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閱讀教學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從中可以看出,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在現實中,學生課外閱讀不盡如人意,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
課外閱讀興趣感受閱讀量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就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這就為語文閱讀教學的進行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單靠在校的語文學習時間和語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因此,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成了當前擺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需要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做深做精這個課題研究。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不良現象
1.缺乏閱讀的興趣,閱讀量不夠。我們不難發(fā)現,很多學生并不愛看書,他們是因為老師和父母的規(guī)定而不得不讀,只要不在老師和父母的視線范圍,他們寧可發(fā)呆也不愿拿起書本,即使捧起書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種閱讀興趣的喪失,造成了閱讀量少,語言的吸收和積累不夠,閱讀質量不高的局面。
2.方法不當,造成閱讀質量不高,閱讀內容不夠豐富多彩。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尚不能自如地遷移到課外閱讀中來,有的該精讀的不知如何精讀,草草讀過,不求甚解;只需粗讀的卻遲遲不肯放手,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有些學生家長,因沒有經驗,在擇書時有些盲目,或是書目過于單一,專門挑選寫作有關的書籍,造成閱讀面狹窄,讓學生誤認為只有看作文書才是看課外書,或是盲目聽從孩子的意見,有些家長忙于工作無時間管教子女,讓孩子自己選擇,結果孩子選擇了一些要求過高或過低的書籍,有的買了一些漫畫書,甚至還有一些低俗圖書,不利于孩子的閱讀發(fā)展。
二、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第一,要指導學生選擇閱讀的內容。讀一本好書,猶如交上一個好朋友;反之,讀書不加選擇,去讀一些不適合學生讀的書,往往事與愿違,學生的閱讀不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會帶來不良影響。為此,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指導學生選擇讀物:一種是“拓展讀”,即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指導學生讀一些相關的課外讀物,如在本學期學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小英雄雨來》等課文后,讓學生去讀一讀相關的書籍,以便更好的理解課文和了解文章中的人物;另一種是“遷移讀”,即在學習某課后,運用學習該課所掌握的方法去讀類似的文章或作品,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如在學習了何其芳的《一夜的工作》后,我又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何其芳的《回憶周恩來同志》,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周總理的生平事跡。
第二,要指導學生學會做閱讀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古人也教導我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做閱讀筆記是增長知識積累,儲備語言積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辦法。那么,怎樣做閱讀筆記呢?我常常采用這樣的方法:(1)讓學生用筆記本摘抄所讀文章的各種要點,內容包括:佳詞、佳句、警句、精彩片斷、重要段落等,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標題、作者及出處,還要有相關的解釋或見解等。(2)讓學生以適合自己需要和愛好為標準,把對自己有用的文章貼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處。這種方法最便于剪貼報紙。在剪貼時可以適當歸類,以防資料過多,摻雜不清。(3)鼓勵學生自制規(guī)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點或精辟句、優(yōu)美句、精彩段摘錄在卡片上,采取單項形式,一張卡片記一個內容,儲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通過做各種形式的閱讀筆記,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
第三,要教給學生的閱讀的方法。學生閱讀,不能只注重過程,更要注重結果。走馬觀花式的閱讀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深思,字得其訓,句索其旨。”閱讀與思考要緊密相聯。深入領會文章語言的運用、內容主旨、布局謀篇等方面的精妙,從而把握文章的精髓。我教給學生的閱讀方法通常有:(1)圈點符號法。閱讀時,要把生字、新詞、重要句子等用符號點出來,以便于考查和理解。圈點符號法,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需要選用,注意畫的醒目、突出,便于鑒別。(2)批注法。在閱讀中,對于某些語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或對某些問題有異議,就不讓靈感火花稍縱即逝,而應隨手在文章的空白處寫下批注,或發(fā)表意見,或提出質疑。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閱讀,讓學生掌握方法,學會閱讀,真正做到如皮薩略夫所說的:“世界上有許多好書,但這些書是為那些會讀書的人準備的。”
第四,發(fā)揮故事魅力,讓學生主動閱讀。故事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門戶。兒童的課外閱讀就應從他們最感興趣的故事入手,從聽故事、讀故事、說故事開始,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如給學生講故事時,講到關鍵處可戛然而止,在學生期待大白結局之時,教師告訴學生,后面的故事更精彩,學生一定迫切想知道結果,那么我們可以先讓學生猜猜結局,再一一否定。只有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jié)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去感受課外讀物的誘惑,他們才會主動的去進行閱讀,這種效果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第五,談自己的感受,讓學生樂于閱讀。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閱讀讀物后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第六,利用榜樣力量,讓學生想去閱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不僅要在口頭上大力鼓吹讀書的好處,更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做出榜樣。在課堂上,我能旁征博引各類經典名著,好詞佳句能隨口娓娓道來,如數家珍,讓學生從老師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讀書的價值。學生會因為老師的博學多才而發(fā)自內心敬佩老師?!坝H其師,信其道”,學生會因此而愛上讀書的。因此,我特別注意與學生共同閱讀,凡是我要推薦給學生的書,我必先自讀,每天中午,我必到教室,與學生各捧一本書入神閱讀,在這樣的氛圍中,在愛讀書的老師的言傳身教下,學生愛上讀書是理所當然的。此外,我還給學生們介紹古今中外名人好讀書的故事,如《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文韜武略的毛澤東,科學巨人愛因斯坦,讓同學們明白,他們的成名無不得益于大量的課外閱讀,讓學生從這些偉人榜樣的身上汲取力量,愛上讀書。當然,我也沒忘記從學生身邊的伙伴中挑選榜樣,那些閱讀起步早,閱讀水平高的學生,在我的輔導下,能勝任“小老師”,讓他們代替老師朗讀美文,講故事。這“小老師”的榜樣力量不可小估,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增,個個爭當“小老師”。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培養(yǎng)了課外的興趣,學生才會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作家肖復興說:“能夠熱愛讀書并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于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睉騽〈髱熒勘葋喺f:“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睘榱耸箤W生都有一對強硬的翅膀,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書的海洋中暢游,為了讓他們在知識的滋潤下成長,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通過宣傳、指導和各種活動的開展,使讀書成為學生學習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長的需要、發(fā)展的需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