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
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承載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重任的課程,對于學生的素質提升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小學科學教學常常出現(xiàn)低效而混亂的問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備受廣大一線小學科學教師關注的問題。文章從深化認識、精心備課、巧用方法等角度對如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
目前,小學科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對于學科重要性認識不夠、課前準備不充分;二是輕視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實驗設計不足;三是課堂討論流于形式,對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不重視。因此,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需進一步提高。
一、深化認識: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1.深化對小學科學的學科認識
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到考試指揮棒的指引,小學教師常常將教學重心放在語文、數(shù)學、外語等所謂的主要科目上,常常忽視不是主要考試科目的科學課程。對科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是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內在原因。
小學科學這門學科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在掌握基礎和常識性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小學科學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科學的實踐精神。只有正確認識小學科學學習的必要性,把握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性,才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小學科學教學,設計出符合要求的課堂活動,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2.深化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
顧名思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強調的是教學的效果與效益。只有正確理解和把握“有效”, 深化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課堂教學,從而促進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一方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對教學效果的一種強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將所學知識內化,實現(xiàn)了一定程度上的認知豐富和能力增長的教學就是有效果的。小學科學的教學效果是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中學會科學地看待問題,樹立科學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對效益的一種強調。提倡在課時、教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又好又快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二、精心備課: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1.備教學內容——教材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對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有深刻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教材內容、邏輯體系、重難點等內容十分熟悉,更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傳授知識、剖析問題。
小學科學雖然教材版本比較多,但不論是哪個版本的教材都是為促進學生發(fā)展而服務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在備課過程中進行內容對比和篩選,盡量將知識生活化、形象化。
2.備教學對象——學生
教育的對象是人,面對活生生的人,我們的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須關注人的主體體驗、生活經(jīng)歷乃至個人喜好。因此,在備課階段,要關注作為受教育者的學生。
小學階段是學生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生的生活習慣開始養(yǎng)成,個性特點逐步形成??偟膩碚f,他們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氛圍的影響,仿效性、好奇心都比較強。同時每一個學生又具有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在小學科學的備課過程中,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學生的特點設計教學活動,開展探究學習。
三、巧用方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的支撐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良好的教學方法對于提升教學效果很有幫助。
1.小組合作學習法
小組合作學習是基于新課程改革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而提出的教學方法,其能夠解決傳統(tǒng)講授枯燥無趣、效率低下的問題,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使學生在分工合作中得到鍛煉,使學生在充當課堂主人翁的過程中完成學習。同時合作學習能夠適應小學科學課堂強調分工、實踐的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要明確小組分工,讓全部學生明確自己的責任,同時在科學實驗中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通過設疑導思幫助學生進步,進而使課堂有序高效。
2.實驗教學法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W科學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離不開學生學習興趣的推動。實驗教學法以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課堂體驗為基礎,以學生的好奇心驅使為助力,在實際教學中非常受歡迎。它不僅實現(xiàn)了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化,還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以及動手能力的增強。
參考文獻:
[1]曹 燕.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J].才智,2015(11).
[2]陳立新.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版),2016(5).
[3]彭 建.淺談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版), 2016(3):40.
[4]馮國玲.如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上旬刊),201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