綜合發(fā)展水平及狀況的概念??梢詮囊韵滤膫€方面來理解:一是素養(yǎng)的意義——對于人很重要;二是素養(yǎng)的獲得——是后天修習涵養(yǎng)的結果;三是素養(yǎng)的關鍵——必須讓知識進入人的認知本體,滲透他的生活與行為;四是素養(yǎng)的表征——人在某個方面達到較高水平和境界?!盵3]所謂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主要是指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馬克思主義理論思維、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三者的統(tǒng)一及其修習涵養(yǎng)所達到的程度和水平”[4]。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構成要素可以細化為:(1)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2)對馬克思主義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3)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4)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宣傳普及技巧。”[5]另有學者深刻指出:具體地講,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基本特點、構成與表現,可以概括為以下五個維度:(1)知識維度:全面、準確地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知識及精神實質;(2)實踐維度:能夠在社會實踐中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各種思想問題;(3)精神維度:有一種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4)情感維度:有不斷深入學習和刻苦鉆研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興趣[6];(5)技能維度:具備熟練而強大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宣傳普及技能。還有學者強調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是一種理論思維能力對理論的表達應用的能力,其表現形態(tài)是:(1)入木三分的觀察能力;(2)準確深刻的理解能力;(3)洞察真?zhèn)蔚蔫b別能力;(4)見微知著的預見能力;(5)改造主觀世界的自省能力?!盵7]
筆者認為,一般來講,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五位一體”的總體戰(zhàn)略布局,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還可以進一步細化為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素養(yǎng)、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素養(yǎng)、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素養(yǎng)、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素養(yǎng)、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理論素養(yǎng)等五個密切關聯的主要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具有潛隱性、穩(wěn)定性、發(fā)展性、綜合性、科學性、層次性、實踐性等基本特征。綜合大家的意見,我們認為,當代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一方面是指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知識的知曉程度、認可程度以及掌握程度,也突出地表現在對各種各樣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說或觀點主張具有主動識別、過濾及深刻批判的意識和本領,更重要的還在于其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各種現實問題以及獲取、分析、傳播和普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能力和水平。具備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鮮明務實的實踐品格是當今時代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廣大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標志。積極探索移動互聯網絡時代培育與提升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及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的有效路徑,必須立足于充分地了解廣大青年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最新理論成果的認知認同與接受現狀。新媒體語境下培育與提升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過程,從實質上說就是在多元社會文化場域背景下建構及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管理權與話語權的過程。高等院校是針對當代大學生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戰(zhàn)場”和培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搖籃”和“主陣地”。當代大學生具備較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且基本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分析和合理解決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這有利于我們牢牢掌握新時期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領導權、主動權和不斷提升馬克思主義的話語權、影響力,但也面臨著新媒體語境下多元多樣多變社會文化思潮的巨大挑戰(zhàn)與現實考驗,存在著被淡化、弱化或邊緣化的現實趨勢和巨大風險。
二、培育與提升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根本路徑:深度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面臨著異常復雜建設環(huán)境的新情況下,培育及提升當代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是當今時代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8],是新時期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主動權、話語權、領導權、管理權的必然要求和現實選擇。眾所周知,“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催生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也推動了科學社會主義運動的更加深入和蓬勃開展?!盵9]始終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深度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這是提升“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廣大青年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根本途徑。
總的來說,高等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必須直面來自歷史與現實的巨大挑戰(zhàn),針對“95后”青年大學生群體身心發(fā)展的一般特征和普遍規(guī)律,始終堅持方向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階段性原則、針對性原則、生活化原則和長期性原則,綜合運用理論灌輸法、情境感染法、自我教育法、實踐感悟法,同時還應創(chuàng)新內容選擇、創(chuàng)新內容體系、創(chuàng)新內容表達、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堅守課堂教育教學主渠道,拓展新媒體場域下新的教育手段和實施路徑,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全面覆蓋和隱性滲透,力求在默化潛移中培育與提升當代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10]。
當前,認真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必須著力提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水平,必須著重從歷史、理論和實踐三個重要維度深刻闡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體系建設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設置體系建設,必須強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傳播的現實路徑及一般規(guī)律的深度研究,必須著力創(chuàng)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普及的網絡平臺,必須加快構建符合高等教育教學規(guī)律、符合當代大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取向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必須準確研判與有效應對西方意識形態(tài)網絡滲透對高等院校意識形態(tài)安全構成的現實挑戰(zhàn)和嚴峻威脅,必須高度重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發(fā)展現代化、信息網絡化對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培育形成的消極影響和思想侵蝕,必須準確研判和把握“95后”青年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弱化或缺失的主要原因,必須高度重視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后期培育的跟蹤機制建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高等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復雜性、長期性、艱巨性,靈活施策、精準發(fā)力,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11]。
