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紅
〔摘要〕班主任以朗誦為媒介,開辟了班級“聆聽”時刻,和學生們一起激情朗讀,利用互聯網的聲樂優(yōu)勢,營造有聲有色的氛圍,把學生從讀死書的困壓下解救了出來,極大地調動他們情感的力量,架起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
〔關鍵詞〕朗誦;自信;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6-0079-02
中央電視臺《朗讀者》一經播出,立即引起了我的關注。那清新飽滿的誦讀聲,攜著春天燦爛的光輝,撩起我沉寂許久的閱讀情懷。那一刻,我想無論你是誰,能夠邂逅朗誦,都是一種美麗、欣喜的相逢。于是,便有了我的班級“聆聽”時刻。開辟這方平臺后,我和孩子們一起激情朗讀,利用互聯網的聲樂優(yōu)勢,營造有聲有色的氛圍,現場智慧碰撞,分享情緒,極大地調動了他們情感的力量,架起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
引領,讓朗誦有態(tài)度
以朗誦為媒介,把孩子從讀死書的困壓下解救出來,這個契機還是源自一次公開課的課堂上。執(zhí)教《冬陽 ·童年· 駱駝隊》時,我把教學重心放在了“享受語文,品味生活”上,旨在引導孩子們能在成長的路上摒棄無心的唱讀、機械的背誦,以聲音感染,用情感熏陶,讓自己的心一步步地貼近作者,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在示范引領后,我設計了“小小朗讀者”環(huán)節(jié),讓他們勇敢地走上講臺,拿起話筒朗讀。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孩子們躍躍欲試。那濃濃情意,呼之欲出,他們立即喜歡上了自己的聲音,當情感達到高潮時,眼中都律動著感動的淚花,我似乎聽到了生命綻放的聲音。課講完了,學生久久不動,依然沉浸在那個世界里。課后,孩子們一遍遍要求我播放課堂的視頻來欣賞。我驀然發(fā)現,在移動時代,有效的音樂背景下的大聲朗誦,具有糖一樣的味道,有鹽一樣的力道。誦讀不僅浸潤著孩子們的詩心,也讓他們綻開幸福的笑臉。是的,真正的學習應該就像一場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重在讓心靈去旅行。
于是,為了鼓勵大家多讀書,我把周五班會時間,定為“聆聽”時刻,老師在講到關于朗讀技巧時,適當地提示與引導,用生動的比喻帶著孩子們一起感受那久違的靈愛教育。那聲音的廣闊,語調的高昂,節(jié)奏的變化……讓孩子們喜悅地找尋自己喜歡的文章,有滋有味地吟誦。有效朗讀,引領著他們走向了誦讀經典的自信,于是,在他們的口中,一首詩就成了一支歌,一篇文就成了一幅畫。
分享,讓朗誦有溫度
在班級的一角,陳列著孩子們喜歡的書目。那些經典的、童話的、動物的、歷史的書籍內容包羅萬象,那是孩子們的閱讀憩園。一本本書頁上留有孩子們寫下的點點感悟,美好的段落成就了孩子爭相朗誦的目標。觀之、思之、品之、悟之,孩子們會在課余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討論挑選,有時問問老師的意見,有時合作表演朗誦。誦讀吟唱,不僅僅是拓寬了讀書的視野,還讓學生真實的情感落地,那是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的成長。當熱愛與主動在一起的時候,教育就會變得溫暖起來。
還記得我的兒子小時候的那些讀書的日子:溫暖的冬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意大利亞米契斯《愛的教育》就是那時夜讀的“營養(yǎng)餐”,親子時刻就變得溫馨而無痕。書中那些師生之愛、父子之愛、同學之愛、祖國的愛都寫得感人至深,那些發(fā)生在小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帶有明顯的引導性,引領著孩子心靈健康茁壯地成長。長大后,兒子即使漂洋過海去讀書依然不忘初心。我感受到了讀書育人的成功喜悅。于是我也把這本書介紹給學生,讓大家一起來朗讀這本書的內容。
每天一個故事,輪流朗讀。每到“我來誦,你來說”時刻,孩子們談天說地,積極評判。我?guī)ьI孩子們定期舉辦讀書沙龍,慢慢引導孩子們自己去欣賞、品味、思考,去感受聲音的溫度,體味經典的永恒,就像春雨潤心田,慢慢地孩子們就學會做一個誠實守信、正直樂觀、熱愛祖國的好孩子!看著他們幸福朗誦、享受讀書的小模樣,我不由得思考:誰說當今的孩子自私無情?為師者是否真正了解孩子?是否真正把他們需要的東西帶給他們?是否為了孩子的成長而教?只有真正地走進他們的世界,才能陶醉于愛的璀璨。蝶變,往往要以時間來交換,朗誦帶來一石三鳥的作用,讓我徹底擺脫了保姆式的班主任工作,那種自尊、自愛、自強的愛的教育讓孩子們自主學習,自主管理。
情懷,讓朗誦有深度
海德格爾曾經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痹娨獾纳钍敲總€人追求的最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就像溫家寶所說:“既要腳踏大地,又要仰望星空?!蹦敲?,要讓學生具有詩意,老師就應該是具有情懷的人,閱讀就成了積淀情懷的基礎。當我們在抱怨學生沒有情感的時候,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讀懂了經典的廣度、厚度、深度?為師者自己如果整天沉溺于生活的蠅營狗茍,為名為利,行色匆匆,還有多少時間靜下心來研讀那些優(yōu)秀的文化?
