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政治輔導員是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擔負著重要使命。隨著社會環(huán)境多樣性的增加,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也日趨多元化,這對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政治輔導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政治輔導員工作實際出發(fā),對九項職業(yè)能力標準涉及工作內容進行歸納,著重闡述了政治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所擔負的三個最重要的角色。
【關鍵詞】:政治輔導員;角色定位;工作方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高校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高校政治輔導員是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擔負著重要職責,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他們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開展各種實踐活動。隨著改革與發(fā)展的深化,社會生活環(huán)境變得復雜多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需求也日趨多元化,這在客觀上賦予了政治輔導員職業(yè)角色新的內涵和更高的要求,高校政治輔導員應注重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轉換,管理與服務并進,將學生的事視為自己的事,成為他們的老師、益友和家長。
在社會中,每個人都通過扮演特定的社會角色與其他角色產生聯(lián)系,從而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構成角色的要素包括個體的社會地位、社會對個體的期望、個體的行為模式三個方面。根據政治輔導員的九項職業(yè)能力標準,政治輔導員的角色職能可以簡單概括為引導學生思想政治、指導學生學習生活、輔導學生心理健康三個方面。每一方面的角色,都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工作內容,涉及到學生成長成才的方方面面。
一、高校政治輔導員是教師
高校政治輔導員是教師,他與主要承擔智育教師角色的專業(yè)教師的區(qū)別在于其更多地屬于德育教師角色。德育和智育都是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大學生成才。高校政治輔導員的工作涉及面廣,既有廣度也有深度,高校政治輔導員的德育工作就是通過對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將德育融于大學生思想、學習、生活之中,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鍛煉了自學自省的能力,為專業(yè)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授課環(huán)境。高校政治輔導員應主動幫助學生,在德育智育上,為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這是政治輔導員最基本的角色。
二、高校政治輔導員是學生的益友
高校政治輔導員是學生的益友。高校專業(yè)課教師由于種種原因與學生之間有一定的距離,而政治輔導員的亦師亦友的工作特性彌補了學生希望能平等溝通、獲得指點的需求。由于地域差異、家庭差異和自身差異等問題,學生或多或少會產生一定矛盾,如不能及時梳理,便可能導致矛盾惡化,這就需要政治輔導員積極的引導調節(jié)。如果能以朋友的角色介入,教育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通過和學生談心和分享生活經驗,來與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有效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成為學生的益友同時,高校政治輔導員還需要保持老師尊嚴,這關系到政治輔導員作用的有效發(fā)揮。高校政治輔導員要做好學生的益友首先需要熱愛學生,舍得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學生,通過建立深厚的情誼和人格魅力來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其次要深入認識學生,熟悉當前時期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掌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信賴的朋友。最后要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對有實際生活困難的學生,高校政治輔導員要想方設法解決對同學進行幫助。
三、高校政治輔導員是學生的“家長”
高校政治輔導員也是學生的“家長”。如今的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長的呵護疼愛下成長,很少經歷挫折,獨立生活能力也較差,進入大學后對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適應,讓學生感受到家的溫暖能幫助他們快速的適應和成長,高校政治輔導員是學生進入大學后接觸最多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生活的直接引導者。政治輔導員應深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主動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和疑惑,使學生感到家的溫暖。在遇到任何危急情況或者重要難題時,能夠第一時間趕赴現(xiàn)場并控制局勢,這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身為一名“大家長”,政治輔導員老師還必須建立起管理制度,讓同學們在健康、有序的環(huán)境中自由成長。
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大學生在學業(yè)、心理、生活、就業(yè)等各方面的需求變得復雜多樣,需要高校政治輔導員不斷學習,隨時具備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和知識儲備,能夠運用靈活多樣的引導方式,充分展現(xiàn)個人主動性和對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高校政治輔導員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班級管理給予更多自主,獎助評優(yōu)增加更多民主,在組織和倡導活動方面,以學生自主組織、自主管理為重點。高校政治輔導員要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環(huán)境,營造濃厚的學習、學術氛圍,要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創(chuàng)建成才激勵機制,要幫助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搭建社會實踐的平臺,同時,應該充分重視利用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手段,將網絡作為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建立網絡交流的平臺,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工作。
目前,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越來越重視,也有越來越多有志于思想教育事業(yè)、愿意用一顆心靈去撼動另一顆心的同志們加入了高校政治輔導員的隊伍。隨著政治輔導員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發(fā)展,更多的學習研究和不斷地實踐積累,必定會幫助各位高校政治輔導員真正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當好思想擺渡者。
參考文獻:
[1] 張立鵬. 應然·實然·適然:我國高校政治輔導員角色的三維考量[D]. 河北師范大學, 2015.
[2] 江麗媚. 高校政治輔導員的角色定位與隊伍建設[D]. 廣西師范大學, 2007.
[3] 劉向鋒, 杜莉, 孫睿. 論高校政治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和隊伍建設[J]. 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6(1):77-79.
[4] 汪婧莉. 高校政治輔導員角色問題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 2007.
作者簡介:譚超(1987—),男,漢,山西大同人,西南民族大學哲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計算機學院黨務秘書、輔導員,研究實習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