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
摘要:隨著教育工作開展的不斷深入,人們對美育教育也逐漸的重視起來,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學音樂教學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美育滲透工作。本文首先對介紹了美育的定義以及基本內容,然后對小學音樂教學中美育滲透的作用及任務進行了分析,重點闡述了小學音樂教學中美育滲透的策略,希望能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的美育開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美育滲透;教學
美育起源于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手段,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所以小學音樂教學做好美育的滲透是音樂教師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只有采取有效的滲透策略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具備審美能力、音樂素養(yǎng)的人才。
一、美育的定義以及基本內容
(一)美育的定義
所謂美育就是培養(yǎng)人們認識美、感受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也被稱為“審美教育”、“美感教育”,通過美育不僅能夠培養(yǎng)美的素養(yǎng)和情操,還能使學生具有更加高遠的理想。從廣義的角度分析美育,即是指將美學滲透教學之后產生的教育;而從狹義的角度分析美育,即是單指藝術教育。
(二)美育的基本內容
美育的基本內容包括四個部分:其一,自然美,即自然事物所呈現出的美,例如山水、星云等;其二,藝術美,即藝術作品所呈現出的美,也就是藝術家通過作品所顯現出的本質力量;其三,技術美,屬于精神結晶,由于藝術和技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所以技術美也屬于美育的主要內容;其四,旅游美,即在旅游中形成的美,旅游中對事物的認知以及日后對旅游的回憶都屬于美感經驗,具有抒情性的特征。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美育滲透的作用及任務
(一)美育滲透的作用
小學音樂教學中美育滲透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心靈美、行為美,美育不僅關系到思想、性格,更極大的影響著情感和意志。通過美育的滲透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教育,更深刻的認識現實,另外也能提高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
(二)美育滲透的任務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美育滲透主要的任務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其一,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感;其二,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的能力,提高他們對美的感覺;其三,培養(yǎng)學生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提高對藝術的修養(yǎng);其四,培養(yǎng)學生追求理想境界的能力,激發(fā)對藝術的熱情和興趣。
三、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的策略
(一)運用繪畫手法描繪美
音樂與繪畫是藝術領域中最重要的兩個表現形式,音樂是通過聽覺來傳遞藝術,而美術是通過視覺來傳遞藝術,二者雖然在藝術內容和情感的表達上方式不同,但二者同為藝術表達的手段,有著共同的所屬范疇,這就決定了二者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這其中,二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審美功能,在喚起人們情感共鳴方面都具有明顯優(yōu)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的將音樂與繪畫建立起聯系,以此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更濃,進而達到美育滲透的目的。
(二)創(chuàng)編游戲活動體驗美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游戲教學法是教師最為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這也是由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所決定的。通過創(chuàng)編游戲體驗美,可以達到非常理想的美育滲透效果。教師通過帶領學生一起創(chuàng)編游戲,讓音樂與游戲實現巧妙的融合,可以讓學生對歌詞形成更深刻的理解,進而使學生進入教師所設定的角色,提高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就表示,游戲是鞏固和擴大概念和技能,使思維和行動相結合的最好辦法。因此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應靈活應用創(chuàng)編游戲方法來滲透美育。
(三)促進思維發(fā)展想象美
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感性思維,想象力豐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在音樂教學中,音樂的審美想象既是一種感受美和享受美的過程,也是思維鍛煉的過程。學生每一次的審美想象其實都是一次情感的升華和思維發(fā)展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給學生時間和空間進行審美想象,培養(yǎng)學生想象美的能力,促進思維發(fā)展。
(四)聯系實際生活創(chuàng)造美
藝術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小學生對于美的感受和鑒賞往往與其所接觸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也離不開生活這一要素。在音樂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到:“通過音樂實踐活動,能豐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審美情趣,促進個性的和諧發(fā)展;使同學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彼宰鳛橐幻W音樂教師,需深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內涵,在自身的音樂教學過程中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通過生活實踐活動來聯系生活創(chuàng)造美,發(fā)現生活中的美,進而實現美育的滲透。例如,在《春天的歌》一課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只根據書本中的內容進行教學,而是為了讓學生形成更深刻的感悟體驗,帶領學生在課后來到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學生通過親身的體驗感受到了《春天的歌》所描繪的內容,內心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然后教師讓學生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中歌唱,在這種具有感染力的氛圍里,學生不僅學習到了音樂知識,內心的美學情愫也被激發(fā)起來,提高了鑒賞美的能力。
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能夠看出,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是當前急需思考的重要問題,美育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感受力、鑒賞力以及文化素養(yǎng),所以教師必須要積極調整教學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以此來更好的適應小學生的特征和喜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美育滲透,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彭紅蕊.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J].新課程(小學),2015(03).
[2]馮文娟.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好家長,2015(07).
[3]査慧蘭.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和美育體現[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