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
我們都知道屈原,每年端午節(jié)吃粽子就是為了紀(jì)念他,也都知道他是一個愛國詩人。但實際上,屈原可不是個普通的愛國詩人這么簡單,他可是個大牛人。
這么說吧,小時候我們寫作文都要舉例子,特別是舉一些名人的例子。比如國外的名人,愛迪生啊,牛頓啊,達(dá)·芬奇啊之類的。那么,古代李白,杜甫這些牛人,他們當(dāng)年寫作文、寫詩的時候,舉不舉例子?當(dāng)然舉!舉誰呢?屈原。
那一年,李白要寫一篇東西,叫作《江上吟》。和我們寫作文的套路一樣,他先寫了一番風(fēng)和日麗、波平浪靜、祖國山河多么美好,等等,然后開始舉例子了:“屈平辭賦懸日月……”瞧,就像我們小時候請出愛迪生、牛頓一樣順溜。
又有一次,李白要寫一首《古風(fēng)》,他又翻屈原老師的牌子:“屈平竄湘源……”根據(jù)一位叫謝??膶<业慕y(tǒng)計,李白用屈原做例子有足足一十三次!實際上,李白的所有詩歌和作文里,各種提到屈原的有二十多次呢。
不是李白一個人在迷屈原,其他大詩人也一樣。比如孟郊至少用了屈原七次,白居易用了九次??傊?,在唐朝,屈原老師真的很忙!
引用人家屈老師的故事,那還在其次。更直接的是,直接copy人家屈老師的句子,還沾沾自喜。比如盧照鄰老師,那可是堂堂“初唐四杰”之一,大詩人,寫了一句詩:“寸步千里兮相聞,思公子兮日將曛?!边€有劉禹錫老師,號稱“詩豪”的一位大牛人,也寫了一句詩:“寧知楚客思公子,北望長吟澧有蘭?!边?,這些詩句怎么這么熟悉呢?仔細(xì)一想,原來人家屈原寫過:“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如果唐朝有語文老師,一定會很嚴(yán)肅地說:“劉禹錫,盧照鄰!你們兩個過來,講一講這是怎么回事!”劉禹錫一定會委屈地舉手:“報告老師!不只是我啊,李白……他也抄人家屈原的!”
李白寫“飄風(fēng)吹云霓”,人家屈原說:“飄風(fēng)屯其相離兮,帥云霓而來御”。李白寫“啾啾夜猿起”,屈原說:“猿啾啾兮又夜鳴?!?/p>
語文老師氣得抓住李白的肩膀直搖晃:“好啊你,我一直當(dāng)你是尖子生,沒想到你……”
李白漲紅了臉,憋出幾個字:“老師,其實杜甫他也……”沒錯,李白的小報告也是準(zhǔn)確的!
杜甫寫“江中風(fēng)浪雨冥冥”,屈原說:“雷填填兮雨冥冥”……
杜甫寫“秋風(fēng)裊裊吹江漢”,人家屈原說:“裊裊兮秋風(fēng)”……
語文老師震驚了,下令:查!全班作業(yè)通通收上來,給我查到底。一查之下,他蒙了:深度學(xué)習(xí)借鑒過屈原的唐代同學(xué)里,還有張九齡、王維、韓愈、杜牧、李賀、李商隱、溫庭筠……老師已近崩潰。
這就是屈原,我們吃著粽子紀(jì)念的人物。他是中國有了“詩”這樣?xùn)|西以來,開天辟地的第一位大神。在他之后,我們的文壇出了無數(shù)的猛人、牛人、狂人、神人,一個比一個天才,一個比一個不服人。但不管是誰,有多么狂,當(dāng)他來到屈老師面前的時候,都要凝神屏息,向他致敬。
【素材運(yùn)用】凡中國人,無不知屈原;過端午節(jié),亦會言屈原。屈原之所以流芳千古,是因為人們敬仰他的忠貞之質(zhì),同時也與他無愧于“辭賦之祖”的才華密不可分。唐代大詩人爭相“抄襲”屈原的詩句,充分體現(xiàn)了他們對屈原高尚人格與卓越才華的崇拜。
【速用名言】
1.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愈容易。——英國思想家 洛克
2.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彼握渭?司馬光
【適用話題】愛國詩人;文學(xué)借鑒;德與才
(特約教師 嚴(yán)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