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齊群
摘 要:詩歌形象可以分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基本方法可以分三步走:內容,形式,情感。
關鍵詞:詩歌;人物;事物;景物
2017年《考試大綱》要求:鑒賞古詩詞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鑒賞古詩詞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E級,即鑒賞評價。其中一個考點就是:鑒賞作品的形象。
一、鑒賞人物形象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兩類: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形象,如《雨霖鈴》中“我”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旅夜抒懷》中集身世之悲與家國之痛于一身的杜甫;二是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如杜甫《蜀相》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亮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風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鑒賞人物形象應以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為依據(jù),以所寫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tài)度為角度進行。
答題步驟:第一步,要在文段的開頭或結尾點出詩人的形象特點,即用一句話“蓋帽”。第二步,結合全詩中的文句進行分析,注意圍繞“詩人形象”這個中心來寫。如果詩歌運用到了一些藝術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寫手法。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會意義或蘊涵的作者情感。
尋陸鴻漸不遇([唐]皎然)
移家雖帶郭①,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注】①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詩中的陸鴻漸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解析:這里考查鑒賞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從環(huán)境描寫看,陸鴻漸的新居雖離城不遠,從環(huán)境描寫看,陸鴻漸的新居雖離城不遠,但已很幽靜,需沿著野外小徑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見到。再加“籬邊菊”的點綴,可看出是一個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作者的動作(扣門)、心理(欲去問西家)及鄰人的敘述(歸來每日斜),烘托出陸鴻漸的瀟灑疏放,也表現(xiàn)出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詩中的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第一步)前四句通過對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xiàn)了陸鴻漸的高潔不俗。最后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第二步)作者通過對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xiàn)了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三步)
二、鑒賞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為具體描寫對象,在形象描寫中將事物人格化。從全詩看,即把詩人要表現(xiàn)的品格節(jié)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達出來,這種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陸游的詠物詩《卜算子·詠梅》中寫到的梅花形象。
答題步驟:第一步,總結概括出詩中描繪歌詠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結合詩句分析所詠物象的特點,關注描寫用語及評價用語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內在神韻;第三步:結合詩人自身經(jīng)歷,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示例: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木芙蓉(呂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①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這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解答本題應注意分析物象與人物之間的內在精神意趣的聯(lián)系,扣住形象蘊涵的情感與象征的身份作答。呂詩中寫木芙蓉經(jīng)霜歷雨,但開落任東風,毫不在意,逍遙自適,是豪邁大度的士大夫的象征。范詩中的木芙蓉“辛苦”“心酸”,面對霜雪,但未作“愁”“怨”之色,仍樂觀處世,象征孤獨但樂觀的人之形象。
答案: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閑適,任由風吹雨打的形象;(第一、二步)范詩寫的木芙蓉孤苦、心酸,處境凄涼,但作者并沒有把這花看做愁苦。(第一、二步)前者象征閑適之士的豪邁與大度的形象,后者象征在凄苦孤獨的環(huán)境中的樂觀者形象。(第三步)
三、鑒賞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寫景詩或雜詩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詩往往借助客觀事物來表達感情,這種承載主觀感情的客觀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主要有季節(jié)、時令、地域等景物描寫農事、戰(zhàn)爭、狩獵、離別等場面描寫以及色彩描寫等。
答題步驟:第一步,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忌鷳プ≡娭械闹饕拔?,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第二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第三步,分析作者或詩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示例:
郊行即事(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①莫②忘歸。
【注】①游衍:游玩流連。②莫:同“暮”。
簡析頷聯(lián)所描繪的意境。
解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分析意境型的題目。解答這類題目要從景、情、境三個方面入手,先描繪所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并概括景物中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詩人乘著游興在柳林中追逐著隨風飄落的花蕊,困倦了坐在水中長滿青苔的石灘上,欣賞著清清的流水。(第一步)這兩句刻畫了一個童心未泯的詩人形象,(第二步)表現(xiàn)了他自然純真、熱愛自然的情懷。(第三步)
以上主要從詩歌形象的答題技巧,對詩歌鑒賞進行了粗略的談論。我相信,只要對詩歌饒有興趣,掌握一定的規(guī)律方法,克服功利主義思想,摒棄為做題而做題的做法,就一定能打開詩歌鑒賞的大門,在平時的學習和高考中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創(chuàng)新設計[M].陜西人民出版社.
[2]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5年高考三年模擬[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