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芳
【摘要】本文論述以“四步法”微閱讀有效解決閱讀與寫作斷裂的做法:第一步,主題先行,明確方向;第二步,尋找佳句,得到借鑒;第三步,誦讀積累,消化閱讀成果;第四步,鞏固訓練,遷移運用。
【關鍵詞】閱讀 寫作 聯(lián)結 微閱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A-0059-01
很多人認為讀得多了,寫作能力順理成章就會提高。但有些學生雖然讀了不少但就是不會用。究其原因,這些學生往往是為了閱讀而閱讀,缺乏為寫作而閱讀的目的性,導致閱讀與寫作之間出現(xiàn)斷裂。這些有點閱讀積累的學生,在寫作上卻用不上閱讀的成果,跟那些沒有閱讀積累的孩子并沒有多少區(qū)別,讓人覺得很可惜。筆者圍繞“將閱讀與寫作勾連”這一目標,開展“四步法”微閱讀,學生根據(jù)主題進行閱讀,暫時不作連續(xù)性、整本閱讀,而把龐大的閱讀工程分解成一篇短文、一段話、一個句子的小份額閱讀,這樣的微閱讀有明確的指向,可操作性強。
一、主題先行
在每一次微閱讀之前,筆者都先給學生1—3個明確的寫作方向,而這些都是學生接下來的閱讀主題,比如友誼、母愛、創(chuàng)新、誠信等。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主題的引領下作細致閱讀。這些閱讀主題也可以由學生提供,還可以師生合力,共同定下閱讀主題——教師給出兩個主題,學生自定一個主題。閱讀主題不是固定的模式,也不作僵化的限制。學生依據(jù)主題選擇相關篇章有目的地進行閱讀,閱讀指向性明確,可大大提高閱讀效能。
二、尋、抄、評、改
在帶著明確目標去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對應之前確定的閱讀主題,找到切合寫作主題的比較短小的段落,如果覺得很貼近、契合寫作主題,可以把它抄寫到“積累漂流本”上。然后在組內(nèi)漂流,小組集體評定是否切合。刪刈不符合主題的句子與段落,重新閱讀所選書籍與篇章,深入文字中去,認真尋找與之匹配的句段。有時候,會遇到實在找不到高度契合的句段的情況,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己動手修改,用“增、刪、添、補、換”的方法進行局部的改寫,嵌入寫作主題的關鍵詞,調(diào)整一下句段的布局與結構,梳理整體表達思路,然后整理出來。直接抄過來的要注明作者與文題,具體到所在章節(jié)頁碼。在引用時標明具體的出處,是一種很嚴謹?shù)膶懽魉季S與表達態(tài)度。經(jīng)過他們自己二度改寫的,要把自己的名字署上,以此鼓勵、肯定學生在改寫上的努力和成果。此外注明抄、改的具體時間,以此提醒學生要讓積累與改寫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的堅持,也便于當天值日的學習組長檢查以及在班級內(nèi)漂流互評。
三、誦讀積累
誦讀消化是承上啟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具體落實需要充足的時間保證。一般來說,學生在早晨完成閱讀與抄、改的任務,中午在班上進行佳句好段漂流、互評交流之后,抄改的名句、好段會返還到各自的手上。這時,筆者讓學生合上交流本,試著說一說,大多數(shù)學生對所抄、所改的句段還是不能準確地記誦。這部分學生就要花上幾分鐘時間進行背誦,及時鞏固閱讀成果,否則無法運用到寫作中。筆者曾做過問卷調(diào)查,背誦最慢的學生會在6分鐘內(nèi)完成背誦任務。記誦的結果如何,則可以交由各學習小組組長進行過關抽檢,教師負責宏觀的檢查,每個小組抽查兩名學生做背誦展示。檢查背誦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目的是加深他們對名句、好段的感受與理解,為接下來在寫作中學以致用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鞏固訓練
運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微閱讀活動的收官環(huán)節(jié),也是開展微閱讀活動的最終目的。開展微閱讀就是希望學生凡有所讀,皆能在寫作中體現(xiàn)出來。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筆者會先給出寫作主題,學生是帶著這個主題去做的閱讀,最后是要為這一寫作主題服務的。簡而言之,就是閱讀最后要在寫作上回歸、反映。一般的,一周筆者會安排四次寫作訓練,一次大作文,三次小作文,每一篇習作的訓練主題都是微閱讀之前給出的主題。寫這些主題,除了常規(guī)的寫作要求,還會附加一項要求:一定要用上自己抄、改下來并且會背誦的句段。上交作文時,學生要連同“積累漂流本”一起上交,在作文本和漂流本上都做上標記。運用很恰當?shù)募?0分,較為得當?shù)募?到8分,運用有問題的當堂提出修改建議。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筆者試著將大量的閱讀分解為微閱讀,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性閱讀,去書中徜徉、尋找所需,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抄寫與改寫使學生進一步貼近書籍,為寫作打牢基礎。背誦將閱讀化成積累,運用則鏈接了閱讀與寫作。學生借助微閱讀這一活動,自我搭建由閱讀到寫作的橋梁。
(責編 秦越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