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春
摘 要:有時候錯誤也是一種美的體現(xiàn),在高中生物的習題課中利用桑代克的“聯(lián)結(jié)—試誤理論”來減少學生的失誤,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關(guān)鍵詞:聯(lián)結(jié)—試誤學說;生物習題課;練習強化;心理輔導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即使教師能精彩地呈現(xiàn)知識,學生能認真地思考討論,學生在做題和考試中可能還是會不斷地犯錯,而且不同學生所犯錯誤類型也各不相同。其實,出錯是正常的,因為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通過課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可能做不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做題或考試中學生才會出現(xiàn)錯誤。
如何降低學生做題或考試中的錯誤率?筆者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嘗試了將桑代克的“聯(lián)結(jié)—試誤學說”應用于習題課的教學中。桑代克認為:學習的實質(zhì)是學生能形成“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jié),同時他還認為:學習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guān)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最終正確的反應形成。
一、減少錯誤的反應的方法——試誤
怎樣才能使學生的錯誤反應逐漸減少?個人認為:只有將相同刺激下不同的錯誤類型通過學生自己呈現(xiàn)出來,然后加以改正和強化,才能使無關(guān)錯誤的反應慢慢減少。所以筆者在習題課的教學中采取的措施是:同一道題多位學生現(xiàn)場呈現(xiàn)。具體做法為,選幾位學生板書自己的答案。所選的學生應該能代表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這幾位學生板書的同時,其余學生各自在試卷作答。在總結(jié)多次的習題課情況后,發(fā)現(xiàn)對于主觀題來說,展示的學生很少有全對的,并且錯誤的類型也各不相同。
例如:以下是在上“種群及數(shù)量變化”一節(jié)習題課時學生的答題情況。
第一位學生的答案是:
(1)捕捉高原鼠若干只 (2)不是 存在生殖隔離 (3) b 增加濃度梯度 (4)布氏田鼠的內(nèi)分泌水平且種群密度高會抑制種群增長。
第二位學生的答案是:
(1)隨機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 (2)不是 兩種群存在生殖隔離 (3)22 b (4)①種群密度高不會抑制種群增長。②種群密度高不會影響高原鼠兔的內(nèi)分泌。③種群密度高對種群的數(shù)量的影響是不同的。
第三位同學的答案是:
(1)隨機捕捉高原鼠若干只 (2)不是 兩地高原鼠存在地理隔離 (3)22 b (4) 。
第四位學生的答案是:
(1)隨機捕捉鼠兔的數(shù)量 (2)不是 存在生殖隔離 (3)22 b (4) 。
第五位學生的答案是:
(1)隨機捕捉若干只鼠兔 (2)不是 兩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離 (3)22/hm2 b 增加密度梯度 (4) 。
第六位學生的答案是:
(1)隨機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 (2)不是 存在生殖隔離 (3)22只/hm2 (4) 。
對錯誤原因的分析:第一小問有學生漏掉“隨機”或者將“鼠兔”寫成“田鼠”,這明顯是該學生沒有很好的答題習慣。第二小問有的學生將“地理隔離”寫成“生殖隔離”,這是對物種的知識掌握不清所致。而第三小問有學生忘記帶上單位,這同樣是答題習慣不好和粗心大意的表現(xiàn)。第四小問是讓學生總結(jié)實驗結(jié)論,其中有四位學生沒寫,一位學生描述的結(jié)論恰好與正確結(jié)論相反。從而可以看出有些學生的分析能力不足,還有一些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欠缺。
二、正確反應的形成——練習強化
學生通過現(xiàn)場做題暴露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此時教師應該抓住時機和學生一起對答題失誤點進行分析,對于相關(guān)知識和解題方法進行歸納總結(jié),引導學生明白自己存在什么樣的問題。但是,要達到少犯錯甚至不犯錯的目的,還需要通過練習加以強化。學生在面對問題情境時,初次解題不成功之后,通過分析突然領悟,此時教師應當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將相同知識點及學生易犯的相似的錯誤題型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通過練習強化,進而順利迅速地解決問題。
例如:在處理“種群的特征”及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這兩節(jié)內(nèi)容的練習時,學生初次上黑板做出上述題目用時七分鐘,進行分析總結(jié)十分鐘,剩下的二十多分鐘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對相似題型訓練了三題。通過這樣的練習強化,學生對于種群的特征及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的相關(guān)知識有了充分的理解,在后面的三道題中出現(xiàn)的錯誤極少。通過犯錯、知錯、改錯,達到少錯、不錯的效果,可以看出學生形成了良好的答題習慣。
三、注意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
所有人都怕把自己的錯誤暴露給別人,學生在長期的學習,由于犯錯可能承受過家長或老師不同程度的批評和懲罰,帶給他們許多不愉快的體驗。所以,讓某些學生回答問題或上黑板做題會引起其恐懼的心理。教師在采取這種教學方法之前應先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告訴他們:失敗是成功之母,犯錯后,我們應不斷進行新的嘗試,使自己所學知識達到從理解到應用的提升。現(xiàn)在的犯錯,是為了將來不犯錯,有時候錯誤也是一種美的表現(xiàn)。在這種疏導下,學生就很愿意主動上黑板做題和回答問題了,同時,也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diào)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四、與常規(guī)習題課的比較
常規(guī)習題課的處理方式往往是學生課下或自習課自己先做,教師收取后批改,課堂上針對學生錯誤類型或者解題方法進行講解。其缺點是:第一,很難保證學生都是自己獨立完成,有部分學生可能是抄襲答案;第二,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如果不是自己犯的錯誤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參與度不高。第三,學生的錯誤不能得到及時改正,正確的解題方法不能進行系統(tǒng)的總結(jié)和及時的強化。
筆者認為自己在習題課中采取的試誤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及時將學生在做題中所犯不同類型的錯誤呈現(xiàn)給所有學生;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通過訓練達到能做題,敢于面對錯題,會分析錯誤原因,通過努力減少失誤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李錚,姚本先.心理學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編輯 張 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