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日益提高,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的語言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學的地位在職校的教學中越顯其突出作用。但職校學生一般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在英語學習中也更容易受到母語的影響。本文嘗試從母語遷移的角度分析漢語對職校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尤其是負面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探究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手段,以此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增加學生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從而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母語遷移 英語教學 職校學生
一、引言
現(xiàn)在的中國社會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而英語又是世界通用語言之一,掌握英語這種重要的交際語言也顯得日趨重要,但是職業(yè)學校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差,學生基礎薄弱,英語水平普遍較低。而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英語水平較差的原因是受母語的負面影響較大,他們習慣于將漢語中的一些發(fā)音規(guī)律,詞匯含義,句法結構等遷移到英語中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式英語”。而在這些中式英語的錯誤當中,我們也可以找出一些規(guī)律。通過對這些錯誤規(guī)律對的研究,可以幫助學生找出錯誤的根源。英語教師通過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就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二、母語遷移
在外語習得中,母語對學習者的影響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已引起了學術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重視。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母語遷移”(L1 Transfer)現(xiàn)象。根據(jù)這一理論,在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中,學習者的第一語言即母語的使用習慣會直接影響第二語言的習得,并對其起到積極促進或消極干擾的作用。根據(jù)教育心理學的原理,母語由于其與外語的相似成分而對外語習得產(chǎn)生的有益的、積極的影響叫做“正遷移”,它能促進學習者對外語的掌握與運用;反之,母語由于其與外語的相異成分而對外語習得產(chǎn)生的不利的、消極的影響叫做“負遷移”,是學習者掌握和運用外語的障礙。
1.母語正遷移。母語的正遷移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特別是在學習者學習初期,起著積極正面的作用,這種基礎相同的語言聯(lián)系可以幫助學習者提高學習效果。Odlin(2001)提出,正遷移的促進作用可以通過調查順利的二語習得者發(fā)現(xiàn),這些學習者可能利用母語和第二語言之間的詞匯、語法等的相似性提高閱讀能力;元音之間的相似使得元音的識別更加容易;書寫之間的相似使得寫作可以借鑒母語的寫作規(guī)范和技巧,句法結構之間的相似性使得學習者能快速把握到語法的精髓。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職校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同樣受到了漢語的正面影響,比如連接詞,賓語從句,簡單句的基本結構等,英語和漢語都存在相似或相近的使用習慣,只要掌握了漢語語法知識,英語的語法學習自然容易很多。
2.母語負遷移。盡管母語正遷移對第二語言習得的積極影響不容忽視,但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職校學生來說,漢語母語負遷移遠遠大于正遷移,造成了大量“漢式英語”(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的出現(xiàn)。針對職校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文章著重從詞法和句法兩方面的錯誤來分析母語負遷移對學習者的影響。
(1)名詞的單復數(shù)。中英文都有單復數(shù)概念,但是漢語名詞沒有絕對的復數(shù)要求,有時僅在名詞前面加表示復數(shù)含義的修飾詞,而英語卻有表示單復數(shù)的方法。可數(shù)名詞的復數(shù)表示,除了在名詞前有表示復數(shù)含義的修飾詞,名詞本身也需要有復數(shù)變化,大多數(shù)是在名詞詞尾加s或es構成復數(shù)形式。當然,不可數(shù)名詞詞尾沒有變化。因此,在名詞的單復數(shù)用法上,英語明顯比漢語復雜的多,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也就更多。
(2)冠詞。英語中的冠詞是不同于漢語的一個獨特詞類,筆者發(fā)現(xiàn),職校學生大多習慣了漢語無冠詞的思維,常會由于對冠詞的意識不強而導致冠詞使用錯誤,如冠詞缺失、定冠詞與不定冠詞混用等。例如,在英語里面,表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事物的名詞前一般加定冠詞the;像the world(世
界),the moon(月亮),一些學生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都會漏掉這個the。同樣,英語中定冠詞the和不定冠詞a/an的用法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也容易混淆。一般定冠詞就是指特定的某個東西,如:the book就是這本書,而不定冠詞就是泛指,如:a book 就是一本書,不是特指的。像這樣由于冠詞誤用而導致的錯誤還有很多,究其原因,還是母語遷移的負效應所致。
(3)連詞。英語和漢語中大多數(shù)連詞用法相似,學生也很容易掌握。但對于英語連詞because和so的用法,以及although(though)和but的用法,職校學生也經(jīng)常會出錯。在漢語中,我們習慣了“因為……所以……”,“雖然……但是……”的表達,但在英語里面,這兩組連詞只用其中一個即可。在原因狀語從句中,because和so只用其中之一就可以表示原因,更何況兩個分句如果都用連詞連接,就沒有了主句,很明顯是個病句。Although(though)和but的用法同上,這里就不再贅述。另外,英語里面連詞and的用法也較廣泛,使用頻率極高,不能簡單的等同于漢語里的“和”,熟練掌握and的用法,也可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4)動詞。眾所周知,漢語里的動詞沒有人稱和時態(tài)的變化,永遠只有一種形式,而英語中動詞用法卻相當靈活和復雜。隨著主語人稱和單復數(shù)的變化,動詞的形式也要相應變化。此外,英語中動詞時態(tài)總共有16種,總結為下表:
動詞用法是英語語法的重點和難點,這些語法知識在實際學習和考試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但是對于基礎薄弱的職校學生來說,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動詞使用錯誤,這些錯誤也可以看作是母語遷移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的消極影響。
(5)There be和have的用法。英語中,there be結構和have一詞都可以表示漢語中“有”的含義,這兩個“有”也是讓職校學生困惑的問題。簡單來說,there be句型表達的是“在某個地方存在某人、某物等”,have則表示“某人擁有某物”。例如:My grandfather has a pet dog.我爺爺有只寵物狗。There are five pencils in the pencil-box.鉛筆盒中有五支鉛筆。大多數(shù)學生使用have的頻率較高,只知道有there be這種句型的存在,但使用時卻想不起來用,這同樣是漢語負遷移的影響。
綜上所述,母語負遷移對職校學生英語學習造成很大影響,以上所舉的例子只是鳳毛麟角,母語遷移的負效應甚至會對學生學習英語語音,詞匯等產(chǎn)生困擾。既然母語遷移的影響如此之大,那對于英語教學者來說,就必須正視這一現(xiàn)象。
三、教學策略探究
其實,不論是母語正遷移還是負遷移,只要能夠合理利用,都可以促進英語學習。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可以利用雙語對比,排除母語遷移的負效應,按照英語的特點去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增加一些翻譯和寫作的練習。通過漢譯英,英譯漢的練習,讓學生對比中英文的使用差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認識到母語遷移現(xiàn)象的存在,揚長避短,利用母語遷移的正效應,努力克服差異性所造成的母語遷移負效應。而英語寫作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英語使用能力較差的職校學生寫作中出現(xiàn)的錯誤也相對較多。教師可以將學生英語寫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歸納分類,找出受母語遷移影響造成的錯誤,并幫助學生去糾正。當然,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并非完全是母語遷移造成的,本文從這一方面去探究造成職校學生英語水平低下的原因,希望教師能在教學中注意到母語遷移這一現(xiàn)象,幫助職校學生利用正遷移,正視并克服負遷移,從而提高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Ellis,H.The Transfer of Learning[M].New York:Macmillan, 1965.
[2]Odlin,T.2001.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Learning Press.
作者簡介:丁慧(1984.06-),碩士,專業(yè):英語語言文學,職稱:講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