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玲
【摘要】想象是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是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活動的重要基礎。語文課堂中引導學生想象,讓文本對話更自然;讓古詩意境更美感;讓讀寫結(jié)合更緊密;讓學生個性更彰顯。想象順應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學生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步發(fā)展,讓語文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想象 文本 意境 讀寫 個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147-02
想象是會飛的思維,是靈動的情感,是張揚的童真。
想象是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是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活動的重要基礎。
《課標》在總目標中提出了:“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庇纱丝梢?,想象的重要性。而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生處在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發(fā)展的最佳期,他們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來觀察、理解和解釋他們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因此,語文課堂中積極引導想象,正是順應他們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必將促進他們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步發(fā)展,更主要的是,讓語文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一、想象,讓文本對話更自然
閱讀教學中,為使學生更好地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相應內(nèi)容的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設身處地,通過角色替代進行想象,讓學生在想象中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如《丑小鴨》一文的教學中,在教學丑小鴨的幾次磨難中,我有意識的設計了三個側(cè)重點不同的討論點來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問孩子們:“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嘲笑他,連媽媽也不太喜歡他,丑小鴨心里會怎么想?”在孩子們讀完第四自然段后,我又問:“讀了這一段,在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情景?”引導孩子們設身處地地想象當時的情景,去想象丑小鴨的心情,去想象丑小鴨當時那種孤獨的境遇。在讀完第五自然段時,我動情地說:“面對昏倒在冰湖上的丑小鴨,如果你就在他身邊,你會怎么說,又會怎么做呢?”孩子們的心顯然被深深打動了,他們有的大聲鼓勵丑小鴨要堅強,有的說要把丑小鴨抱在懷里帶回家,有的替丑小鴨憤慨和不平。
感性化的討論點燃了孩子們的想象,觸動了孩子們的情感,讓孩子們在想象中走進課文,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
二、想象,讓古詩意境更美感
古詩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厚重的文化遺產(chǎn),是我們精神力量的不竭之源。古詩講究吟誦,但古詩語言高度凝練,字數(shù)有限,要把短短的幾行詩句韻味讀出來,美感讀出來,從而進入作者所描繪的意境,就必須挖掘古詩中的藝術(shù)空白,啟迪學生展開想象,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去領悟品味無窮韻味。如《宿新市徐公店》,詩描繪的是一幅兒童撲蝶圖。詩的后二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笔侨姷闹行漠嬅?,體現(xiàn)了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襯托了春天的勃勃生機。教學中,應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把詩中沒有描繪出來而生活中存在的聲音、動作想象出來豐富畫面。例如,學生想象兒童的動作:兒童手持扇子,快步奔跑,追捕上下翻飛的蝴蝶,蝴蝶落在籬笆上,屏息輕步,舉扇猛撲。想象兒童語言,兒童盯著飛舞的蝴蝶,嬉笑著,叫嚷著:“小精靈,哪里逃!”想象兒童心理:蝴蝶飛入菜花中,黃色的蝴蝶與黃色的菜花沒法分辨,兒童驟然止步,一臉無奈。此時,學生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朗讀時,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歡快、活潑的語氣,與詩人一起感受村童撲蝴蝶的樂趣。
三、想象,讓讀寫結(jié)合更緊密
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旨在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是語文學科的本色,也是尋求語文味的本真。不少三年級的學生在識字學詞方面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認為課文一看就懂,但往往浮于文本表面,在閱讀策略和更深層的閱讀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就必須切實地研究“課文怎么寫”和“為什么這么寫”。
在執(zhí)教《海底世界》品讀海底動物聲音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是這樣教學的:
師:海底動物正在竊竊私語,誰能用朗讀把他們的聲音表現(xiàn)出來。
出示: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p>
指名讀,師指導讀出“竊竊私語”。
師:海底只有這四種聲音嗎?你從哪里知道?(省略號)你真會讀書,還知道通過標點符號來學習,讓我們來想象一下,海底動物還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這可是需要用特制的水中聽音器才能聽到的,潛水員們,讓我們再次潛入海底,靜靜聆聽,你們能用有的像……有的像……來和大家分享嗎?
(出示: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有的像______,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_,有的像_______……)
(指名說)
師:同學們,我聽到這些聲音,就用文字寫下了,大家看。
(出示:有的像蜜蜂叫,有的像小鳥叫,有的像小狗叫,有的像人打呼?!?/p>
學生看
師:再看看這段,你覺得那一段寫得更好!
(原文出示: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p>
生1:第二段寫得好,第二段有象聲詞讀起來特別好聽。
生2:我覺得第二段寫得好,因為第二段有象聲詞,讀起來特別生動、形象,而第一段感覺硬邦邦的。
師:生動是因為用上了什么詞?(生:模仿聲音的擬聲詞)。xx和xx真棒,我在寫作方面,還要向你們多請教,不僅教會了我,相信也教會了大家,你看在寫海底動物的時候,如果把它寫得像人一樣竊竊私語,再加上適當?shù)臄M聲詞,就能讓我們?nèi)缏勂渎暋?/p>
在以上教學中,我通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仿寫,比較句子,讓學生在想象、品讀、比較中發(fā)現(xiàn)并掌握語言表達的特點,初步體會到寫法的奧妙,實現(xiàn)了“語文教學,要帶領學生在課文里走一個來回”。endprint
四、想象,讓學生個性更彰顯
空白,是作者有意無意留下的,沒有寫明的,召喚讀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蘊空間。它能夠驅(qū)遣讀者的想象,激活讀者的思維,從而建立讀者與作品溝通的橋梁,使讀者對作品的意義達到個性化的理解。語文課上,教師應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對作品“空白”進行富有個性色彩的填補。如,有位教師在執(zhí)教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17課《第一朵杏花》是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補白,使語文課堂煥發(fā)生命的光彩。文中有一段爺爺與孩子的對話:
孩子: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什么事情?。?/p>
孩子: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什么時候?
孩子:剛才。
竺爺爺:是第一朵嗎?
孩子:是。
對話看似平淡無奇,卻隱含著豐富的潛臺詞,留給讀者極為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學時,該師要求學生想象補白對話中人物神情、動作,以引導學生對語言進行感悟和積累。
步驟如下:
一是美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聯(lián)系上下文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思考文中人物應具有神情、動作。
二是表演:小組成員一同分角色表演,這是學生參與作品再創(chuàng)造、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的有效形式。學生既是演員,又是導演,他們在一起無拘無束地暢談心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感悟,并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三是揣摩:學生將自己補充的詞語放到課文段落中體會揣摩,看其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中心思想。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點評等方式來感悟用得精妙傳神的詞語,以體會遣詞造句的獨特魅力。
開放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的答案遠遠超過了聽課者的想象,其立意之新、用詞之準更是教參中提供的答案所不能比擬的?,F(xiàn)選摘如下:
孩子邊跑便叫喊,急切的語氣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興奮:“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親切地撫摸著孩子的頭:“什么事情???”
孩子用手指著院墻外邊,高興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激動地問,聲音竟有點發(fā)顫:“什么時候?”
孩子脫口而出:“剛才?!?/p>
竺爺爺伸出以一根手指,認真地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用力地點點頭,“是”
試想一下,學生在類似這樣填補“空白”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會有多少收獲。我想:在課堂上,教師不妨多給學生一些想象的空間,一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同時要鼓勵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自我解讀、自我感悟,尊重他們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這樣的語文課堂將是充滿個性和生命活力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