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媛
【摘 要】閱讀是小學生獲取科學文化知識的源泉,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和最重要的內容,而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把學生的內在動力激發(fā)出來。對此本文主要從建立和諧的閱讀氛圍、加強多媒體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施范本教育、廣泛開展閱讀活動、立足教材文本進行課堂提問這幾個方面探討了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的方法,促使小學生樂意去掌握新知識、技能和技巧,提高語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興趣;學生;教師
閱讀是聽、說、讀、寫訓練的綜合過程,既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又是寫作的必備前提,《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痹谡Z文教學中只有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才能提高學生的知識儲量,提高語文能力。
一、建立和諧的閱讀氛圍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的互動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要建立和諧教學氛圍,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教師應該具備現代教育觀念,以民主的作風對待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這就是教學中“愛屋及烏”效應,只有老師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喜歡老師,才能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要創(chuàng)建語文教學的和諧氛圍,首先,語文老師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讓學生敢想,敢說,敢為,對于差生要激發(fā)他們的成就感與自信心,對于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要更加鼓勵其進行拓寬視野的閱讀,在其樂融融的教學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老師應該善良真誠、公正嚴格、寬容而有耐性,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人文情懷,關注每個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感受,通過家訪、談心、開通心理信箱等多種方式,想方設法讓學生對其產生信賴感、依戀感,拉近師生距離。
二、加強多媒體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比欢谛W的語文閱讀過程中,由于小學生還不夠成熟,面對生硬的文章內容不能夠理解抽象的內容。要提高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就要增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能力,在信息時代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在語文教學課堂上的應用,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借助計算機展示各種各樣精美的相關文章圖片、視頻以及精美、生動的動態(tài)畫,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學習文章的吸引力,又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從視、聽等方面增強了閱讀的趣味性,使學生學得入情入境,輕松愉快,在“樂中學,趣中獲”。
三、實施范本教育
首先,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因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具有很好的閱讀歷練,自身要熱愛閱讀,具有淵博的閱讀知識和閱讀能力。同時在教學中能夠恰當點撥、指點迷津。如指出文本的精妙之處,讓學生去細細地品讀作品中作者的語言,賞析文章各種各樣的句式,體驗作者的情感,增強閱讀的興趣。其次,小學生在性格方面都具有天真和善于模仿的特點,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樹立好榜樣,要注意有感情地帶領學生閱讀。如在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時,配上舒緩、動聽的音樂,再飽含深情地進行范讀,從而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這樣學生被老師的感情所感染了,就會細心理解文章的內容,加深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四、廣泛開展閱讀活動
教學中缺乏實踐活動是影響學生興趣的主要原因,因而在小學教學中應該強調閱讀的開放性和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第一,利用教室的整體環(huán)境,充分利用黑板報抄寫、貼紙、繪圖等講述學生熟悉喜愛的故事、童話、圖形,讓學生常常對其中的故事童話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積極建設班組級圖書角,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第二,當學生產生閱讀的意愿后,老師應該提供更多的閱讀時間和地點。于是老師可盡量減少布置的作業(yè),鼓勵學生少做題,多讀書,還可組織“美文班”、“讀詩社”等各種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加強課外閱讀,也可在每周抽一節(jié)課的時間專門展開豐富多彩的讀書匯報活動,經常舉行“講故事賽”、“閱讀交流會”等,寓教于樂,激勵學生勤于閱讀,敢于發(fā)言的能力,并體驗到閱讀的無限樂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五、立足教材文本進行課堂提問
教材是小學閱讀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的資料,老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挖掘文本內蘊,體會課文的情感,與故事的主人公產生心靈的共鳴。教師要用好教科書,注重引導學生鉆研文本,抓住精彩的比喻,誘發(fā)學生的想象,經常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例如在《鳥的天堂》一文教學中“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老師可以問學生為什么鳥的天堂會加引號呢?根據問題老師就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進而使學生充分、認真和用心閱讀課文。根據問題得出的結果又能夠加深對題目的印象,也能更好的理解全文,這樣就提高了教學中的閱讀效率,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學生閱讀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致力于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不斷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與自主性,采取各種方法來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最終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1)
[2]黃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例談[J].學苑教育,2011(7)
[3]姜蕊蕊.多讀·會讀·巧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0(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