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君
摘要:由于環(huán)境、家庭條件等方面的原因,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那么如何針對學生的差異開展信息技術課程中新的教學模式探索,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分層次教學法就是一種針對學生差異進行教學活動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從不同學生的差異中尋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學有所得,最終達到主動、和諧的發(fā)展。
關鍵詞:分層教學;個體差異;自主學習;高效課堂
· 【中圖分類號】G633.67
一、分層教學的含義
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基礎、環(huán)境影響、智力因素等情況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不同個性為出發(fā)點,以因材施教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素質教育理念等作為理論基礎,用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全面發(fā)展。
二、分層教學的設計
在教學活動中,我具體從以下方面進行分層:
1、學生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首先要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有的同學參加過各種計算機輔導班,有的同學甚至參加過各級信息技術方面的競賽,而有的同學則家里沒有電腦,對電腦的相關知識特別匱乏。我們可以依據(jù)學生對知識的不同掌握情況,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或組。一般可將學生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把熟練操作計算機、學習興趣濃,學習主動、接受快或勤奮的學生歸為A層;把基本能操作計算機、接受能力一般或學習情緒不夠穩(wěn)定的學生歸為B層;最后把學習困難大,消極厭學或頑皮不學的學生歸為C層。以ABC的結合方式,將學生分成小組,在學習中碰到技術難題的時候鼓勵小組同學一起探究解決,在共同研究技術的過程中促進同伴之間的友誼,也能提升學生合作探究,互助學習的能力。
2、目標分層
為了增強學生學好信息技術的信心,應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立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如C層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興趣為主,要求能模仿完成操作,能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操作技能;B層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能對軟件的功能有自學和探究的過程,并在具體作業(yè)中加以體現(xiàn);A層學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則要發(fā)展思維,提高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教學分層
教師在傳授知識時,講解、演示、操作均應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盡量采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深化重點知識,分解難點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理解并掌握知識。教學中盡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有成功感受,調動各種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滿足基礎好的學生更深層次學習的愿望,同時要消除基礎較差學生的學習心理障礙和幫助學習不自覺的學生克服惰性,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使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在各個不同的基礎上接受新知識。
4、輔導分層
學生操作時,教師要加強對B、C層次學生的輔導,尤其對C類學生,盡可能進行面對面的輔導,積極組織A類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培養(yǎng)學生技能。在輔導過程中,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指導他們完成一些思維難度較大的問題;另一方面給他們一定的空間讓其鉆研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對中等生則著力于指導他們如何學習如何動手,使他們能完成基本學習任務,并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后進生必須基本上達到大綱的要求,牢固掌握基本知識點。
5、作業(yè)分層
上機練習是信息技術課的重點,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提前分配好任務,學習任務的布置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一般來說,低層次學生可從基礎性習題開始,而后完成提高性、發(fā)展性習題。高層次學生在充分完成提高性和發(fā)展性習題的同時,教師可以考慮更高的拓展性和研究性習題。給A組學生布置的作業(yè)經常是那些拓展練習題,這可以鞏固他們所學的知識,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給B組學生布置的就是那些稍有難度的題目;給C組學生布置的就是課本上基礎的練習題。教師在設計作業(yè)任務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使作業(yè)的設計呈階梯式上升,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一般性知識,又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取方向,增強了C層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了B層學生的競爭意識,也促使A層學生積極探索研究更深層次領域的問題。
6、評價分層
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好的評價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間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競爭機制,所以我們要重視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且及時的給予肯定及表揚。一般來說,對基礎相對較差和缺乏自信的學生,要多給予表揚,看到他們的優(yōu)點,及時地加以肯定,對于他們的作品,只要能達到基本的要求即可,評價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挖掘作品中的亮點,充份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讓他們通過評價看到希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三、實施分層教學的收獲
分層教學真正地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不僅解決了學生掌握知識水平兩極分化的矛盾,而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應學生對不同層次內容的學習需要,同時也體現(xiàn)了尊重個體差異的思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都擁有屬于自己的成功和喜悅。在分層次教學中,教師通過多角度講解細化,使學生解決問題更充分,尤其是幫助學困生掌握教材內容,分層次教學也能較好地滿足優(yōu)生的求知欲,擴大其知識面,加深其知識的難度,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在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使學習參差不齊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自我發(fā)展,既讓學生獲得了良好發(fā)展,也能使素質教育目標得到落實,分層教學是讓學生都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而達到最優(yōu)發(fā)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要求人的素質與之相適應,信息素養(yǎng)成為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標準,成為個人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是一門深受學生喜愛的學科,它關注的是學生能否根據(jù)需要正確、有效、靈活地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工具進行工作、學習、生活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操作計算機。分層教學的有效實施,使信息技術課堂成為高效課堂,也使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endprint