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梅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鋪開,各學校在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主動地開展多種改革實踐和嘗試。在領導的倡議和指導下,我校也進行了階梯教學的實踐與嘗試。采用階梯教學的策略,可以因勢利導,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達成教學目標,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既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存在的障礙,避免學習時“優(yōu)等生主動,中等生被動,后進生不動”的局面,又可以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欲望,使他們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從而真正實現(xiàn)英語教學面向全體學生,達到全面提高英語教學成績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階梯教學;策略;探究
為了真正達到“因材施教,階梯提高,讓尖子生冒出來,使多數(shù)邁大步,叫后進生不落伍,達到班級整體優(yōu)化”的目的,在實施階梯教學的過程中,應貫徹如下“四個基本原則”以達到教師的激勵與學生的發(fā)展有機地結合。
(1)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原則。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僅表現(xiàn)在智力因素上,而且非智力因素也很關鍵。在分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兩種因素差異較大的同學分在一組,利用差異資源,使他們能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2)學生心理認知規(guī)律與知識形成發(fā)展規(guī)律相結合原則。即遵循認識論與實踐論的基本原理。將知識內容進行彈性化處理,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和每個學生的不同的認識階段。將新教材的彈性和學生的個性差異融于教法之中。
(3)學生認知技能和情感投入相結合原則。即在教學中,把學生恰當?shù)胤胖迷谒邮艿那楦袑觾?,激發(fā)起其學習積極性,挖掘其學習潛能,使情感成為認知技能產(chǎn)生作用的發(fā)動機,學生就會挖掘自我潛能,從而帶來更多成功。
(4)同步教學與異步教學相結合原則。即在教學中,對全體學生的行動,提出統(tǒng)一要求和目標的同時,正確估計出學生發(fā)展水平和潛在發(fā)展可能性。根據(jù)教材內容合理設置階梯將學生分成不同階梯類型,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在班級集體中相對獨立地得到發(fā)展。
階梯教學法的基本操作法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 設置好階梯
先做好宣傳工作,使每個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劃分梯級的目的是為了劃定每個學生現(xiàn)有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因材施教,最終縮小差異,達到班級整體優(yōu)化。之后,公布學生雙基考查成績,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申報A、B、C三個學習小組。教師宣布各組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的不同標準和要求。C組學生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完成學習,達到教材的基本要求。這組學生把加強單詞記憶作為重點。B組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達到教材基本要求,加強口語練習。A組學生獨立達到基本要求,加強任務型閱讀,并能夠總結歸納解題思想和方法。同時幫助B、C組學生完成分階梯授課。但這樣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jù)發(fā)展情況隨時調整。
2 備課設階梯
備課時,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抓住問題的本質,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設置合理的認知階梯。保證C組學生“吃得了”,B組學生“吃得好”,A組學生“吃得飽”。例如筆者在備對話課時,總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和話題功能,并在虛擬的真實的語境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則提出不同程度的能力目標。A組學生要在虛擬的情景中,根據(jù)有關內容,能靈活運用用語言材料進行交流,要求語言流暢,有一定創(chuàng)造力和感染力;B組學生根據(jù)對話內容恰當?shù)剡\用語言材料,在虛擬的情景中編造相似對話,較真實的交流,語言流暢,或借助帶有缺損的信息復述對話。C組學生在掌握對話中的交際用語的基礎上,進行基本的交流或熟讀對話。
3 授課沿階梯
階梯教學法在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一般講課規(guī)律的基礎上,在知識講解和時間的安排上做了較大的改進。就新授課而言,A組學生要少講多練,引導他們去“悟”,B組學生要精講多練,熟能生巧。C組學生要多灌少引,淺講多練。三個階梯既獨立成段,又前后連貫,以便三個梯級的學生都明白自己在該梯級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對思維的發(fā)展起定向作用。
在時間的安排上,第一、二個階梯的授課時間要得到充分保證,一般20至28分鐘。這樣能保證B、C組學生聽懂吃透。第三個階梯只需點到為止,一般5分鐘左右,使A組學生學有余味,既能使每個學生都掌握最基本的詞匯內容,又能給A組學生以定向啟發(fā),促其課外發(fā)展。
4 評價梯級化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C層學生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B層學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 明 努力的方向,促使 他 們積 極 向上,對A層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我。
同時,我們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試卷分兩部分命題。雙基題80分,拓深題40分。其計分方法是:A組學生實得分=100分一扣分。B 組學生實得分=(120分-扣分)×100/120. C組學生實得分=120分-扣分。此種方法常用于綜合考查。
(2)題同評分標準不同。基礎題對低組學生基分高,對高組學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識拓展題補足A、B組學生的基分滿100分。允C組學生做拓展題,作為升級的參考因素。此種方法常用于單元考查。
5 激勵跨階梯
學生分級達標后,老師應在授課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跨梯條件。如超級提問,超級作業(yè),引導他們向上一級臺階過渡。同時,鼓勵學生自覺申報跨梯。對部分不能升級,以及個別由于驕傲而退步須降級的學生,教師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采取保級和降級措施。這種定期升級教育活動,一期一般進行兩次,對個別超速發(fā)展的學生,可隨時升級。調級后,老師訂出新的目標,如各組的最低分數(shù),使學生有新的奮斗目標。
英語階梯教學法在我們課題研究階段經(jīng)過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實驗班實驗前均為同年級較差的班級,但是,經(jīng)過不斷的實踐,合格率為85%,高分率達到40%,人均分高于全校10分。
現(xiàn)在,該教學法已遷移到了其他學科教學班和班級管理工作中,越來越顯示出它融教材、學生、教法于一體的特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