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軍
摘 要 紀錄片具有將藝術性、新聞性以及思想性融于一體的特點,有著向觀眾傳遞知識、信息以及價值觀等多種功能,而將這些功能體現(xiàn)與發(fā)揮是紀錄片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即通過鏡頭拍攝來表達與體現(xiàn)。攝影鏡頭是組成紀錄片的基礎與根本,相當于紀錄片的詞匯以及語言。攝影活動是將一些人肉眼無法準確獲取的美好景象定格記錄下來,通過自身固有特點的美化與潤色,將其呈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讓人們對于攝影藝術的美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與理解,提升對人們審美?,F(xiàn)階段攝影工作者都存在一個普遍問題,那就是怎樣通過正確的攝影技巧,讓攝影鏡頭下的世界更加具有內涵,更加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與特點。文章主要分析了電視紀錄片的攝影技巧,希望可以為該方面研究提供一些參考與建議。
關鍵詞 電視紀錄片;攝影技巧;分析探討;情感表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4-0116-02
照片藝術不同于美術作品與文學作品,文學作品完全是依靠人自身的思維思考來感受其中的韻味,而美術作品雖然能夠將景物準確地呈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但是卻沒有足夠的真實性,并且還有一些刻意性的成分摻雜其中,除了那些真正的藝術家作品,其他都無法將美進行很好的闡述。而攝影藝術則是完美的融合了這些藝術作品的優(yōu)點,有著文學作品的獨特韻味,同樣也有著真實不具刻意的藝術美感。
1 在電視紀錄片當中,事件的真實性是其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的保證與基礎
在電視紀錄片中,作品的真實性是其價值與意義的體現(xiàn),也是紀錄片生命的存在與展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無處不存,需要攝影師通過自己獨特的視角,利用攝像機將其進行完美的體現(xiàn)與表達。攝影作品的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一般無二,只是攝影師的審美視角與普通人不一樣,關注的角度與關注的點不一樣,所呈現(xiàn)出的藝術作品給人的感覺也不一樣。
有一部紀錄片,名為《藏北人家》,攝影師通過自己獨特和諧的審美,再加上高超的攝影技術與藝術構造,使得照片中的世界呈現(xiàn)出一種安逸、寂靜、和諧平淡的美。這一紀錄片的主要內容是對于普通的藏家人民生活的描述與體現(xiàn),鏡頭當中呈現(xiàn)的畫面非常淳樸、干凈以及整潔,但是在這樣的畫面下卻孕育著濃郁的人生哲理以及藝術氣息,將藏民的日常生活通過藝術的角度與方式進行真實準確地體現(xiàn)與表達。在畫面當中,碧綠大草地綿延無邊、湛藍的湖水如同一塊巨大的藍寶石鑲嵌在草原上,如同繁星墜落,又像自然天成。浩然的天空是雄鷹的搖籃,任憑其振翅高飛,也掙不脫藍天那雄渾的懷抱。在這樣如同世外仙境的環(huán)境中,藏民們神情泰然自若,怡然自得。這些瑰美的景象,都被如同掌握著魔法的攝影師通過神乎其神的技術,用攝影鏡頭展現(xiàn)出來。在這其中,每一個人、一處景、一朵花、一棵草、一頭小獸、一只山鷹都露出最本質也是最干凈的情感,使得觀賞者的注意力能夠被攝影作品所吸引,二者進行情感交流,使觀眾的身心得到感動,并且體現(xiàn)出一種別樣的美。
類似這種類型的紀錄片還有許多,它們準確的情感把控以及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為其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的追捧者,利用其獨有的意境以及藝術的鏡頭,打動了太多觀眾的心。這種境界是無數(shù)電視紀錄片工作者所追求與向往的目標,也是他們進步與努力的方向。然而,這種純粹又精確的美,只有以真實為基礎與依據(jù)再進行拍攝工作的構思。只有這樣才能夠捕捉到真正真實的美以及準確真實的鏡頭。
在記者的工作生涯中,每一次的精心采訪、每一次的促膝長談都是一次最純粹情感的碰撞以及靈魂交流,也是對于心靈以及精神境界的沖擊與觸動。在進行《讓生命回歸自然》這部紀錄片的拍攝與制作過程中,攝影師與編導提前進行了有效的溝通,表達了對這部紀錄片所懷有的敬意。這一部紀錄片是一部記錄海葬事件的紀錄片,攝影師認為,在紀錄片的結尾處,通過對于遠方的天空、滾滾奔騰的朵朵浪花以及在海面上搏擊長空的海鷗等實際意象展現(xiàn),以此來表達對于故去之人的追思以及緬懷,也表達出對于逝者的尊敬。通過這樣的景與意相互結合的手段,來激發(fā)起觀眾們心中潛藏著的柔軟之處,將觀眾內心的情感充分的調動起來,以此達到情感共鳴的境界。
2 細節(jié)的潤化與記錄是定時紀錄片情感表達的基礎與體現(xiàn)
