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敏+孫美麗
摘 要: 本文結合課堂實踐經驗,得出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注意三個方面:語文素養(yǎng)培育的目標;充分的拓展延伸;給學生充足的實踐空間。
關鍵詞: 語文素養(yǎng) 課堂教學設計 《始終眷戀著祖國》
一、語文素養(yǎng)及培養(yǎng)
語文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xiàn)出的“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豐富內涵,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一個核心概念。語文素養(yǎng)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yǎng)等[1]。隨著當代教育對核心素養(yǎng)問題的關注,語文素養(yǎng)的被關注度逐步提高。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素養(yǎng)研究與實踐的主要問題。應該說,課堂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主戰(zhàn)場之一。
本文以《始終眷戀著祖國》為例,嘗試進行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注重學生語言實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設計的探索,希望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和運用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二、教學設計
(一)激疑導入。
1.親愛的同學們,你認識圖片上的這些人嗎?請分別說一說。
安徒生(世界童話之父)、諾貝爾(世界炸藥之父)、貝多芬(世界音樂之父)、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今天我們將要認識一位航天巨匠——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航天之父、中國火箭之王,他就是錢學森。如此多的桂冠戴在他的頭上,他究竟是一位怎樣的人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聆聽他的故事,打開課本第八課。
(二)檢查預習,初步感受眷戀。
1.出示本文重點字詞,請一位學生讀,糾正評價后全班齊讀
2.大聲齊讀課題
(1)誰能說說“眷戀”是什么意思?
(2)“始終眷戀”呢?
(3)課文中有哪些地方能體現(xiàn)“始終眷戀”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具體的句子。
此處通過找關鍵語句,不僅深化對題目的理解,而且培養(yǎng)學生抓關鍵語句理解文章的好習慣,例如:第五自然段中“他在寫給父親的信中,不止一次地發(fā)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時的感嘆。他告訴父親,他不止一次夢見上海,夢見那所伴她度過童年時代的房子”;第十三自然段,“但是,這種變相的軟件的生活,并沒有磨掉錢學森夫婦返回祖國的意志。他的夫人蔣英回憶說:‘那幾年,我們總是擺好三只輕便的小箱子,天天準備隨時搭飛機動身回國?!?/p>
(三)精讀課文,進一步感受眷戀之心。
1.錢學森在美國生活工作怎樣?找出相關的句子一起分享吧。
學生分享:(課文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
過渡:錢學森在美國的生活待遇是十分豐厚,工作條件非常優(yōu)越,有現(xiàn)代化的實驗室,還有高級別墅、名貴轎車、高薪,最關鍵的是,他已經是美國科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事業(yè)也將在美國政府的重視下如日中天。
2.可他為什么還要回國呢?你能找出文中的句子嗎?
學生展示:回到祖國去,為新生的祖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3.可是回國的路并不平坦,他受到了美國當局的阻撓,找出文中相關段落讀一讀,并且概括是哪些阻撓。
學生展示:(①美國移民局非法限制他的自由;②聯(lián)邦調查局非法逮捕并且關押;③聯(lián)邦調查局非法監(jiān)視)
4.為什么會受到這么多的阻撓?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的原因的句子。
(此處引導學生重點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指導朗讀,讀出語氣,尤其是美國海軍次長的話,“錢學森無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我寧肯槍斃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國”其中“無論”“寧肯”“也”幾個字詞要注意重讀,并且語氣決絕,體會錢學森在美國的地位,進而理解為什么回國如此艱難,更加突出他的決心)
(四)分析課文,感受眷戀之深切。
過渡:是的,回國異常的艱難,但是這一切都不能阻擋回國的決心,思考:
1.為了隨時能回國,他們夫婦是怎樣做的?
2.最終錢學森是怎樣回國的?他能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就回到了祖國,說明了什么?
學生展示:(1)那幾年,他們總是擺好三只輕便的小箱子,天天準備隨時達飛機動身回國;(2)錢學森最終向祖國母親發(fā)出了求救呼聲,經周恩來總理等的全力營救,最終回到祖國,這不僅說明新中國已經慢慢強大了,有能力保護她的兒女,而且說明祖國對人才的重視。)
(五)閱讀拓展,感受拳拳愛國之心。
正因為這“赤子情懷”,所以錢學森回來了,所以李四光回來了,所以華羅庚回來了,還有鄧稼先、吳文俊、郭永懷等也回來了。
學生默讀李四光、華羅庚的相關資料(材料略)。
1,思考:(1)結合本文和兩則材料,你有什么感受?(2)我們作為普通的當代中學生,應該怎樣愛國呢?你能具體地說一說嗎?
2.學生展示:
引讀式小結:他們拋棄了在國外的一切榮華富貴;義無反顧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這是因為他們(始終眷戀著祖國);他們把全部的身心和愛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這是因為他們(始終眷戀著祖國);他們心中珍藏著最大、最深的愛,最濃最牢固的情結,這是因為他們(始終眷戀著祖國)。
3.有這樣一首歌唱得好:流在心里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就算生在他鄉(xiāng)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你會唱嗎?會唱的和著音樂大家一起唱。
集體演唱《我的中國心》。
(設計意圖:合理拓展,讓學生從錢學森生發(fā)出去,拓寬視野和文本的廣度,了解這類人物的事跡和他們的普遍追求價值。并通過音樂情境的渲染,讓學生產生共鳴,有新的認識,情感得到升華,真正做到“披文而入情”。)
(六)開發(fā)文本學習和情感教育的時空,有效設計作業(yè)。
1.錢學森在1999年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請為他寫一段頒獎詞。
2.課后把錢學森的故事講給身邊的朋友和家人聽。
(設計意圖:課外及時進行情感上的鞏固和知識的內化,并在口頭語和書面語同步發(fā)展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情商。)
三、實踐反思
《始終眷戀著祖國》的教學設計,強化語言實踐,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通過實踐,做出以下反思:
(一)語文素養(yǎng)培育的目標。
在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中,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什么是語文素養(yǎng),其目標內容包括哪些。經過實踐,總結出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文化修養(yǎng)是《始終眷戀著祖國》一文的核心素養(yǎng)。上述所有的方法策略都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能力。
(二)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空間。
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的內在能力,是必須通過學生的內在活動去歷練和形成的。在本教案的設計和實施中,注重學生的自我閱讀、自主表達、靈活展示和分享,充分給學生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三)充分的拓展延伸。
如何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相關文章的拓展閱讀就是很好的渠道。拓展閱讀的文章,在體裁、內容或其他方面,與精讀文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已經學到的能力解決相似問題。但是拓展的文章與精讀文章具有差異性,學生為了理解拓展的文章,需要在已有的能力上尋找新的方法理解文章、解決問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梁麗文.以《觀潮》為例探究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下的課堂教學設計[J].文學教育,2016(12):104-105.
[2]龔夢偉,催曉靜.論語文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6):101-103.
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廣西特殊教育研究專項課題(2015ZJJ012)階段性成果。
通訊作者:孫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