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信息技術水平越來越高,互聯網科技的推廣程度也越來越廣,因而多媒體設備的相關技術在教育行業(yè)也有著非常普遍的應用,尤其是在語文課堂日常教學中的協(xié)調整合,使得語文學科的教師可以運用這項新興技術在日常教學中尋找到了新的渠道和方式。而初中語文課程的內容涉及廣泛,有效利用多媒體設備展開教學能夠對語文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運用信息科技的必要性著手,闡述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具體影響。
【關鍵詞】初中語文 信息科技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2-0066-01
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數還是以具象思維方式來認知世界、處理問題,他們大腦中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發(fā)達,不僅在學習語文課本知識上感到十分枯燥無味,還會直接關系到學生平常學習的認真性和自主性。伴隨著計算機信息網絡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現代的多媒體信息科技已經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應用,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和幫助。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對課本文章等做出綜合性處理,進一步設計出更多滿足初中語文教學需求的課件,并且符合中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極大促進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
一、初中語文教學應用信息科技的必要性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廣泛,而文字性的內容講解起來,也比較抽象,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就是讓學生面對呆板單一的課本和黑板,嚴重限制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還會讓他們感到非常枯燥乏味,逐漸失去對語文學科的興趣,甚至會對語文課感到厭煩,這是很不利于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情況。尤其是語文本身是一門趣味性很強、內容豐富的課程,由于不合理的教學方式,使得語文課的積極價值得不到發(fā)揮和體現。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設備開始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這個給轉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應用信息科技來輔助語文教學是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必然要采取的改進措施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把無聲無形的語文教材,變得生動活潑,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教學主動性和積極性。課本中的內容在多媒體設備中愈加形象可觀,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相關知識,化抽象的理論教學為直觀的互動教學,大大增加了語文課堂的精彩性和完整性,課堂教學效果實現了質的飛躍,課堂效率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因此,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用信息科技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適應教學需求的必要措施。
二、初中語文教學應用信息科技的影響
(一)創(chuàng)造語文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性
多媒體信息科學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其直觀、形象的畫面和視頻,實現了傳統(tǒng)教學難以企及的課文呈現方式,在動靜結合、形文并茂的教學環(huán)境中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在語文課堂上保持高度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在講《三峽》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充分利用PowerPoint程序來制作輔助教學課件,把關于長江的紀錄片中三峽部分的美麗、形象的畫面剪輯到教師使用的課件當中,以此全面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課堂的激情。學生通過課件畫面有了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再結合文章的背景資料,反復地誦讀課文,可以發(fā)散思維展開大膽的想象,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想象來描述一下三峽四季的景觀,教師再對學生的表述進行點評,用多媒體設備演示三峽四季變換的不同風光,學生可以生動直觀的感受到三峽優(yōu)美的風景。因此,通過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創(chuàng)新式的課堂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在語言組織和表達方面的能力,還可以不斷陶冶學生思想道德,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山水的強烈熱愛之情。
(二)突破教材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的重點文章篇幅,教師就可以借助現代信息科技來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演示和表達,既能夠十分合理、高效的運用教材內容,而且還能在最大限度上簡化教學步驟,同時大幅度增加課堂教學容量,達到提高日常教學效果的目的。例如,學生在學習《背影》一文的過程中,教師想要更好地表現文章里父子間深厚感情的主題,就可以有意識地將課文中描述父親翻過站臺鐵道,攀爬柵欄出去給兒子買橘子的場景制作成形象、生動的課件,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課件演示就可以產生相應的畫面感,教師就應該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一邊觀察課件畫面,一邊帶著問題去思考,然后創(chuàng)新性地表達這些畫面所描述的內容。學生再通過熟悉課文信息,就可以快速、準確地把握到文章的主旨大意,把握文中刻畫的父與子的人物形象。初中語文課本中涉及的內容比較系統(tǒng)、繁雜,教師應該通過信息科技來輔助教學,尤其是,把握課本中的重難點內容,采用現代技術來分析、講解,學生更容易認識和理解。同時,在多媒體設備中可以進一步拓展教材內容,應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來表達教材中的抽象內容,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大意。
(三)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拓展知識面
初中語文的終極教學目標就是要教會學生去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以便可以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F代信息科技的具體應用,能夠深入全面地挖掘教材內容,豐富文章涵蓋的表象,引導學生不斷聯想,實現啟迪思維能力的作用,將抽象晦澀的文字信息變成直觀易懂的多種表現方式,讓學生可以充分想象語文世界。如教師在進行《桃花源記》一文的教學時,初中生對于文中所介紹的世外桃源的概念,由于缺乏豐富的人生經歷,還不能非常深刻的理解。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課件并在課堂教學上向學生展示,在課前先通過網絡收集大量有用的信息和資源,再結合文章內容制作豐富形象的演示課件。在課堂上教師先介紹作者的生平事跡,以及當時那個年代背景下的社會環(huán)境,學生就能夠直觀的感受到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憂愁,渴望尋找到一個美好、淳樸的世外桃源,以逃避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壓迫和無奈,再使用滾動的動畫形式來展現桃花源中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男耕女織、老幼相攜,一幅其樂融融的和諧畫面。這樣學生們就已經在腦海里形成了對桃花源的感性認知,教師可以適時提出一些發(fā)散思維的問題,請學生結合課文來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和建議,學生就會在好奇心驅使下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保持著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
結束語:
初中語文課堂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是教育發(fā)展改革的必然趨勢和需要,教師應該通過信息科技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理念,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出不懈努力與探索。尤其是,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合理利用信息科技來輔助課堂教學,提高語文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還能夠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面,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來加大教學創(chuàng)新力度,不斷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孟祥棟.淺析信息科技對當代初中語文教學的影響[J].才智,2012,(03):140.
[2]張蓮偉. 教師的理念與技能: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主要影響因素[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1):83-84.
[3]盧焱.信息技術環(huán)境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影響[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4):139.
[4]高新曉.現代信息技術對初中語文教學的積極影響[J].數字化用戶,2013,(07):75.
[5]曠華松.關于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分析[J].品牌,2015,(04):222.
作者簡介:
黃丹(1980-),女,廣東河源人,本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