長期以來,紀錄片的地位一直都是一種高品質的影視形態(tài)的藝術作品類型,它被尊稱為歷史的影子,因為它有著能夠從細節(jié)上有效描述并直接影響到每一名觀眾的內心深處的作用,在人們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與記憶。在遼寧衛(wèi)視有一檔節(jié)目,名字叫做《背影》,這檔節(jié)目的主要內容是描述關于三峽移民的紀錄片。在影片當中,有這樣一段內容,搬遷工作已經到了最后階段,最后一批搬遷者也即將踏上遠離家鄉(xiāng)的征程,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婆婆,坐在自家的院子里,靜靜的沉思,或許是不舍、或許是懷念、又或許是濃濃的眷戀之情。面對著自己生活一輩的屋子,老人的心情無法平靜,因為與這座老房子的朝夕相處,老人家對于其投入了太多的情感,這座老屋成為了老人家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其情感足以媲美親人、手足??墒乾F(xiàn)在,卻必須離開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伙伴”。這個時候,鏡頭將畫面對準老人家那滄桑的面容以及渾濁當中帶著濃濃不舍并夾帶著傷心的眼淚的雙眼上,而此時老人此時的悲傷感覺應當不比失去親人差上幾分。老人的閃閃淚光以及復雜表情,把不舍展露無遺,直至抵達觀眾的心理。攝影師通過對于細節(jié)問題的處理與潤色,將人物心中的情感與想法,以及內心深處的不舍與糾結掙扎完全體現(xiàn)出來,是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這部作品,直接反映了三峽人民舍小家為大家的微小、樸素卻不平凡的情懷。
有一年,遼寧省又一次紀錄片評比,有這樣一部作品得到了觀眾的認可。這部作品就是《渴望的眼睛》。這部紀錄片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因為家庭極度貧困而被迫輟學的孩子,站在學校的門外,看著心里向往的學校,看著和自己同齡的小朋友在學校里無憂無慮的學習生活、自由自在的玩鬧嬉戲。鏡頭當中的孩子腳上沒有穿鞋,兩只小腳丫沾滿了泥土,但是雙目卻是極為澄明、有神,露出了這個年齡的孩子不該有的煩惱與憂愁。這樣的細節(jié)性描寫,將孩子對于學校的向往之情表現(xiàn)的淋淋盡職,將這個孩子與學校當中的孩子進行對比,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這種情景,讓觀眾的心中震動。這種強烈的對比反差直接擊中了觀眾們心中的那一個柔軟的點。由此可見,對于細節(jié)性問題的準確表現(xiàn)以精準的塑造。是將感情無限放大的最好方式。endprint
在進行記錄片《人犁畜》的拍攝制作中,老漢半夜三更起來對馬進行填料,通過對于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的精確表達,體現(xiàn)了老人家與馬常年了月以來積累下的深厚感情,相互掛念、相互依賴。這樣的細節(jié)性描寫,使作品中的情感得到更深一步的升華,給觀眾心理留下非常深遠的回味,不僅如此,對于電視語言進行合理運用,也能夠達到情感升華以及體現(xiàn)的方式,比如對特寫、定格、慢鏡頭以及空鏡頭等技巧的使用。
3 在電視紀錄片的拍攝中,最關鍵的就是對于瞬間的美好進行捕捉與抓拍
紀錄片,換言之,就是對于生活當中一些東西進行整理記錄,在2005年,本溪廣播電視臺曾制作了了一部短片的電視紀錄片,名字叫做《河畔人家》,這部紀錄片的主要內容就是對于一戶普通的農家,依靠著飼養(yǎng)雞鴨來最終達到發(fā)家致富的目標的事件。在進行拍攝的過程中,由于畫面的捕捉以及制作手法過于嫻熟,以至于這部紀錄片被濃郁的農家風味以及鄉(xiāng)土風情所充斥著。就比如一早天還未亮,爺爺就趕往池塘喂魚、女主人公口述的致富經以及小孩子赤著腳在路上趕鴨子等,對于鏡頭的使用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結構流暢不堆積,顯得極為自然,透出了一種極為純粹、樸實、單純之美。但是,在實際的拍攝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突發(fā)情況,為了保證拍攝正常并且不顯露出可刻意之感,就要求攝影師必須技藝高超,有著極為敏銳的洞察力,能夠準確的找到最合適、最靈動的畫面瞬間。
在紀錄片中,不論是以人為主角,還是以事或者物為主角形成的紀錄片,長則有十幾分鐘,而短的就只有短短幾分鐘,但是一件事的發(fā)生以及進行過程可能會很長,而一個人的一生的歷程可能會更長。這時就需要紀錄片制作工作人員能夠準確地把握節(jié)奏,在冗長的素材里,截取精簡到最有用的內容,使整部紀錄片的情感以及意義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xiàn),并且對其進行正確的排版與安排,使紀錄片的審美價值以及藝術價值都得到最完美的體現(xiàn)。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攝影者通過自己靈活的鏡頭,將每一名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心路歷程、以及日常生活的大小瑣事進行記錄與搜集。作者通過對于作品中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四季景色、時代進步以及生活水平等的提升與發(fā)展等方面進行攝影記錄,向人們展示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攝像機能夠將許多人眼無法獲得的景色以及事物進行定格展現(xiàn),從而使人們以獨特的視角來認識、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好。
參考文獻
[1]陳衛(wèi)平.電視畫面語言運用與攝影技巧[J].中國傳媒科技,2012(8):71-72.
[2]馮菲.紀錄片的拍攝技巧初探[J].現(xiàn)代視聽,2009(S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