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了李澤厚老師的《美的歷程》一書,粗略膚淺地了解了書中所述關于“什么是美”,在李澤厚先生的引領下作了一次關于中國美學的藝術巡禮;而后讀了朱良志老師的《中國美學十五講》一書和宗白華老先生的《美學散步》,兩本書中的語言對我來說有些晦澀難懂,經過幾次反芻,其大意還是能領略一二;再加之我的專業(yè)和興趣促使我一直在讀關于中國古典園林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書籍,如周維權老師的《中國古典園林史》《園林·風景·建筑》等和前不久已故孫筱祥老先生的《園林藝術及園林設計》一書。將這三件關于讀書的歷程的小事串聯(lián)起來后我發(fā)現(xiàn),在中國學習藝術或者談及藝術,討論中國美學思想和中國哲學思想是不可能避開的話題,我也在這幾本書中找到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文化給養(yǎng)來供自己吸收,我也在想辦法努力建設自己關于中國美學思想的知識網(wǎng)絡和知識樹。
關鍵詞:中國美學;中國哲學;藝術;美學;古典文化;二十四詩品;雄渾;沖淡;李澤厚;朱良志;宗白華;司空圖
雄 渾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
返虛入渾,積健為雄。
具備萬物,橫絕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長風。
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
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解讀]
雄渾,雄壯渾厚,詩歌風格雄健有力而渾然一體。
該品文字可分為四個部分來讀:
一、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返虛入渾,積健為雄?!?/p>
這四句講雄渾詩風的形成,究其根本,在于詩人內在精神氣質的修養(yǎng),詩品離不開人品。雄渾是詩人內在氣力充沛的表現(xiàn),有了養(yǎng)氣積力的平素修養(yǎng),才能表現(xiàn)出雄渾的詩風。《二十四詩品·高古》云:“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清·孫聯(lián)奎《詩品臆說》云:“乘真,謂乘其真氣而游?!庇秩纭抖脑娖贰沤 匪啤帮嬚嫒銖姟保罢妗币仓浮罢鏆狻?。“充”是充滿之意。此句是說:體內充滿了真氣。合起來,這兩句的意思是:宏大有力的外在變化是由于體內充滿了真氣的緣故?!胺堤撊霚?,積健為雄”———前一句講如何養(yǎng)氣,這就要“返虛”。“虛”即空,空即無,“虛空”是老、莊自然之道的根本特點,“返虛”就是要使自己的精神合乎自然之道,而其心態(tài)必須“虛靜”。虛靜方能養(yǎng)氣?!肚f子·人間世》云:“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碧撿o養(yǎng)氣要達到什么樣的境界呢?這就是“渾”,渾成深厚,渾然一體。這是“道”所外化的“氣”的本初狀態(tài)?!独献印氛f,“有物渾成,先天地生”,又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由道而生的先于天地的“混成”之“物”,就是“氣”,也就是“一”,氣分陰陽(一生二),陰氣與陽氣相互作用又生出了調和之氣(二生三),這三種氣的交配作用產生天下萬物(三生萬物)。所以有了渾成深厚之氣,才能自然而然地產生各種變化。總之,前一句話強調,要使自己的身心返回自然之道而養(yǎng)成渾厚之氣。后一句中,“健”,指強健有力。這句是說,雄渾也須有內在力量的積聚。這種內在的強健之力的積聚,離不開道家的養(yǎng)氣。精氣充沛,力方強健?!靶蹨啞逼烽_頭的四句話中,第一句是講力,講外在的力的變化;第二句講氣,講氣的內在修養(yǎng);第三句又講氣,講如何養(yǎng)氣;第四句又講力,講“雄”離不開力。這種敘述方式,對某一問題不作連貫的完整的論述,而是跳著講,具有跳躍性和間隔性,這一特點是我們在閱讀和理解《二十四詩品》時所應當注意的。因為《二十四詩品》是優(yōu)美的詩體著作,字與字之間,詞與詞之間,句與句之間都存在著詩思的跳躍與脫略,它不一定遵循句序與形式邏輯來表達,不可能像論文那樣作邏輯嚴密的集中論述,加上詩句必須押韻,有時為了押韻,有時為了形象的描述與抽象的議論相間隔,以增強表達的藝術性,不得不使詩句的意思產生倒換或跳躍。因而有時必須尋求其隱含的邏輯脈絡,采用合理的跨越式連接來讀,我稱之為“跳躍式拼讀”。我們在以后的解讀中,將會多處運用這種方法。