在這個刷屏看臉的時代,又有多少教師能利用移動時代的優(yōu)勢讀書呢?沒有了文化的力量,課堂就缺少了行云流水般的酣暢。當你站在課堂上,只是照本宣科,即使是雋永的小詩,在你的口中也是死水未瀾。這樣怎能讓課堂有靈魂呢?于是我首先樂于把自己的生活感悟寫成詩文和學生一起欣賞。那些隨手拈來的心曲脫口而出,《我的心河》讓孩子們仿佛看到了一灣心情的河水在靜靜流暢;《春天的思念》讓孩子們感悟到親人離去的悲愴和對親情的眷戀;《校園的霞光》讓孩子們著眼身邊的美,風景就在眼前。學習與生活相結合,知識與素養(yǎng)的轉換,他們熱切地期盼“聆聽”時刻到來,我也就成了孩子們的偶像。孩子們歡天喜地地在課余時間提前準備好朗誦內容,或是精選的,或是自己寫的,配上自己喜歡的視頻、音頻,異彩紛呈。那些小詩,雖然稚嫩,但我手寫我心,讓孩子們依然樂此不疲。網絡的力量,讓朗誦更加便捷,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或歡樂,或悲傷,或奮進,或熱鬧,我感受到了朗誦帶來的奇妙之美,他們對經典書籍的探索和發(fā)現,流連忘返。
迸發(fā),讓朗誦有風度
一個人的見聞,決定著他的視野;一個人的心胸,決定著他的作為。自從有了“聆聽”時刻,家長們深受感染,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掀起了親子共讀的“蝴蝶風暴”。為了幫助孩子準備好節(jié)目,紛紛出馬,一邊陪孩子選材一邊出謀劃策,朗誦猶如春風吹皺了一池湖水。尤其是微信、APP功能的普及,讓家長們更直觀地了解孩子們的精彩表現,家庭每天的交流就有了更有意思的話題。家長們針對班級孩子們的誦讀,大加贊賞,討論得熱火朝天,有的干脆直接加入了朗誦的隊伍,上傳了全家親自朗誦的視頻,有的舞之、蹈之、誦之,讓孩子們欣喜不已。遠離手機控,移動時代的新的讀書方式,在我班已經蔚然成風。家庭活動既提升了父母的形象,又帶領孩子們“玩”好讀書,這種健康的親子方式,何樂而不為?用孩子們的話來說:“老爸,今天你酷斃了!老媽,我為你自豪!”是的,生活的壓力讓人們難以喘息,但是因為有詩情在,就能激情蓬勃。父母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其實就是陪伴、讀書、共度快樂?!案欢Y”是社會倡導的文明禮儀,因為誦讀,讓家校結合,打造了一場愛的盛宴。
四月芳菲,窗外已是花燃柳臥,或濃或淡的新綠中,我仿佛聽見了生命拔節(jié)的聲音,就讓我們師生一起暢游在書海的旅途中,我愿做那艘精神航船上快樂的擺渡人。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世紀小學,威海,264300)
編輯/杜文姬 終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