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尼亞孜
摘要:小學生彼時正處于童年時期,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如何根據(jù)他們的這一性格特點制定出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法,并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呢?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fā),認為應該從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組織形式的轉變,充分利用綜合體育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營造生動的教學情境,組織學生開展活動競賽,進而提高學生合作、競爭意識等進行可行性分析。
關鍵詞:小學體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
引言
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以創(chuàng)新精神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自《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頒布實施以來,體育創(chuàng)新教育就成為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都很正視的問題,既要樹立現(xiàn)代體育教學觀念,又不要被脫離實際的理論所誤導。這也是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最為根本的目標和任務。受創(chuàng)新與改革教育體制的影響,應試教育被素質教育取代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針對新課改下的體育,體育教師要徹底轉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模式,將創(chuàng)新理念融入其中,以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為社會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一、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組織形式的轉變
伴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新課改的改革實施,教育教學對學生的發(fā)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即全面發(fā)展學生素質教育。但是,傳統(tǒng)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整齊劃一、步調一致的實踐課中最為重要的特點之一。盡管這種組織形式有利于推動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但是,對張揚學生的個性、特長的發(fā)揮等帶來一定的阻礙。要改變這種情況,要適當調整實踐教學的形式,要建立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讓學生都有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體育課前的準備活動中,就可以嘗試改變體育委員整隊之后學生跟隨教師做準備操的固有模式,可以穿插一些活潑生動的歌曲。孩子們在音樂旋律的帶動下情緒也會更加高漲。在準備操中也可以加入一定的舞蹈元素,能夠點燃學生的熱情。另外,自由做操、自由編口令等都是有效的教學方式,都能順利推動教學任務的完成。
二、充分利用綜合體育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作為新課改下的體育教師,首先要了解綜合體育教學模式,有意識地將各科知識、各種要素及其成分建立有機聯(lián)系。使得各學科之間相互借鑒、相互促進,發(fā)揮各自的功能。也能讓學生明白所學的知識是能夠相互轉換的,敢于大膽質疑和思考。比如,從最簡單的“報數(shù)”開始,讓學生知道跟數(shù)學息息相關,也可以穿插一些音樂元素等。其次,體育技巧在實踐中使用頻率較高,也更靠近生活。比如跳遠、跳高、投擲、跑步等項目。指導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勞逸結合,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智力水平。然后,知與情的有效整合與訓練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為實現(xiàn)體育課程教學中的情感目標做好充分準備。將情感因子融入到體育課教學中,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融洽師生關系的同時,還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當學生滿懷積極情愫投入到體育課中時,他們的實踐和探索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三、營造生動的教學情境
體育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為了更好地將游戲化教學引入到體育課堂中,教師需結合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巧妙地將體育游戲穿插其中,亦或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體育游戲的作用與特點,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在該情境中與教師、同伴等更好地溝通與交流。例如,在教學“立定跳遠”部分內容時,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向學生說明跳遠的要領就要求他們進行鍛煉,這樣會導致很多學生無所適從,比如,有些學生會擔心跳不好不敢嘗試,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為解決該這種現(xiàn)狀,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青蛙跳躍”的動作要領,要求他們仔細觀察并且進行模仿。在他們興趣正濃厚、不斷嘗試的時候,教師要在旁邊認真觀察,當他們遇到困難時要積極給予鼓勵。帶學生掌握要領后,再向學生示范“立定跳遠”的正確動作,再針對大家的易錯點集中講解動作要領,更好地促進他們對知識的吸收與掌握,提高了他們的練習積極性。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心理上進行運動的“減負”。另外,當全體學生基本上都能掌握動作要領后,教師就可以在操場上開展跳遠比賽,學生自愿參加,其他學生負責加油。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學生對跳遠技能的記憶。
四、組織學生開展活動競賽,進而提高學生合作、競爭意識
小學生好動、貪玩,喜歡爭強好勝,故此,體育教師在實踐教學當中,可以將一些競爭元素引入其中,以此來推進教學進程的順利進行。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還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互助意識,提高他們的集體榮譽感。為此,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與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相符的競技體育項目,讓同學們都能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展開活動競賽。同時也要營造出濃厚的競爭教學氛圍,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全員互動,提高體育教學整體效益。教師也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分析問題,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時能更深刻地去感受體育學科的魅力。在競爭中樹立自信,為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克服困難做好充分準備。例如,在開展實踐教學中,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三組賽跑”,以兩人為一小組,讓他們都能用繩子將相鄰的兩條腿綁扎起來,在五十米跑道上賽跑,先到達終點的小組為獲勝方。教師在這一實踐活動中,要分配好任務,再選出一部分學生負責計時工作,另一部分學生需要維持實踐活動的秩序,這樣能夠保證競賽活動的順利進行,完滿結束。通過建立這種教學模式,既能調節(jié)體育課的教學氛圍,也能讓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保證每一個學生都不拉單。而且還利于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提高體育課的整體教學效率。
總體來說,在小學體育課教學中,以新課改教育理念為大綱,制定出合乎教學規(guī)律、充滿童趣色彩的教學模式,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學科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充滿學習熱情的基礎上,快速準確地把握知識,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讓學生都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因此,作為體育教師,在未來的教學課堂中,我們也一定要遵循小學生體育教學的特點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將體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進而再向著更高的目標沖刺。
參考文獻:
[1]岳陽:讓員工跑起來-授權與激勵的藝術[M].企業(yè)經(jīng)濟;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2]朱銘.論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華人時刊:中旬刊,2012(7):15-17.
[3]劉立國 分組教學在“小班化”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文理導航》2012年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