三、深化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問題研究的若干建議:主要著力點和重點致思方向
根據查詢搜索,1987年以來,中國知網收錄的題名包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模糊檢索)的論文分別是53篇和8篇(統(tǒng)計截止時間為2017年4月4日)?;诮陙韲鴥葘W術理論界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問題研究的前期重要成果,我們認為,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總的指導原則,強化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政治理論、文化理論、社會理論、生態(tài)理論的深度研究,強化基于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現狀的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設置與發(fā)展研究,強化對新媒體場域下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現狀的實證調研與對策分析[12],強化社會轉型期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知認同的概念結構、阻滯因素、內在機理、組織構建、教育模式與培育路徑的研究,強化對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演化規(guī)律及實踐路向的研究,深入探索影響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大學生中傳播效果的各種主客觀因素,強化對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狀況的動態(tài)監(jiān)測與精準評估,建立健全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培育效果及質量評估反饋機制,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有效性的衡量標準即有效性指標體系的研究,從更深入的層面調查了解新形勢下大學生獲取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主要方式、客觀效果和基本規(guī)律,強化對西方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模式、方法和經驗的研究,強化西方社會思潮特別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普世價值”思潮以及非意識形態(tài)化思潮等對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培育的消極影響、作用機理以及應對策略的深度研究,積極探討和準確厘清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提升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加快構建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教育質量保障機制,加強大數據時代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策略、路徑及一般模式的深度研究,加強對“經典影視和經典著作在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的作用研究”[13],從理論上深刻揭示與詳盡闡明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形成及發(fā)展的深層動力機制和內在邏輯,是今后拓展與深化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問題研究的主要著力點和重點致思方向。
歷史經驗反復啟示我們,“思想的廣袤田野,如果真理不去主動占領,就會雜草叢生、遍布荊棘;心靈的無限空間,如果陽光不去肆意播灑,就會霉菌瘋長、郁積陰霾”[14]有學者冷靜地觀察到,“近年來,在‘去馬、‘非馬、‘貶馬等錯誤思潮的持續(xù)影響下,‘馬克思主義過時論、‘馬克思主義無用論、‘指導思想多元論甚囂塵上,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受到無端的懷疑和否定”[17];在高校,“當前社會轉型加速期的部分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弱化,主要表現在‘入腦而不‘入心、強知識而弱行動、盲目質疑而非理性接受、需求多樣而供給單一等四個突出問題。”[18]更令人感到憂慮和不安的是,根據有關學者的最新調查研究報告,“自2013年以來,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我國廣大青少年對以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為主的宗教感興趣的比例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新媒體成為青少年參與宗教活動的重要途徑,新媒體環(huán)境下宗教信徒群體結構朝著年輕化、高學歷化的方向發(fā)展”[19]。因此,加強對全球化和新媒體語境下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培育迫在眉睫、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對于今天的大學生而言,“只有認真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原著、熟悉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熟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史及其理論成果,打下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才會充分領略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才會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20]?;谶@樣的理性認識,我們認為,深入學習與研究馬克思主義“只有進行時”,廣泛宣傳和傳播馬克思主義“沒有休止符”,堅決貫徹和落實馬克思主義“永遠在路上”。我們堅信,隨著大量具有深厚學養(yǎng)、寬闊視野、創(chuàng)新精神和強烈問題意識的高學歷中青年學者隊伍的持續(xù)發(fā)展壯大,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度推進以及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問題的學術研究及實踐探索的發(fā)展、繁榮與興盛應不遠矣!
參考文獻:
[1]秋石.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J].求是(半月刊),2016,(18):9-13.
[2]楊修偉.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關系辯證[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3):48-50.
[3]沈衛(wèi).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素養(yǎng)培育[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25.
[4]龔素瓅,姚珺.提升高校輔導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創(chuàng)新路徑[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4,(12):96.
[5]陳濤,陽黔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現狀及對策思考[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53.
[6]岳猛,顧航宇.高?!皟烧n”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質探微[J].重慶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0,(3):85-86.
[7]劉衛(wèi)列.領導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及其檢測方法[J].領導科學,1991,(5):15.
[8]吳桂琴,劉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12):52-53.
[9]楊發(fā)航.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基本經驗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5):61-64.
[10]林雪原.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217-218.
[11]王雯姝,鄧暉.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問題研究現狀概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1):4-9.
[12]朱曉林.基于網絡傳播視角的信仰教育路徑[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雙月刊),2014,(6):18-19.
[13]沈東.從學科自覺到學科自信: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再定位[J].湖北社會科學,2015,(10):5-10.
[14]吳明舉.確保思想陣地固若金湯[J].紅旗文稿,2016,(9):31.
[15]程恩富,譚勁松.鞏固馬克思主義立黨立國的指導地位[J].紅旗文稿,2016,(18):4-8.
[16]王秋艷,范明英.轉型期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基于“當代大學生政治信仰狀況”的調查[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4,(6):52-55.
[17]高芳放.新媒體環(huán)境下我國青少年宗教信仰教育引導研究——以河南省青少年調查結果為例[J].中國青年研究,2016,(9):110-114.
[18]杜梅.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關系初探[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3):1-3.
[19]胡祖鳳,謝嘉梁.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問題研究現狀述評(2009-2016)[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1-3.
[20]肖唐鏢,余泓波.近30年來中國的政治文化研究:回顧與展望[J].政治學研究,2015,(4):52-61.
責任編輯? 杜福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