二、 “具備萬物,橫絕太空?;幕挠驮?,寥寥長風?!?/p>
這四句中,第一句是就雄渾中“渾”的特點而言的。前面講過,由道而生之氣,其原初狀態(tài)是混沌未分的,但世界萬物都是由此而生的,所以它是包孕萬物、“具備萬物”的。因而,雄渾的特點應當是,既雄健有力,又含而不露、渾然一體,達到二者的統(tǒng)一。就像巍峨蒼山,既雄健有力又與自然渾然一體,含而不露(圖1)。下面三句便對雄渾的意境風格特點進行形象化的描述,同時說明雄渾的意境風格是多種多樣的,或如“橫絕太空”的群山,或如蒼茫漂浮的云彩,或如遼遠空闊的長風?!抖脑娖贰穼λ鶚伺e的每一種風格,不但有理論上的分析和論述,而且用生動優(yōu)美的意象和境界,使人從感性上體會與領悟各種意境風格的特點。再加上它的詩性特征,真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一種創(chuàng)造。
三、 “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p>
這兩句是對雄渾中渾然一體、含而不露這方面特點的進一步論述。雄渾作為一種意境,不但要有雄渾的形象,而且要有與之相應的意蘊。但是意蘊不能淺露,不能一覽無余,而是要到具體的形象描寫之外去尋找(“超以象外”)。在什么地方得到它呢?在“環(huán)中”?!碍h(huán)中”一詞來自莊子,意思是虛空?!肚f子·齊物論》說:“樞始得其環(huán)中,以應無窮。”“樞”是使門可以轉動的立軸,但它必須套在門框上下的兩個環(huán)中,方能轉動,以適應無窮地轉動的需要。而“環(huán)”本身中間是空的,正因為有了這個虛空,門軸才能得到活動,門才能實現(xiàn)開啟或關閉。以此為比喻,說明雄渾的意蘊,要在形象描寫之外的虛空之處去尋找它,得到它。也就是說,要在詩中沒有寫到的地方去補充、想象其情狀,從中領悟到雄渾這種意境的旨趣和意蘊。清·孫聯(lián)奎《詩品臆說》以作畫為例解釋道:“人畫山水亭屋,未畫山水主人,然知亭屋中之必有主人也,是謂‘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庇秩绻湃擞凶鳟嬵}為《深山古寺》者,畫中但見一條蜿蜒曲折的山徑小道通向峻嶺后方,有一和尚在山道上擔水而行。雖然圖中無寺,但可想見山后峽谷之中必有寺也。
四、 “持之匪強,來之無窮?!?/p>
這是說,雄渾這種境界風格的持有,不是勉強可以得到的,有待于平時的養(yǎng)氣修身。有了內在的渾厚之氣,創(chuàng)作時自然勃發(fā)有力,雄渾的種種意象,自然而然地生成,即所謂“來之無窮”。這兩句話,按其思想內容的論述邏輯,應該放在開首四句之后,即:“大用外腓,真體內充,返虛入渾,積健為雄,持之匪強,來之無窮”,方為思理暢達,一氣貫通。但由于詩思表達不受理論邏輯的束縛,我們上面講到,它具有間隔性與跳躍性,所以這兩句話就被間隔到最后,作為此品的結束語,以與開頭相呼應。
參考文獻:
[1]郁沅.《二十四詩品》:道家藝術哲學[J].文學遺產,2011(3):60-67.
[2]郁沅.釋《雄渾》與《沖淡》——《二十四詩品》通解例釋之一[J].湖北社會科學,2010,2010(7):111-114.
[3]張國慶.《二十四詩品》百年研究述評[J].文學評論,2005(1):178-189.
[4]韓文革.《二十四詩品》與老莊哲學[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6(3):308-313.
[5]陳濤.讀李澤厚《美的歷程》淺論中國美學的特點[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08(9):12-13.
作者簡介:
馮宇,天津市,天津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